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道国外新冠肺炎疫情要有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

2020-11-17李宇

中国记者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新冠肺炎

李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传播规划局主任编辑、博士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少数媒体报道国外新冠肺炎疫情的问题与不足,对此类题材国际新闻报道的理念和方式提出参考建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成为全球关切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媒体持续高度关注,成为国际新闻的重点和热点选题。长期以来,中国民众对国际新闻具有稳定、大量需求。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稳步提升,中国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新闻肩负着为受众构建客观的国际图景、提升公民媒介素养的职责。

中国传统媒体在国际新闻报道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操作规范,在本次关于国外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整体可圈可点。但新兴媒体平台上对于国外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则良莠不齐,少数平台基于流量等商业考量,不断分发推送一些耸人听闻的失实、甚至虚假内容。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民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需要对世界有更清晰、准确和理性的认知,也需要树立坚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是中国所有媒体和传播平台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本文主要分析少数媒体报道国外新冠肺炎疫情的问题与不足(本文中的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报道是广义上的信息传播,既有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也有新兴媒体平台的编辑转载),同时对此类题材国际新闻报道的理念和方式提出参考建议。

一、国外新冠肺炎疫情媒体报道的众声喧哗

在中国的媒介语境下,国际新闻报道的目的有三个层次:一是了解国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帮助受众构建全面、准确的世界图景;二是深层次反映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丰富受众的知识和价值认知;三是基于国外当下和历史的重大事件及其背后的经验教训,为中国当下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长期以来,中国传统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有着非常严格的专业规范和操作流程。但一些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采取了与传统媒体大相径庭的路径,严重减损了其权威性、专业性、可信度等。

例如,某些新兴媒体平台热衷于刊载或转发关于外国政府抗疫措施失当、外国民众不配合抗疫等方面的内容,更有甚者,发布一些 “抄作业都不会抄”的不当言论。这些国际新闻报道或评论不仅会误导受众,更容易滋生一种盲目自大的情绪,而这无疑也是在浪费受众的时间。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王润泽所引用的一位西方人士的话:媒体的罪过是常常将人们引向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1]更为严重的是,新媒体空间中假新闻泛滥,严重扭曲了受众的认知。这些虚假新闻多冠以耸人听闻的题目,通过夸大其词甚至无中生有的描述,来冲击受众的感知,例如“意大利人不会戴口罩!”“韩国人纷纷逃往外国避难!”“某国陷入全国恐慌!”“某国抗疫的画风简直惨不忍睹!”等等。毫无疑问,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信息观点大大提升了国外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丰富性、多元化,但一些声音却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让整个媒体报道呈现出“众声喧哗”的感觉。

就传统媒体而言,本次国外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较为规范、严谨,具有很高的公信力,但也偶有瑕疵。例如,某报3月17日在客户端上发布了一条关于国外新冠肺炎疫情病例数增长的新闻,标题是《中国以外87182例,反超了!》。报道本身虽是事实,但以“反超”这样的词汇来表述病例增长,加之使用惊叹号,有悖人道主义精神。整体而言,传统媒体的报道框架包括:国外疫情最新发展情况;国外政府应对疫情的措施;国外应对疫情中的困难与挑战;疫情对国外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政府应对举措;重要人物被感染;民众遵守政府防控政策的情况以及相关应对措施;中国对别国提供的援助;外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中国援助、中国抗击疫情的正面回应;华侨华人在当地生活状态;外国部分政客对中国的无端指责以及中外人士的反驳,等等。传统媒体客观报道国外新冠肺炎疫情的现状与发展、防控与成效、影响与应对等情况,同时从中国外交视角来呈现中国在国际合作、领事救助等方面的情况,这些内容报道较为充分,但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少见精品,未能提供更丰富更有价值的报道。

二、国外新冠肺炎疫情报道需要做到“明辨是非”与“沟通世界”

中国媒体关于国外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关系到受众对这一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会影响他们对于世界图景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知,因此需要恪守专业精神和人文情怀,发挥“明辨是非”“文明互鉴”和“沟通世界”的作用。

(一)强化专业精神和人文情怀

国际新闻报道和国内新闻报道一样,需要遵循新闻报道规律,秉持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新闻伦理规则和人文主义情怀。少数媒体在本次国外的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传播中,散布一些夸大其词、哗众取宠、甚至弄虚作假的内容,值得深刻反思。在《大图景:为什么民主需要卓越的新闻》(The Big Picture:Why Democracies Need Journalistic Excellence)一书中,美国媒体评论家、学者舒尔茨(Effrey Scheuer)提出了新闻的三大责任:求真的道义责任;提供背景的知识责任;提供舆论阵地的组织和政治责任。[2]中国媒体在本次疫情报道中大多停留于数字增长、疫情发展层面,知识性、深度性、历史性等内容不足,关于他国成功经验或案例的深刻剖析以及借鉴价值方面的内容也不多。一些境外媒体在报道疫情的同时,也非常关注他国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并予以深度报道,例如如何在失业大潮下寻找创业机会等。在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媒体要强化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建设性,除了告知基本事实,还要立足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以及观点,同时要强化人文情怀,发挥凝心聚力、温暖人心的作用。

