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记者在融媒体环境下转型之我见

2020-11-17

记者观察 2020年17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传统媒体舆论

一、县级融媒体建设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流于形式

当下按照政府的要求,我国各个区县基本都建有自己的融媒体中心,可这些中心并没有被真正地利用起来,很多仅仅沦为了物理中心,建设出来的大屏幕、大平面被闲置,大家依然采用之前的工作方式,未能真正认识到媒体融合的价值。

(二)体量偏小

融媒体要求要在一个机构实体内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既要有新媒体的快速便捷,也要有传统媒体的专业严谨。对于县级媒体来说,其本身覆盖人群较少,自身体量也偏小,原创节目较为匮乏,很难形成完整的融媒体采编链条,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三)内部壁垒

融媒体报道想要实现的第一步,就是要革新自身的体制机制。以往上下联系、不同部门负责不同业务的模式效率很低,融媒体要求要打通之前的壁垒,以新型的网状结构代替之前的金字塔形结构。在县级融媒体中之前的结构往往已经延续了几十年的时间,想要一朝一夕地改变恐怕绝非易事。

(四)资金问题

还是受限于县级融媒体的规模,想要实现媒介融合的转型的话缺乏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无法吸引到优秀的人才也很难引进先进的设备。

二、融媒体背景下县级记着转型升级策略

(一)全方位提升业务能力,向全能型记者转型

融媒体要求要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相结合,考虑到县级媒体部门人数有限的情况,我们一定要在做好传统媒体采访撰稿的工作基础上,不断学习新媒体工作方法,向全能型媒体记者转型,以适应融媒体时代的要求。我们要熟悉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的基本使用流程,并且要结合这些平台上的用户习惯,更新新闻报道的呈现形式,比如标题要尽量涵盖文章、视频的主要内容,新闻报道一定要尊重用户碎片化阅读的现实,浓缩新闻报道的样式。同时在融媒体时代为了追求报道的迅捷化、突出报道的真实性,报道团队往往趋于简洁化:人数更加精简的同时专业设备的使用也会适当地减少,这就要求媒体记者还要掌握一定的录像、拍照技巧,做好随视直播出镜的准备。

(二)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首先要认识到当下日趋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努力提升自身政治素质,牢牢地坚守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练好“脚力”在重大政治立场问题上不犹豫、不含糊,要坚决站在党和人民的身边。其次,要正确面对日趋复杂的舆论形势,在新媒体背景下,更多的人在舆论场中获得了发声的机会,不少负面的、虚假的信息充斥其中,这些虚假的谣言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我们一定要练好“眼力”,筛选主流新媒体平台上的关于本县的不实信息,及时核对、辟谣,引导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建立用户思维,将互动融入媒体报道的全流程

传统记者一向习惯按照自己的认知完成整个新闻的报道流程,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仅是观众用户的喜好变化,不根据用户的喜好及时地调整报道的内容和方向,就无法创作出合格的融媒体作品。在融媒体时代之前,“用户”的概念很少被使用,与之对应处在传播链条底层的群众更多的称为“受众”。“受众”与用户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用户”可以发出声音。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得群众终于有了展示自身看法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把握住新媒体时代的规律,将互动性融入新闻报道的每个环节。从新闻的策划开始,我们就要关注新媒体平台上群众关心的热点,从此出发选定新闻报道的方向。在新闻报道发出后,我们一定要关注用户的评论、转发、点赞等反馈情况,根据用户的喜好进而及时调整新闻报道的方向,还要注意评论区舆论的引导,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的全貌。

三、结语

当前我国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身为新闻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在坚守政治底线的同时,转变自身发展理念,积极地拓宽自身的工作领域,向全媒体型人才转型,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有温度的、有深度的新闻作品。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传统媒体舆论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哈里梅根活得这么欢脱 却以一己之力引发英美两国舆论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
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影响与冲击的策略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传统媒体微信运作六要诀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