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学者,似见大师;大成者,如遇良友
——《黑龙江音乐史纲》评介

2020-11-17胡玉芬

黑龙江史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之夏渤海黑龙江

胡玉芬 周 越 程 弓

家里的案头上又多了一部新书——《黑龙江音乐史纲》(上、下卷)。这是本书作者龚天卓、龚强刚出版的新著。望着这部装帧精美、墨香尚在的新作,第一印象是厚重、典雅。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边讨论边阅读,终于读完了它。掩卷沉思,浮想联翩,深深为作者的学识、见地以及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与不懈追求,对黑龙江音乐史学的深入挖掘与精细研究,乃至对黑龙江那深深的热爱所折服。如此精道的宏大笔力、如此厚重的文史底蕴、如此高超的艺术境界,写出如此与众不同的音乐专著。这不是普通的音乐史著述,分明就是一部史料详实、内容浩瀚、充满哲理、逻辑严谨的黑龙江音乐史教科书。它更是一部填补我省这一领域空白的拓荒辟新之作。

《黑龙江音乐史纲》(上、下卷)告诉我们,黑龙江古代少数民族的音乐成就非常辉煌。例如,黑龙江少数民族鲜卑族的民歌十分丰富,《阿干之歌》《真人代歌》《企喻歌辞》《簸逻回歌》等真实地描述生活、抒发情感、弃恶扬善,体现出民族风采与鲜明个性。确立北魏政权后,所创立的北魏宫廷音乐,是对中华民族古代音乐的丰富与完善,尤其是在我国宫廷音乐的延续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北魏鲜卑的《辇后大曲》是目前少数民族中最早出现的著名大曲,而那些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更是流传广泛,久唱不衰。

698 年唐渤海国建立后,黑龙江的少数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渤海乐。740 年(唐开元廿八年、渤海大兴四年)渤海国已珍蒙等出访日本,在日本宫廷演奏了渤海乐,引起轰动。而后渤海乐被日本收入宫廷乐舞之中。以后,渤海乐影响越来越大,以《新靺鞨》《古乌苏》《进走秃》等为代表的渤海音乐直接影响着日本、朝鲜的音乐。

渤海乐作为辽、金宫廷音乐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契丹辽朝用于宫廷礼仪场合的“教坊类音乐”和娱乐用的“歌舞类音乐”体现了多元音乐文化的气质与风韵。金王朝建立以后,专设了“渤海”与“汉人”教坊等音乐机构。以后在金对宋的战争中,把中原的乐工、乐器带到黑龙江地区,促进了当地音乐艺术的发展。黑龙江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因通俗质朴,言简意赅地刻画现实亦受到中原人民的普遍欢迎,可谓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元时期的蒙古族音乐,明时期黑龙江地区的达斡尔、赫哲、鄂温克、鄂伦春等少数民族音乐与各个时代同生共息,这些在认识、改造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形成的音乐艺术,是游牧民族、渔猎民族的音乐文化精髓,是北方民族原始音乐的升华。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盛世”,在保存本民族音乐的同时,积极发展以汉族为主的各族民间音乐。在完成音乐百科全书《律吕正义》正、续两编之后,又专门设馆编纂了我国现存最大的乐谱总集《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对当时传入的欧洲艺术也持欢迎态度,康熙敕编《律吕正义续编》称赞五线谱“实为简径”。这一时期,全国各地官员、文人、商贾和艺人,由于不同原因进入黑龙江地区,带来了汉族民歌、秧歌和鼓吹乐等音乐形式,进一步丰富了黑龙江地区的音乐艺术。

19 世纪末,黑龙江地区已成为西方音乐传入我国的重要窗口。1898 年,中俄东清铁路修建协定签订后,俄国音乐家逐渐流入哈尔滨,他们兴办音乐学校、芭蕾舞学校;兴办交响乐团、哥萨克合唱团和白俄喜歌剧团等音乐团体,定期举办音乐会,广泛演奏欧洲及俄罗斯著名音乐家的作品。其他一些国家的音乐家和音乐团体也经常来哈尔滨等地演出。西方音乐的传入,推动了黑龙江地区音乐艺术事业的发展。

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后,日伪统治者限制中华民族优秀进步音乐的流传,给黑龙江的音乐事业笼上一层阴影。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黑龙江地区进步的革命音乐活动依然有所发展。哈尔滨口琴社、古风音乐会等音乐团体,团结进步青年,开展革命音乐活动,启发人民的爱国思想,鼓舞革命斗志,振奋民族精神。同时,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的东北抗联,创编了《露营之歌》《反侵略战歌》等大量的抗日歌曲,这些歌曲极大地鼓舞了抗联战士在艰苦环境下坚持抗战的决心和斗志,成为黑龙江抗日军民战斗的精神武器。

