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选择与承担者
——评蒋韵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构建与突破
2020-11-17冯祉艾
◆冯祉艾
蒋韵的作品大多以悲情为主题,讲述人类的苦难。她说自己不是悲观主义者,但她笔下的悲情虽不呼天抢地却弥漫难散。一部部作品直击人类心灵最深处,是罪与罚、是善与恶、是爱与恨、是欲望、是束缚。她把一大片空间留给读者去填充,我作为其中的一员,感受其书页间无边的悲哀,听着她内心的呼声与呐喊。本文以蒋韵的小说集《心爱的树》中《心爱的树》《晚祷》和《琉璃》三篇为例,分析蒋韵笔下的人物在孤绝境况下如何进行自我选择和逃离,并借此讨论其小说中“出走”与“回归”的主题。
一
在《心爱的树》中,梅巧是只“鸟儿”。梅巧16岁就嫁给了比自己大20岁的大先生。因家境缘故辍学,为了再次接受教育,不情愿地嫁给了内心抵制的传统古板男性。在生活面前,她豁得出去,与其说是豁得出去,倒不如说在生活的魔爪下,别无选择地挣扎。在束缚自己的“鸟笼”中,她向往外面更大的天地,用自己的画笔,渲染灰暗的城市,发出无声的呐喊。她身怀六甲,觉得时光难过,人生空虚。她没有就此放弃,也不甘就此丢掉向往,命运摁不住她仰望星空的头颅,生下第一个孩子后,没等满月就去参加期末考试。她吞咽下羞耻的眼泪,前襟被奶水湿透,暗自发誓再也不要生小孩。她只能默默地靠对未来的期待使自己保持足够的动力,一个母亲的权力谁也无法剥夺,可她自愿放弃。她是一只“鸟儿”,还没有找到树的“鸟儿”。可是上帝对她并不宽容,一点一滴地拔掉她身上的彩色羽毛,四个小生命的诞生,她别无选择,无能为力。隐忍、坚强、执着,总算拿到了心心念念的女师毕业证书。生育让她在生死面前煎熬,产后抑郁症、厌食找上了她,“翅膀”被捆绑上了。她在绝望的低谷,毫无力气挣扎。大先生给了梅巧一根救命稻草,她又活过来了,但是这根草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梅巧走向了外面世界,她不断寻找新的支撑。要走向自己向往的世界,就要有所牺牲。她觉得自己已经牺牲了太多,只剩最后的一个催化剂,她就可以义无反顾地飞出这个灰暗的城市,冲破牢笼。她认识了大先生的学生席方平,这个年轻文雅的俊俏小生,给了大师母无限的未来。席方平看懂了梅巧的画,他们相识、相知、相爱。她清楚地知道自己面前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屈服在鸟笼里,不愁食物不愁水;一个是向外面的世界飞去,也许会挨饿,也许会干渴。她选择了飞翔,追逐自己的理想,却要背负抛弃孩子的罪恶感。身形没了牢笼,心灵却扣上了枷锁。她跪在大先生面前,任由他发泄自己的情绪,梅巧告诉他:“身体会屈服,但心灵永远都不会屈服。”生活的艰辛却没有放过这个女子,两个热血万丈的年轻人终究还是要向生活低头,“这世上又多了一对贫贱夫妻”。说不清楚最后,梅巧和大先生是什么关系,也许大先生是梅巧的大树,是栖息地。也许席方平是梅巧的天空,任她自由飞翔,而梅巧却无法兼得,这是一只多么可悲的“鸟儿”。
在《晚祷》中,袁有梅是只“鸟儿”,但她永远禁锢在鸟笼里,期待着外面的世界,又害怕面对新的一切。1972年的冬日,十岁的袁有梅走向这个充满死亡的地方——“海子”,不禁让人寒颤。她穿着姥姥做的鞋子,想着死亡,却小心翼翼的害怕摔倒在海面上。命运的灭顶灾难落在这个十岁的女孩头上,“再亲的人都有分手的一天”,奶羊和姥姥安静地离去,深深地敲击着这个小女孩。这一切的灾难没有停息,母亲作为一个具有女性光环的人物,却没有给有梅温暖、关怀和理解。有梅离开了自己的故园,所有人对她的悲伤视而不见,没有关怀,没有一切,她命该如此。母亲的嫌弃,姐妹的讥笑,同学的欺凌。有梅不屈服,她用自己的冰冷、沉默对抗着这一切。她站在冰窟窿的边缘,感受着死亡的寒冷、恶意和耻辱,当然这和活着一样。秦安康的出现,似乎是有梅投河自尽前的解救者,可他真的救得了有梅吗?秦安康看到了有梅的伤心难过,他想跑过去给这个女孩子温暖,可是他就这样在奔跑中失去了生命。这个唯一想给小女孩一点点温暖的人,飞去了另一个世界。这个城只剩有梅一个人,还是和之前不一样的有梅。“安康,回家吃饭了!看到我家安康了没?”这位母亲的一句话在这一生中不停地刺痛着有梅的心。觉得自己是个有罪的人,这一辈子都要被禁锢在囚笼里。自杀都不能随愿,还要在这个世界继续忏悔那件埋藏在内心的秘密。姥爷给了有梅新的生命,苏慈航给了有梅一丝希望。以为一切都会过去,却在姥爷的离世后又被打回原样。她不是以前的小女孩了,没了姥姥、姥爷,她学着给自己希望,自认为是有罪之人。有梅的忧伤无人能知、无人能治。面对郑千帆,有梅渴望纵身一跃,飞进他的世界,她在克制爱的力量,“你看见我家安康了吗?”她在挣扎,用忏悔拯救自己,她是一只“鸟”,她从来没有飞过,一直背负着罪恶,她将自己禁锢,身边的一切都是她的牢笼。
