中文新书推荐
2020-11-17
·文学
《瞻对》
阿来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瞻对其实是一个地名,今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的旧称,藏语意为“铁疙瘩”。边疆小地,何以屡次惊动清廷发兵征讨?以至两百多年来(1730-1950),逐渐牵扯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等外部势力?它有怎样英雄与无奈的过往?历经怎样坎坷的现代化之路?藏区问题从何而来?如何演变至今……
“这部地方史正是整个川属藏族地区,几百上千年历史的一个缩影。”阿来十几次深入藏地,查阅大量汉藏史料,钩沉瞻对一地两百余年的战乱浮沉,辐射他所有藏地传奇背后的大历史。
《天鹅图腾》
姜戎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新经典文化
蒙古草原上有两个图腾,一个是狼图腾,另一个是天鹅图腾。狼图腾是黑色的,天鹅图腾是白色的。狼图腾象征着自由与刚勇,天鹅图腾象征着爱与美,两个图腾像太极图般交融。本书是《狼图腾》作者姜戎暌违16 年带来的重磅新作,在这部作品中,一段没有套路和迂回的大胆爱情悄然酝酿,一种热烈蓬勃的生活在四季流转中生长。草原之上,人们自在地表达着爱意,生活本身就是最纯真的欢喜。
《掬水月在手》
行人文化、活字文化 编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掬水月在手》以同名传记电影大量采访素材为基础,将百万字录音稿系统整编,辅以百余张高清剧照、手稿信札,补充了因影片时长所限无法展现的更多内容,立体展现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跨越近一个世纪的生命长河。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对应叶先生在不同时期执教过的四所大学,各部分由“自述”与“众说”两大板块组成。多元不同的视角,全方位呈现叶先生在人格、学养、精神世界高度统一的大师风采。
·社科
《西方古典学术史(第一卷)》
[英] 约翰·埃德温·桑兹
张治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世纪文景
《西方古典学术史》是英国古典学者约翰·埃德温·桑兹最重要的著作,全书共三卷,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西元前6 世纪至19 世纪古典学术的发展历程,细数希腊罗马学术发展流变,涉及各时期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著述极为详赡渊博,可看作对以往各个时代古典学术成就的总录。本书第一卷自约西元前600 年至约西元1350 年,主要讲述希腊拉丁学术的发生、演变以及希腊、拉丁学术在拜占庭时期和西方中古时期的流布与嬗变。
《董其昌传》
孙炜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关于艺术宗师董其昌的全景式传记作品。作者孙炜经对这位近四百年前的里程碑式的艺术宗师进行了全方位描摹与解读。本书以董其昌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其“北漂”经历中诸多的酸甜苦辣,从穷苦出身的落魄潦倒到“连中三元”的书生意气,再到成为皇长子的师傅。此后,在晚明的复杂政事中,董其昌几起几落,经历了颇为艰难的宦海沉浮,终于依靠艺术创作和经营富甲一方,成为晚明时期官居一品的大宗伯……
《看不见的女人:家庭事务社会学》
[英] 安·奥克利 著
汪丽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家务不仅是一项女性工作,也是一种大多数人必经的日常生活经验。英国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先驱女性安·奥克利回到女性本身,通过她们的眼睛来看待家庭主妇的职业。她着眼“女性与家庭事务”这一话题,采访了40位都市家庭主妇,研究女性对家务劳动的认识、对从事繁复单一的家务的感受,以及她们对不同家务抱持的态度等,并从这些表述后透视家庭内部的结构和分工。
·艺术
《中国画,好好看》
田玉彬 著
湖南教育出版社
青豆书坊
在这本难得的中国画通俗启蒙读物中,作者甄选19 幅传世画作,一一进行了精彩细致的解读。从历史背景、画家故事,到画作每一处细节中蕴藏的寓意及文化内涵,作者如一位博学亲切的向导,带领读者登堂入室,走进中国古画凝聚的传统文化世界,让我们看到中国古人鲜活的的日常生活与丰富的精神面貌,看见古典艺术之美,看见中华文明之盛,看见中国人的精神故乡。
《沙沙生长》
郭小寒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理想国
“沙沙生长”既是民谣音乐的生长,也是听众、读者和从业人员的生长,本书试图全景式记录中国当代民谣的发展变化,这些与中国民谣音乐相关的发展历史和个人记忆,也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切面。从中我们看到这些民谣音乐人怎样用自己的风华换取历史,而匆匆行走的年轻人,又怎样与脚下的土地重新产生连接。
《打破玻璃盔甲》
[美] 克里斯汀·汤普森 著
张锦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正如什克洛夫斯基所言:“古典作品由于耳熟能详而被罩上了玻璃盔甲……现在我们的心中已经长了茧——我们不再觉察它们。”克里斯汀·汤普森在《打破玻璃盔甲:新形式主义电影分析》中认为,必须剥去这种心灵之茧,打破透明的盔甲,才能让我们重获对于艺术的知觉。为此,她找到了新形式主义的分析路径,以十一部影片为例,从不同面向证明了这个路径的灵活性。
·少儿
《皮影班》
大秀 著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这是青年作家大秀的一部现实主义儿童长篇小说新作,讲述了山东黄河滩一个皮影班诸多小演员的故事。作品挖掘了传统皮影艺术的魅力,展现了民间皮影艺人的坎坷命运和“工匠精神”,同时,作品也折射出民间传统艺术在时代变迁下的发展和困境,以及社会和时代对非遗文化的坚守。作品语言持正典雅,人物个性鲜明,具有一种深厚的思想与艺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