抗日战争胜利后,大批音乐家和音乐工作者从延安来到黑龙江,团结当地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城乡火热的革命斗争中,组建了东北音乐工作团等革命音乐团体,创作了《东北风》《咱们工人有力量》等许多歌曲,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歌咏活动,使黑龙江的音乐事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的音乐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尤其1958 年提出举办“哈尔滨之夏”文艺活动,同年8 月举办“哈尔滨之夏”文艺活动月;1961 年,以著名歌唱家张权为首的部分哈尔滨市音乐工作者联合向省、市领导建言献策,我们应该办“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同志积极支持,并指出“哈尔滨之夏这一名称很好,还应该邀请国内外音乐团体来哈尔滨切磋艺术,传播友谊。”4 个月后,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以下简称“哈夏”音乐会)于1961 年7 月5 日开幕。接下来,连续举办了六届(每年一届)。直到196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致使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中辍12 年。1979 年恢复举办第七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此后,仍然是每年一届。到1994 年,连续举办了七至二十二届(共16 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后经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与文化部共同协商,从1996 年,第二十三届开始,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由文化部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这标志着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由地方性音乐活动变为国家级的音乐节。以后,每两年举办一届,至2018 年,已经举办了34 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2020 年,因“疫情”,“哈夏”音乐会延期举办。2010 年6 月22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哈尔滨“音乐之城”(Music City),使哈尔滨成为世界公认的,国内乃至亚洲唯一的城市音乐品牌。

龚天卓、龚强两位学者经过艰苦的努力,完成了《黑龙江音乐史纲》的撰写工作。我们真诚地将这部书推荐给大家,并将《黑龙江音乐史纲》的几个特点介绍给广大读者:

纵贯历史,文脉明晰。《黑龙江音乐史纲》较全面地记述了从公元前4 世纪至北魏、唐渤海、辽金,元明至清代、近代至1949 年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历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这一漫长历史时期黑龙江地区的音乐历史。纵不断线,脉络清晰。应该说,目前,认真研究黑龙江历史的人不是很多,而研究黑龙江音乐史的人可能就更少。《黑龙江音乐史纲》第一次将黑龙江地区音乐历史完整地展现给世人,填补了黑龙江省空白,也是我国第一部省级层面的音乐史。

时代性强,重点突出。黑龙江地区的历史进程不同于中原,而黑龙江少数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契丹辽朝、唐代渤海地方政权、金朝,尤其是清朝政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在音乐方面都有一定的建树,为丰富中华民族音乐宝库做出了贡献,如北魏的鲜卑民歌、辇后大曲;契丹音乐;唐渤海乐;金宫廷音乐、本朝乐曲;清宫廷音乐、民间音乐、萨满音乐等。黑龙江省是全国解放最早的省份,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音乐人才等。《黑龙江音乐史纲》重点记录了这些鲜为人知的史实。而第一次全面,翔实、准确地记录了已经举办过的34 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尤其难能可贵。

注重边疆与内地历史背景的衔接。《黑龙江音乐史纲》是按照历史发展的整个脉络纵述黑龙江各个历史时期音乐的。虽然黑龙江地区的历史不同于中原历史进程,但它脱离不了中华民族历史大背景。这恰恰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在介绍黑龙江不同历史时期音乐之前,都把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大背景作了简明扼要地介绍,令读者不仅对不同历史时期黑龙江音乐史有所了解,对当时整个中华大地的大环境、大背景、社会文化发展状况等,都有一个概略了解和整体印象,这更便于了解和研究黑龙江音乐历史。

主从适宜,取舍得当。音乐的本源出于民间。黑龙江音乐历史是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共同写就的。因此,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介绍不同时代主体民族音乐的同时,《黑龙江音乐史纲》既在第六章着重介绍达斡尔、鄂伦春、赫哲、鄂温克“四小民族”的音乐,还专设附录,介绍10个世居黑龙江少数民族的音乐。《黑龙江音乐史纲》内容相当丰富,资料弥足珍贵,但绝不是贪多务得,而是慎于取舍。

纵观《黑龙江音乐史纲》,全面系统地勾画出一幅色彩斑斓的黑龙江流域民族音乐文化长卷,深刻揭示出黑水先民筚路蓝缕,搏击中流,劲歌唱怀,以启山林的开拓之功。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10 个世居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黑龙江省最主要的音乐活动——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在祝贺龚天卓、龚强两位学者的专著《黑龙江音乐史纲》问世的同时,我们真诚地将这部著述推荐给广大读者。我们以为,这部书视角独特,颇具新意,一章一节,展现了作者宽阔的视野、广博的学识和深刻的理论思辨;一字一句,体现了作者独辟蹊径、不落窠臼和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初学者,似见大师;大成者,如遇良友。它是当今音乐艺术研究领域一次创新和突破,是音乐艺术研究的一项重要理论成果。它的出版发行,必将激发起更多人对黑龙江音乐艺术新的认知和探索,必将进一步增强黑龙江人的文化自信,推动黑龙江音乐艺术蓬勃发展。

文化涵盖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指精神财富。音乐、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均属此类。晋束皙《补亡诗.由仪》中的“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前蜀杜光庭《贺鹤鸣化枯树再生表》中的“修文化而服遐荒,耀威武而平九有”,都将文化视为具有深刻内涵和特殊作用的人类精神财富。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有更多的人通过《黑龙江音乐史纲》(上、下卷)了解我们的音乐文化,也希望它在文化百花园中绽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猜你喜欢

之夏渤海黑龙江
渤海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学生作品
欢乐之夏
The Evaluation of Navigate Coursebook (Advanced→C1)
A Survey on Teachers’ Strategies of Lead—in in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
羡慕等
渤海国文化浅析
铅笔长高了
《探亲之夏》
甜豌豆之夏
黑龙江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