在《琉璃》中,海棠是只“鸟儿”,她在南北之间飞翔,16岁的少女去了北京的胡同,与表姐丽莎相交,表姐对海棠的影响很大。表姐对优雅生活的追求和破釜沉舟的诀别勇气令人震撼,庄严和宁死不屈的灵魂给了海棠勇气,她知道她们很相似。在河滩打工的她再一次感受到了周边的冷漠和生活的孤独,她与生俱来的缺陷,成了笑柄。在“小市民”的人生中挣扎,讥笑、讽刺、挖苦,这就是她的人生。海棠遇上了22岁的刘耘生,灵魂之间的相互吸引,在这两个青春活力的年轻人之间涌动。他们在这河滩上,期盼着下雨,期盼着雨水洗涤这一切的忧虑,浇灭忧伤和孤独,亦或是给他们希望的种子浇上甘泉。刘耘生给了她全部的寄托或者说是希望,青春涌动的血液以为这就是爱情,是最后的归宿。可是她没想到,这一切都是生活的一个玩笑,刘耘生的离开,她恶补参加高考,直奔刘耘生在的东南部。她为了继续追寻自己的爱情,到一个偏远的小城,满心欢喜地奔向新生活,等着自己的初恋,等着那个给自己太阳的人。可是,给她的答案却是他已经跟别人双宿双飞了。十年之约只有自己相信,只有自己在坚守。这美丽的独守太折磨,她别无选择地和所有过去告别,连挥手的力气都没有。不一样的生活似乎开始了,海棠30岁时嫁给了一个医生,她停下挥动的翅膀,就觉得这样结婚也不错。崔护顺着海棠的想法举办婚礼,但是崔护感受得到,也许海棠人虽在身边,可是心可能不属于任何人,他们之间都有各自的秘密。婚后的生活看似平静,有了孩子,有自己随意装饰的房子,但是干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不是生活,是谋生。海棠在树上栖着,向上飞迷茫,向下看世界空荡荡,终于她还是继续南飞了。“只有打碎一个旧世界,才能建立一个新世界。”崔护不知道海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打碎和建立都是海棠一个人孤身去求胜的新世界。穿过白天和黑夜,走在南方和北方,在这个永恒的世界里,她告诉自己去远方。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庸常人生,追求自由、优雅、美好。在炎热的南方遇见老友,怀念初恋,忍受着炽热,她是孤单的一个人。崔护放弃了北方的一切来找这个女人,这是在黑夜中给海棠一点点温暖的人啊,可是却不是海棠想要的那个人。崔护的出现再一次加重了海棠的负罪感,看着崔护想念家乡,看着崔护为母亲的离去一蹶不振,看着孩子和父亲之间的矛盾,看着这棵大树的离去,她背负了太多,翅膀终究是要折断了。海棠再一次与刘耘生相遇,可是梦终究破灭了,在海棠心里,刘耘生的变化令人抵抗和鄙夷。他们都回不去了,终究在海棠心里没有了曾经的“我们”。面对崔护的墓碑,在那个无数个黑夜都在追寻的城里、追寻的梦里,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没了。海棠永远地将自己关在了鸟笼里,不期不飞,不欢不悲。
二
出现在不同时空里的这三个女性,她们有着不同的命运,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她们身上的共同点——在一切的压迫中,她们的不甘。也许她们看起来并不鲜艳夺目,但是绝对有着无限风情,凭着自己的努力接受教育和知识的洗礼,都具有勇敢、坚强、善良、隐忍和执着的特点。作者所描绘出来的人物正是自己所钦佩的人性之美——勇敢追求爱情,打破固有的生活庸常。三只“鸟儿”朝着各自的蓝天飞翔,却层层受阻,一生内疚,无可救赎,但拒绝遗忘。为什么生活给了这三个脆弱的女子这么大的苦难?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为她们发声?为什么没有熊熊烈火给她们指引方向?这是作者对女性强者的独孤求败式的反讽!给了读者无穷的问题,却没有答案。也许作者也在困惑,也在靠着自己的努力寻找着答案,也在不停地提醒着所有人:不要视而不见,不要遗忘。都说作者是自己小说人物的上帝,可我却觉得,在这三个人物中,作者不是上帝,反而是一个无能为力的旁观者,她可以悲悯可以呐喊,但却救不了她们。女性难道都是悲情命运的承担者吗?不,她们熠熠生辉,却美丽易碎,就如同琉璃。但是女性值得被珍视,她们有自己无限的价值,她们要发声。
三
