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研究领域的新探索
——张宏《历代杜甫像考论》(唐宋金元卷)评介
2020-11-17陈丽琳
陈丽琳
自宋代伊始,杜甫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新世纪以来,西方接受美学等新研究方法的引入,让杜甫研究取得了突出的进展。但是,对杜甫研究新角度和新内容的发掘仍成为必要。张宏《历代杜甫像考论》一书便在杜甫研究领域做出了新的探索和突破。
首先,本书视角独特,意义深远。以往研杜者多注重诗人生平及文学文本。而杜甫像作为杜甫诗歌文化及人物品格研究的重要材料,学界关注较少。在现有的杜甫像研究中,学者们侧重于讨论文物材料和现当代艺术作品。但本书作者除了关注实物资料外,还将目光放在正史、方志、碑乘、诗文集与书画谱牒等文献中,并从中勾稽出杜甫像文献材料三百余条。经过其精密的编排考证,还原出了不同时期的杜甫像情况。如书中讨论同一题材的杜甫像在不同时期的流传状况,展现出了历代文人相似的审美追求。当谈到“醉杜甫形象”时,作者先是考证黄庭坚《老杜浣花溪图引》一诗,并推断黄庭坚所见之老杜醉酒骑驴的画中形象,可能是后世醉杜甫形象的由来。随后,作者还论析了陈师道、晁说之和林敏功等人所作诗歌中描绘的杜甫醉酒画像特点。此外,作者考证了金元时期,李纯甫所见到的《浣花老人醉归图》,有可能是黄庭坚所见之图。而这些材料的整合,使得全书气脉连贯,线索清晰。让读者得以窥见杜甫像在其时流传及演变之面貌。
其次,该书材料丰赡,搜罗完备。作者广纳前人研究成果,又旁搜博采,书中时现鲜见材料。如在《永乐大典》中辑出宋代李宗谔关于朱昂及黄廷瀚于耒阳修筑杜祠的材料。这些又与清代方志和《玉海》等文献互为佐证,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可信度。同时,本书作者具有敏锐的眼光,能在纷繁的史料中攫取重要部分并予以剖析。如在讨论程洵《谒杜子美祠》时,判断程氏所言之“衣冠尚唐制”,是对宋代杜甫像比较直接的描述,有重要价值。作者还从明代张丑《清河书画舫》之中发现了唐末宋初书画家徐熙所绘《浣花醉归图》,而这可能是最早的杜甫诗意画之一。再若江西宁都县固厚窑出土的元瓷画《杜甫游春图》,是目前难得一见的元代杜甫像实物。这些珍贵材料,经过了作者的整理、编排和考论,反映了其时杜甫像全貌,又为接下来的杜甫研究提供了可靠和方便的文献资料。
第三,本书考证翔实,多有创见。因杜甫像材料分布零碎,故而在汇编的同时,还要对杜甫像建造或绘制的时间和作者进行考证。如作者从史源学的角度考证韩愈《题杜工部坟》诗。此诗最早见收于南宋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但经过作者的追溯,得出其最早文献来源当为宋初李观《遗补传》。而关于韩诗的真伪,素有争议。通过本书作者的文献分析,不仅进一步证实了韩诗的真实性,杜甫醉酒饫死之说也可重加审视。再如作者考欧阳修《堂中画像探题得杜子美》一诗时,注意到了日本天理大学所藏的宋刻本《欧阳文忠公集》中的散佚书简《与王文公书》等文献资料。作者考证出欧阳修在皇祐二年创作此诗,认为这是目前所知的北宋时期最早的杜甫画像。这些考证方式和成果,为后续的杜甫研究提供了便利。
最后,杜甫像作为历代人们对杜甫的直观印象,区别于刻本杜集外,集中反映了各时代杜甫研究爱尚及人们的接受和认知。这些又引申出杜甫研究中的接受美学、传播史及影响史等诸多问题。本书以杜甫像为中心,整合杜甫在不同时期被接受和阐释的情况。这便突破了传统杜诗学中,以杜诗及研杜作品为侧重点的研究方法。该书还启发了研杜者对古人在绘塑和吟咏杜像之时,借杜咏怀和对杜甫形象再创造等问题的关注。
总之,张宏《历代杜甫像考论》一书首次对唐宋金元时期的杜甫像情况进行了文献清理,填补了该时期杜甫像研究资料汇编的空白。本书从杜甫像的角度勾勒出这一时期杜甫形象的发展和接受过程,对于杜甫形象接受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维度和较为全面的文献材料。因而,本书对拓宽杜甫研究范围,推动杜甫研究的深远发展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