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力脱贫攻坚 彰显媒体担当

2020-11-17

记者观察 2020年17期
关键词:宣传报道新闻媒体攻坚

一、研习理论政策,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

扶贫工作是一场持续性、动态性的工作,需要新闻媒体充分领会党中央的政策精神,把握扶贫工作开展的方向,对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纲领文件进行深刻研读,明确具体脱贫工作进行过程中媒体的主要工作及现实要求,将党中央的政策内容准确、及时、生动地反映给广大受众。

新闻媒体在脱贫攻坚宣传报道中要深刻把握“四个意识”,践行“四力”的要求,深入到基层群众中,采用灵活报道的形式,利用新闻媒体地辐射范围大,宣传面广,影响大的宣传优势,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把握手中的笔杆子,策划好新闻采访报道的角度,保证新闻稿件的质量,增加脱贫攻坚报道内容的可看性,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运用多种报道形式,根据脱贫攻坚宣传报道的内容,精心选择设计访谈、通讯、消息、社论评论等多种新闻体裁报道方式,将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故事宣传出去,鼓舞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

二、坚持真实原则,发挥监督职能

扶贫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要听取基层群众的真实声音,在扶贫项目报道工作中要多观察、多论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反映出真实的扶贫状况,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职能,保证扶贫工作以民意为导向。这就要求媒体工作者要深入西部扶贫工作的现场,挖掘真实的新闻内容,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对脱贫工作进行真实公正的报道,这样才能体现新闻报道的价值。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在报道中既要突出脱贫攻坚工作中先进感人的事迹,用典型的脱贫案例给党员干部提供借鉴的经验,又要对脱贫攻坚过程中一些党员干部急于出成绩、树典型,在“浮躁”思想的作祟下,对“扶贫包装”的闹剧及时跟进,发挥媒体的监督职能,促进扶贫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比如,中新网以《河南汝州多个乡镇政府被指造假骗扶贫款数百万》为题,报道了河南汝州四个乡镇政府被指伪造当地国土资源局印章开具扶贫搬迁项目用地证明。从扶贫办、农办、省扶贫办多个角度进行跟踪报道,省扶贫看到中新网发出的文章后,高度重视,主管领导立即与汝州市政府领导打电话,责成迅速调查处理。

三、讲好脱贫故事,履行媒体责任

西部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生活环境相对来说偏差,当地群众的思想觉悟不高,对脱贫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的误解等这些状况给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新闻媒体在脱贫攻坚报道中,必须发挥媒体人吃苦耐劳的良好职业品质,对基层群众的真实声音,生活状况,扶贫工作开展的难度进行长期跟踪报道,进行深度报道,为脱贫工作的开展提供真实的数据和材料,反映鲜活的案例,推动扶贫工作的进程。

新闻媒体针对扶贫工作进行深度报道的过程中,要选择准确的新闻视角,将脱贫工作的内容具体化、数据化、详细化,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前后对比,突出脱贫工作的成绩。对先进事迹,典型案例进行报道中,要突出某个人,就某件事进行微观化的报道,以接地气,讲故事的方式将新闻故事发展的前因后果,高潮结局进行阐述,增加报道的感染力,提高新闻内容的可看性,给受众们讲好有泪有汗的扶贫故事。

四、打造新媒体平台,进行立体报道

随着媒体融合进入快车道,新媒体交互性强、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传播优势。因此,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将扶贫工作中的信息进行生动、权威、全面的报道。发挥各类媒体的优势进行立体化宣传,创新传播方式,将扶贫政策、扶贫经验、扶贫成果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微博、新闻客户端等媒体平台进行推送,增加宣传的力度,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另外,媒体要策划新闻扶贫主题报道,发挥宣传优势,助力精准扶贫项目,开展多种线上线下扶贫活动,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增收。比如,在第七届融媒体粉丝狂欢节上,新闻媒体组成媒体矩阵,设计“新闻扶贫专区”,发挥媒体人的智慧和力量,现场举办了多场新闻直播推介活动,推介特色农业特产、文旅资源,充分发挥了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五、结语

新闻媒体在脱贫攻坚宣传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新闻观,扎根基层,行走到基层群众中,克服宣传报道中的困难,发挥舆论监督职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诚实勇敢的品质指导宣传工作,迎接这一历史使命,在扶贫领域持续献力。

猜你喜欢

宣传报道新闻媒体攻坚
雪中放牧新风景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报纸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的途径思考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新闻媒体与我国当前公共领域的构建
河北“全覆盖式”对各级新闻媒体进行财政支持
新闻与历史的互动
浅析如何提高企业宣传工作的实效性
再接再厉给力老区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