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面向“中国之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2020-11-17张成岗
张成岗
面对快速演进的社会建构,当代社会面对的风险挑战形态与影响日益广泛、多元和复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
社会治理既是一种宏观治理结构,更是一种微观操作实践。后疫情时代的社会治理既要做到“基层下沉”,构建以市域社会治理为着力点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又要关注“领域细化”,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治理和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保障。
第一,推动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融合发展,形成高效的危机时期和常规时期的转换机制,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影响到每一个人,只有建立面对特定风险的政府、市场、社会、专家和公众等多元参与的合作治理模式,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风险社会”。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协同,提高法治保障水平,弥补在应急管理过程中法治思维和法制约束的缺位,及时信息公开,消除社会秩序运行中的潜在不稳定因素,确保人民群众在非常时刻仍能在每一个社会治理案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第二,充分发挥科技发展对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利用新兴科技赋能智治社会。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既契合了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社会实际,也是打造新时期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有力抓手。智慧治理作为推动智慧社会、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现实路径,是新科技治理理念在实践领域的深化革新,是数据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呈现。在新科技革命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形成历史交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当利用新兴科技赋能智治社会,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中的“微智治”进程,如探索“云调节”“云庭审”“云办案”,节约司法资源,提高效率;强化矛盾纠纷智能预测应用,对潜在法律问题进行研究预判,为相关风险管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持和引导。
第三,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应更好地融入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整体性框架和进程。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探索要融入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宏伟进程,从总体思路、根本保证、活力源泉、价值基石以及实践路径等多维度出发,完善“七位一体”的社会治理体系,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充分发挥“五治”作用,以政治强引领、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强教化、以自治强活力、以智治强支撑,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第四,加快构建以“中国之治”为路标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要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推进多部门联动合作,形成以责任为核心的整合型社会治理新体系。要更加注重社会治理的信息化建设,转变思维、提前布局、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要充分借助智能互联技术,探索“互联网+群众路线”治理模式,调动公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扩大参与广度,拓展参与深度。在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中,要统筹规划、推动不同领域数据的互联互通,促进政府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构建覆盖各领域信息的“数据湖”,提高数据使用效率,探索新时代网络化社会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