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东北军政大学在北安期间的办学过程

2020-11-17贾海玉

黑龙江史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分校支队东北

贾海玉

(北安博物馆 黑龙江 北安 164000)

一、东北军政大学的前身

东北军政大学渊源于红军时期的红军学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达陕西北部。中国共产党于1936 年6 月1 日在陕北瓦窑堡成立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 年校址迁至延安,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毛泽东任教育委员会主席,林彪任校长。第一期学员称为红大一期,后来也直接转为抗大一期。保安校舍是学员自己动手挖的窑洞。一期一科学员是红军军级干部和部分师级干部,人员由校长林彪抽调,并招收一些知识青年,学员学习政治、军事、历史、民运、统战等课程。毛泽东为该校题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1940 年11 月4 日,抗大总校进驻河北邢台县浆水一带,校部就设在前南峪村。1943 年1 月,为战略反攻保存干部, 副校长何长工奉命率抗大总校由邢台浆水镇返回陕北绥德办学。

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党中央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陆续调派2 万干部(包括拟组建100 个团的干部)、11 万部队挺进东北。

8 月中旬,毛泽东对抗大副校长何长工说:“中央决定你带领抗大开往东北办学校培养当地人才,建议你当副校长代校长兼教育长,军政大学的名字不要改,即改前两字即可,叫东北军政大学。”

二、抗大总校奔赴东北的时间路线

1945 年9 月19 日,中央指示抗大总校动身前往东北。10 月12 日,抗大总校由副校长何长工、政治部副主任徐文烈率领,全校含校部直属队及所属3 个大队3000 余人,代号青年纵队,分为四个梯队,由绥德出发,在碛口渡黄河,向东北挺进。学校机关人数不多,但组织齐全、人员精干,多数队级干部能兼任军政教员。

11 月上旬,总校在阳高乘火车经张家口,进至河北怀来,沿长城内外继续东进。抗大队伍在新立屯不远处,遭到土匪袭击,部队英勇还击。

12 月,抗大总校历时两个月时间,跨越陕西、山西、绥远、察哈尔、河北、热河、辽宁、吉林八省,行程几千公里,冲破重重艰难险阻,胜利到达吉林梅河口的山城镇。校部驻扎原红十字医院。人员住西山原日本军官宿舍。

在山城镇,根据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指示,抗大将大部分干部和学员分配到各部队、各部门工作,直接参加保卫东北根据地的斗争。

1946 年2 月,抗大总校人员迁至通化,参与了通化平暴、保卫新政权的斗争。

1946 年2 月10 日,中共通化省委转达中共中央东北局文件通知:“……为统一驻通化之主力、地方武装之指挥与领导,将原后方司令部改为通化保安司令部,何长工同志任司令员,朱瑞同志任第一副司令员,刘东元同志任第二副司令员,吴溉之同志任政治委员。原通化支队改为杨靖宇支队,朝鲜义勇军改为李红光支队,统直辖于保安司令部。”

在学校建制方面,林彪兼校长,彭真兼政治委员,何长工任第一副校长,朱瑞任第二副校长,吴溉之兼任副政治委员,徐文烈任政治部主任。军政大学下设炮兵学校、工兵学校、航空学校(原航空队改为航空学校)。步兵学校直辖两个大队、一个教导团及东、南、北满三个分校。

总校机关设训练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重新组织成立了两个支队。一支队支队长徐洪才,政委张驾伍。二支队支队长贾立夫,政委黄华清。人员换装,武器配齐。抗大第一分校即山东军区教导团归建后,在长春编为三支队,支队长李明,政委何运洪。

1946 年4 月26 日,东北民主联军解放长春。总校奉命立即转移长春,通化地区工作结束,收拢派出人员,接受东北民主联军交付的押解大批日军俘虏和伪皇宫人员的临时任务。

副校长何长工、副政委吴溉之带学校大部分人员首先出发,总校人员乘坐的火车将到梅河口车站时,火车遭国民党飞机轰炸,所幸损失不大。5 月,总校进驻长春,总校大营驻扎原伪满最高法院大楼,无床铺草而居。

这期间,东北军政大学所属文工团也奉命到四平前线,对战斗在前沿阵地上的我军3 师6 旅指战员进行慰问。演出了大型活报剧《旧恨新仇》,并把坚守四平战斗中部队涌现出的英雄事迹,及时编写出小型歌唱节目演出,受到指战员的热烈欢迎。