(二)提升跨文化解读能力

和对外新闻报道一样,国际新闻报道同样存在文化语境转化的问题,需要注重跨文化问题、提升跨文化解读能力,为受众解释清楚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思维模式和行事方式。在本次关于国外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一些媒体缺乏对跨文化语境的认知,也缺乏跨文化解读能力,用国内思维解读国际新闻。以戴口罩为例,中国媒体关于国外民众不愿意戴口罩的事实多从国内视角进行报道,认为不重视。但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说,很多国家的民众很少在公共场合戴口罩,这其中包含社会习俗,也涉及口罩在社会文化中的符号解读问题,以至于西方国家为了鼓励民众戴口罩,建议将其称为“面部遮蔽物”或者“出于礼节性的口罩”。再如封城封路问题,一些国家无法采取此类举措也是基于制度层面的问题,因为缺乏法律制度层面的依据,政府强加干涉就是违法行为。但一些媒体对此进行报道时,将其解读为“缺乏执行力”或“不善于借鉴中国经验”等。国外新冠肺炎疫情报道涉及各个方面,除了疫情本身,其他方面的报道和解读都需要注重跨文化问题。中国一直重视“文明互鉴”,而互鉴的前提是互相理解、相互认同。因此,国际新闻报道要助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助推“文明互鉴”。

(三)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媒体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尤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殊时期更要一切立足社会福祉和公众利益。在本次国外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少数媒体暴露出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为了获得流量及商业利益而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或娱乐心理,这在新兴媒体领域尤为显著。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媒体也表现出了社会责任意识。如为助力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复产和求职者寻找就业机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3月初启动“春暖花开国聘行动”;为助力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4月15日正式启动大型融媒体公益活动“搭把手、拉一把”,主持人与湖北30位县市长联手营销湖北优质农副产品;为让国外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和应对,中国国际电视台推出《全球疫情会诊室》,邀请北京协和医院等中国知名医院的知名专家或参与武汉抗疫的医生和外国同行分享抗击新冠肺炎经验。欧美国家一些新兴媒体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主动作为、服务社会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例如,美国脸谱(Facebook)主动严厉打击虚假新闻传播,禁止发布任何口罩销售或自称可以治愈新冠肺炎的药物广告,并调整搜索引擎算法,当用户搜索“新冠肺炎疫情”时,世界卫生组织或当地政府卫生部门的信息会自动置顶。美国奈飞公司(Netflix)、优兔(YouTube)、脸谱、亚马逊(Amazon)等公司旗下的网络视频业务平台为缓解疫情期间民众上网大量增加所造成的网络流量压力,在欧洲和美国、印度等地将节目播出制式从高清转为标清;亚马逊公司的网络视频平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免费向儿童受众提供电影、儿童专题栏目等。媒体在国家治理和社会运行中具有特殊作用,需要在疫情等非常时期主动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三、结语

2020年4月某天,家母突然打电话向我求证:欧美国家开始在街上追捕和收押65岁以上老人吗?她说:“手机视频里显示,美国为了打击新冠疫情传播,把所有上街的老人都关押起来。真恐怖!”无论我怎么解释,她都不信这是网络谣言,毕竟有图有真相。当然,家母并不具有代表性,这虽属个案但毕竟说明在此次国外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传播中存在一些问题。要以此次国外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契机,强化业务规范和流程管理,着力提升中国国际新闻报道的整体水平和专业品质。其中,要着重把好关键环节:一方面要加强新闻源头的管控,强化驻外记者队伍建设,在国际新闻策划、选题、采访以及境外信息转载等方面严格把关,着力提升国际新闻输入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新闻编辑发布的管控,强化专业引导,尤其要规范新兴媒体新闻传播管理。

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关键阶段,国际新闻报道要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力强化受众的全球问题意识与危机意识、国际认知水平与世界图景建构能力,这也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注释】

[1]常江、邓树明主编:《记录与透视:中国传媒热点事件访谈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第5页。

[2]转引自彭增军:《新闻业的救赎:数字时代新闻生产的16个关键问题》,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81页。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冠疫苗怎么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认识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