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报克服形式主义之我见

2020-11-17杨序先

新闻前哨 2020年1期
关键词:办报党风形式主义

◎杨序先

地市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 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反对形式主义的重大使命。 然而,在一些地市报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形式主义倾向, 进而客观上助长了形式主义在基层的蔓延。 因此, 我们要采取得力措施,克服地市报的形式主义,使我们的新闻宣传更加贴近群众,更加贴近生活,更好的为党和政府服务。

一、地市报形式主义的具体表现

在地市报中,形式主义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常态化对版。 在重要的新闻节点,与上级党报对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好的经验。但是,如果无限放大对版的做法,要求日常报道中也常态化与上级党报对版,这无疑是形式主义的一种表现。 这种不担当、不作为的做法,看似“讲政治”,实则抹杀了地方党报的个性,损害了地方党报的传播力。

2.地市报成了“打卡”的工具。 前段时间,对上级的文件、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都要求要“留痕”,各种检查、督查首先也是看党报上有无新闻。于是,一些领导和部门把“痕”留到了报纸上。 至于这些“痕”有多少新闻,有多少实效,则不管不问,只要报纸上有新闻就行了。

3.有“闻”必报。 只要是领导参加的会议或活动就必须派记者、搞报道,基本上是有事必报,有“闻”必报,似乎领导参加的活动就是新闻,就有新闻。

4.版面安排搞“排排坐”。 一些地市报的版面不是按照新闻价值的大小来安排, 而是按照领导职务的高低和排名先后来安排。 这实际上也是形式主义的表现。 从实际结果看,要闻版充斥了领导报道、会议报道,而基层报道却少得可怜。 一些重要的、和读者密切相关的新闻,由于不是主要领导参加而不能在重要版面见报。

5.新闻八股日渐盛行。 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中,八股风盛行。言必“强调”,言必“指出”,言必“要求”,报道方式程序化,报道内容表态化;标题制作空洞无物,口号满天飞,完全背离了新闻标题要突出新闻事实的基本要求。

6.办报思想只唯上,不唯下。 一切以领导满不满意为目标,至于有没有传播效果,读者爱不爱看,群众满不满意则漠不关心。 等等。

二、形式主义产生的原因

1.偏离了党报的办报宗旨,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地市报,是党的机关报,也是人民群众的报纸,是为党和人民服务的。但有的地市报片面强调对上负责,忽视了读者的评价和实际宣传效果。 “不怕下面不满意, 就怕上面不注意”。 只要上面喜欢,哪怕读者反对也要硬着头皮去干。

2.党风、政风中的形式主义延伸到地市报的办报之中。

地市报之所以存在形式主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党风政风不正。 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这种影响对地市报尤为明显。 于是,形式主义就在党报中有了生存空间和市场。

3.地市报主要领导的“行政化”,助长了形式主义的产生。 一些地市报的主要领导来自党政机关,于是,把党政机关的工作作风、思想作风以及工作方式都带到了地市报,久而久之,就为形式主义的滋生制造了“温床”。

4.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形式主义的危害。 思想决定行动。

地市报中形式主义之所以禁而不止, 原因之一是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形式主义的危害。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为了谁的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抛到脑后。 思想上出现偏差,行动上就偏离了方向。

三、形式主义的危害

形式主义存在于党报中,带来的危害很大,影响深远。

从党的建设角度来说, 放大了形式主义对党和党的事业的危害。地方党报,因其姓党,为主流媒体,自觉或不自觉产生的形式主义,使其传播远、范围广,危害成倍放大。

从社会风气角度来说,损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坏了民风。 党报是具有权威性的媒体, 党报中产生形式主义,就会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就会成为“风向标”,其他单位和个人就会争相模仿。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一个地方,党报都没有好的党风,也就难以形成好的政风、民风。所以,形式主义盛行的地方,党风必然不正,社会风气肯定浮躁。

从媒体自身角度来说,一是偏离了方向。 党报姓党,本应既服务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又注意反映群众呼声、百姓利益。 如果党报两眼向上,只盯着各级领导,只按领导要求办事,那么就会偏离方向,背离“以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 二是流失了受众。 假、大、空的官样文章,千篇一律的会议报道,一模一样的版式,让读者望而生厌,望而无趣,长此以往,地方党报就失去了读者,进而失去市场。 三是影响了地方党报的引导力, 使党的新闻宣传的公信力、 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受到严重损害。

三、如何克服地市报的形式主义报道

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正党风

党风正,文风才能正。 解决好党风问题, 端正了文风,进而才能解决党报中的形式主义问题。

端正党风, 要求我们的地方党委领导和地市报负责人必须做表率。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带头转变工作作风,带头深入基层访民情解民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制定地方主要领导改进作风的具体规定和办法,狠抓落实,抓出成效。端正党风,要求地方主要领导和地市报负责人时刻把老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

2.强专业

要实现政治家办报,要办好地市报,克服形式主义的产生,就必须提高地市报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第一,要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广大党报从业人员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忠诚党的新闻事业,坚持党性原则,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能用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鲜明政治观点去观察、分析和反映新闻事件的本源。第二、要提高新闻专业素质。要提高党报采编人员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掌握应知应会应懂的法律知识,善于在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范畴内搞好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依法采访、依法办报。 第三、要提高专业化水平。 每个记者编辑都要成为行家里手,都要争取成为他所从事报道领域的专家, 或者每个记者编辑都要在不同的领域成为“人才”。 从理论到实践,都要有所研究,有所创新,有所建树。搞经济报道的, 要能为政府或部门提出很好的建议或思路,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 地市报应培养经济、管理、法律、政治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真正实现专业办报、专家办报。 第四、要增强地市报采编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报工作者,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正确对待手中的笔,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不偏听偏信,自觉抵制形式主义。

3.增“四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干部“需要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增强“四力”是地市报克服形式主义报道的重要法宝。 增强脚力,就是要炼就一双“铁脚板”,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努力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调查采访。 要走得动,走得勤,走得远,这样才能了解民情民意,获得好的新闻线索。

4.重民生

近年来, 一些地市报注重于服务当地党委政府工作报道,相对于老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的报道则较少。作为地市报, 报道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这无疑是应该完成的政治任务。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民生民情。要充分认识到民生新闻在党报中的重要性,树立“以民为本”的办报思想,把报道重心和着力点转移到民生民情、 反映百姓呼声的新闻上来。 把民生新闻报道作为地市报重要报道内容,关注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切事情, 让民生新闻占重要版面,占更多版面。 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压缩了形式主义在党报的生存空间。

猜你喜欢

办报党风形式主义
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遵循——《搞好党风的几个问题》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不变与变——政治家办报理论的发展与实践路径
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洁宣教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以乐山市中区为例
“七一”高歌新党风
对树立“开放”办报理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