5 月下旬,由于战事变化,上级命令东北军政大学撤离,学校掩护东北局撤离后,分别以徒步、乘火车方式离开长春。火车最后一列开出时距国民党美械先头部队仅15 公里。二支队押着日俘、伪满皇室人员的火车,途中再遭敌机轰炸,车头受损,部分日俘逃跑,抓回后仍实行我军的优待俘虏政策。

5 月,在东北民主联军发动鞍(山)海(城)战役中,国民党云南籍将领潘朔端率国民党军第60 军184 师部分部队在海城起义,改编为东北民主同盟军第一军。东北野战军总部派云南籍政治部主任徐文烈去该军任政委。刘型接任政治部主任,徐文烈调郑汉浩、段希远、韩淮、樊金堂及延安派来的云南籍干部30 余人,前去黑龙江省兴隆镇,参加部队整训工作。将该军分成军官、士官两部分,排以上军官由段希远带到北安,由东北军政大学代训,后改编成第5 团。

兴隆整训是中国共产党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一个全新尝试,首次以诉苦方式为突破口,在部队士官训练队和东北军政大学同时展开诉苦运动。东北军政大学起义学员还去实地调查,农村土地改革运动,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组织农会斗争恶霸地主,给农民分地、分房、分牲口、分浮财,那些被国民党捆来的壮丁士兵纷纷表示,要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所有受苦受难的老百姓。经过教育,一大批优秀的云南籍干部被相继培养出来,一些海城起义官兵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走潘朔端的道路,成为我军开展对敌军工作的一个响亮口号。

三、东北军政大学总校迁到北安

1946 年5 月底,东北军政大学总校全体人员分批齐集北安,选定日军东大营为校址,开展各项建校工作。以两个大队的干部组成地方工作队,派赴海伦、绥化、克山、拜泉一带,到地方上发动群众,建立民主政权,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工作。二支队和校直干部组成建校队,负责扩大招生、整修校园,6 月底前完成建校工作。

1946 年7 月1 日,东北军政大学总校在北安举行第九期开学典礼(继续使用抗大学期编序)。参加大会的教职员和学员共1000 多人,会上校领导何长工、吴溉之致辞。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李富春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王鹤寿到会祝贺。该期学员3784 人,学期7 个月。总校将学员扩编为三个支队,一支队设在东大营校门外,二支队设在东大营内。三支队在齐齐哈尔。学校设有预科、本科和入伍生队。预科设普通班和军事班,修业时间4 个月,期满升入本科;本科设军事系、政治系,修业期限8 个月至 1 年;入伍生队修业期限4~6 个月,期满升入预科,成绩优良者可分配工作。

东北军政大学机构设置延续了抗大办学模式,林彪兼任校长,彭真兼任政治委员(1946 年6 月林彪兼任校长和政治委员),何长工任副校长(后朱瑞、倪志亮接任),吴溉之任副政治委员,陈伯钧任教育长(后曾国华接任),徐文烈任政治部主任(后刘型接任)。

1947 年3 月,举行了第九期毕业典礼,2500 多人分配了工作,54%分配到作战部队,这是军大在东北培养出的第一批人才。1947 年8 月,总校增设上级干部大队(辖两个军事队,1 个政治队)。

第十期于1947 年4 月正式开学,学员1000 多人。当时,东北战场即将发动对国民党军的夏季攻势,这是东北民主联军举行的战略性的反攻战役。为了适应斗争形势的变化,联军总部决定:东北军政大学的组织机构实行精简,调整一部分干部到军区和部队办学扩大培训的规模。学校组织编制调整的情况是:从第3 支队调出大部分干部到第1 纵队、第2 纵队和第6 纵队组建3 个教导团;调第2 支队干部到齐齐哈尔组建西满分校,第1 支队留在总校与校直属队一起改编。

总校改编以后的组织状况是:校部下辖3 个学员大队,1 个政治教员训练队,1 个政治工作训练班,1 个军教研究班。同时管辖东满、南满、西满、北满4 个分校。第1 大队大队长李廷贽,政治委员钱春华;第2 大队大队长杜石生,政治委员李志和;第3 大队大队长章敬三,政治委员李如洪。政教队队长由政教科副科长徐元冬兼任,政治指导员胡刚,军教研究班主任刘祖靖,政治委员彭云,副主任刘玉章、徐行。