在生理上男女有别,但是在权利上男女无别。这句话前半句毫无争议,后半句是否也是毫无破绽的呢?真正的女性主义是承认所有一切的生理区别下的权利平等、利益平衡、两性平权。女性主义的出现对男权制度发起挑战。我们要给女性关怀,并不是单纯的男性给予女性的,而是这个社会和女性之间的相互关怀。在女性问题上,拒绝忽视。人类社会史上,人权的概念已有了200多年的历史,但人权概念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不包括女权。早在1791年法国大革命的妇女领袖奥兰普·德古热发表《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又称《女权宣言》)的时候,女性主义运动就已经拉开序幕。《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开宗明义认为:“妇女生来就是自由人,和男人有平等的权利。”“两年后这个宣言的作者就被推上了断头台。”[1]自由女性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弗里丹“鼓励女性放弃以家庭主妇的形象作为自我认同,但也并未提倡女性在实质上放弃家庭生活,而是在事业与家庭间取得平衡。女性应从整体角度从事生涯规划,将家庭与事业都事先纳入发展计划中,生育小孩尤应事先规划,并将帮忙的人选安排好,并极力地鼓吹托儿所的设置。”[2]这无疑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思想,也和现代的中国“田园女权”形成鲜明对比,为何真正的女权会在中国衍生出“田园女权”呢?
从历史追溯到现今,女性问题不再是单纯地追求在人权中加上女权。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的女性为追求平权进行改革,有改革就有牺牲。而在中国女性利益看似占上风,但是静下来想想,这是进步吗?我们从这个网络流行词“田园女权”来看,阻碍女性主义道路发展的究竟是什么?
影响因素很多,我们从内部因素展开说,女性主义的发展,内部因素当然就是女性自己。当奋不顾身将矛头指向外面的时候,就是应该对内进行调整的时候。女性的生理现象从负面的存在变成了正面的资产,这种激进派的思想日益高涨。我们追求平权,当然也是在承认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前提下追求平权,当你想要行使权利的时候,义务你也要承担。男多女少,性别结构失调,是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表现。当然旧的东西我们要冲破,可真正要改变的是每一个人的思想。女性在婚配思想方面的改变,影响的是女性主义在中国的道路发展。当女性对男性产生依赖,从大的层面讲,有依赖就会有依附,有能力者就会有统治,有统治就会在两性平权问题上产生阻碍。
女性向“田园女权”转变的倾向日益严重,也许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亦或是传统观念的影响,但是我们最需要做的是普及正确的女性主义思想。女性不应该义务地在家中牺牲自己的一生,而要去追求更优雅的东西,事业和家庭是可以并存的。经济上的独立造就灵魂上的独立。生理现象既不是负面累赘,也不是正面资产。男性应该转变对女性的看法,她们既不是天生的弱者,也不是需要保护和征服的对象。蒋韵笔下的梅巧、袁有梅、海棠,她们渴望思想上的进步,凭自己的努力追求着教育和知识,是文艺女青年,是不被所谓命运摁住头颅的抬头者。也许是历史造就了她们,但是她们也创造了传奇。女性是善良的、悲悯的、浪漫的、宽恕的、坚强的,活得美丽、死得有尊严。
四
读这三篇小说凭吊梅巧、袁有梅和海棠,她们是传奇、是英雄。也许当代女性内部存在的问题,正是缺少骨子里的热血,被外表的“精致”所迷惑,被内心的“满足”所摧残。这是两性之间发展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社会要对女性问题进行关注,在女性命运方面,不可缺少的是女性之间的相互关怀,我们都要有深度的认知。我相信出现问题就一定有原因、有解决的方法。在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在人类相互的交流和帮助下,我们走向的地方就是心之所向。要改变就要有行动,要行动就要有方向,而这个方向就是平权主义。孩子们看的文学作品中,男生是英雄,女生也是英雄。成人们的世界中,男性和女性是相融而又独立的存在,没有哪个群体一定要屈服于另一个群体。悲情的剧目不再只落向女性,英雄的使命不再只落向男性。如果你是一只鸟儿,有着可以扇动的翅膀,你就可以飞翔,飞跃永恒;如果你是一棵大树,有着扎入沃野土地的根,你就可以沐浴阳光,站成永恒。
注释:
[1]王丽:《女性、女性意识与社会性别》,《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第3期。
[2]《自由主义女性主义(2)》,豆瓣读书,https://www.douban.com/note/47502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