第十期学习时间约8个月,到1947年12月结业。

1947 年5 月,总校迁往齐齐哈尔。东北军政大学总校在北安办学期间,一直延续着抗大学期序号:毕业的三期学生为第九、十、十一期。不算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教导队等,军大在东北期间培养学员3 万人。

1949 年平津战役胜利后,东北军政大学副校长倪志亮率1 个学员团为先遣队随四野大军南下。1949 年5 月16 日,解放军四野十二兵团一一八师从汉口刘家庙进入武汉中心市区,5 月17 日武汉三镇全部解放。东北军政大学先遣队同日进驻。东北军政大学副校长倪志亮兼任武汉警备司令部司令,吴溉之任政委,1 学员团兼纠察大队,东北军政大学参加军管长达10 个月之久,对恢复武汉的社会正常秩序、安定民心起了重要作用。

在《中药成方制剂标准》数据库中的“全字段”中以“油”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结果显示有366条处方,除去麻油、鸡蛋黄油、蛤蟆油等不符合要求的选项外,经反复验证,最后整理得到以挥发油直接组方入药的中成药共114种。而在《中国中药新药品》数据库中,检索到有15种中成药以挥发油直接入药。载入《中国药典》2015年版以挥发油直接组方入药的中成药有42种。这些中成药处方中大多数含有一种或多种挥发油。

8 月,四野兼华中军区命令:经中央军委批准,原东北军大改称华中军大(校址汉口硚口),并在商丘、信阳、长沙、南昌、广州、桂林等地设立分校。

9 月,华中军大第十二期学生举行开学典礼(继续沿用抗大学期编序)。

四、东北军政大学在北安期间所做的历史贡献

(一)创办了多所分校

东北军政大学东满分校初创于桦甸,成立于汪清,在龙井正式开学办班。自1946 年2 月创办,到1948 年10 月,共办学四期,培养了各民族的军事、政治干部4800 余名。

1947 年5 月1 日,东北军政大学西满分校在齐齐哈尔成立,并举行了第一期开学典礼。西满军区司令员黄克诚兼任校长,军区政治委员李富春兼政治委员,倪志亮(后任校长)、李敏任副校长,张驾伍任副政治委员(后任政治委员)。同月,南满分校在辽宁丹东成立(又称辽东分校),莫文骅任校长。6月1 日,北满分校在佳木斯成立。钟赤兵兼校长,合江省委书记张闻天兼政委。9 月18 日,北满分校改为合江分校,中共合江省委书记张闻天任校长兼政委,王泮青任副校长,叶明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7年春还成立了冀察热辽分校,及各地军政干部学校。此外,在东北军政大学总校还调出少数干部共同参加组建坦克学校、炮兵学校、航空学校、工兵学校、通信学校以及后来的医科大学、外语学校等。

(二)培养了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才

(三)支援了地方政权武装建设

这两期经过培训的学员,毕业以后大多数分配到部队工作,一部分分配到军工企业和地方政府部门工作。400 多名蒙古族学员和几十名朝鲜族学员,除少数留校工作外,都回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毕业的学员,大多数担任基层干部,很快就成为工作中的骨干。学校还派遣干部,到通化地区所属各县建立党的地方组织和政权,扩大我党在东北的影响,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组织工作队,到东北各地党政机关、学校和社会团体帮助工作,稳定和维护社会局势。

(四)传播了先进的红色文化

东北军政大学文化工作团(即原抗大文工团)在北安期间,及时编写和演出大量文艺作品,鼓舞部队士气、宣传教育群众,创作、演出了大型多幕多场活报剧《旧恨新仇》《青天白日》、六幕多场歌剧《为谁打天下》、四幕歌剧《钢骨铁筋》等剧目。培养了苏里、武兆堤、吴因、巩志伟、李蒙、成荫、张槺昌和吴静等一大批艺术家。1953 年1 月,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转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并以该团为基础成立了总政文工团。

猜你喜欢

分校支队东北
Make ’Em Laugh
黑龙江举行“蓝焰突击-2021”跨区域抗震救灾实战演练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The Impact of Celebrity Endorsement in Chinese Fashion Market: in the Perspective of Source Credibility
国共争夺东北第一仗:杨国夫勇战山海关
2019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本科分校、分专业招生计划
浅析强化和改进交通执法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大东北的春节
On the Qualifications of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