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新闻写作的风险评估及责任机制探讨》
2020-11-17陈建飞,韩隽
【作者体会】
工作中的困惑往往就是新问题的萌发。就在2019年上半年,我所在的一个地级城市同城媒体发布了一则引进写稿机器人的招标公告。这事引起了当地媒体业的不小震动,同行见面甚至纷纷自嘲:我们快失业了!也正是这则公告,引发了笔者对写稿机器人的关注。
毋庸置疑,写稿机器人已是当下一支不可忽视的新闻生产力量。特别是在一些信息聚合类网络平台上,机器人生产的新闻越来越多,其中不少稿件无论是从文字准确性、内容真实性,还是观点主流性、导向正确性上看,都存在问题,有的不仅背离公序良俗甚至触犯法律法规。
先进的技术需要正确的价值观来引领。这是《机器人新闻写作的风险评估及责任机制探讨》一文的“立论之基”。写稿机器人应确保写作内容的绝对安全,决不能只追求“快不快”而不管“对不对”,只追求“真不真”而不管“正不正”,只追求“多不多”而不管“好不好”。
写稿机器人会犯哪些错误?亦即机器人写作新闻存在哪些风险?把这个问题尽可能想深、想透,想全面、想明白,这是预防机器人新闻写作风险的前提和条件。
写稿机器人出现问题谁来买单?我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应该是基于实践中出现的带有前瞻性、未来性的问题,而提出可行性、科学性的解决办法。探讨机器人新闻写作的风险及预防,目的是为了确保写稿机器人安全、可靠、可控,使写稿机器人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新闻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通过追问本质、寻解方法、探求规律,以期指导实践、甚至引领实践,对实际工作起到指导推动作用。基于此,《机器人新闻写作的风险评估及责任机制探讨》一文着力厘清写稿机器人的设计者、生产者、运营者与使用者应当为其行为承担怎样的责任,并就如何实施监管提出看法,把别人“没想明白”“没想出来”的地方,用自己“考虑清晰”的文字表达出来。
评委点评
韩隽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评委,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是一篇聚焦一线实践最新问题的论文。作者的核心观点是:善治才能有“善智”。必须加强前瞻预防与约束引导,及早对应用中已出现或潜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处理、规范、监管,以确保写稿机器人安全、可靠、可控,论点是灵魂,清晰的主线能看出论文可贵的批判性和建设性,作者将论点表达的清晰而通透。
论文选题源于作者所言的“工作困惑”,即散发着“烟火气儿”的问题意识,聚焦于机器人新闻写作内容实践中暴露的风险与问题。作者总结或者预判出机器人写作内容存在的失真、导向、偏见、侵权和“黑箱”五大风险,从多主体角度探讨写稿机器人风险应对及如何监管的问题,基于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构成论文的突出特点。论证过程严谨准确,层次清晰,体现了理论思维的完整、周密、严谨。论文中有深入分析、有独立思考,也做到了切中要害、总结到位。另外一个值得夸赞的特点,是作者对机器人写作的设计者、生产者、运营者与使用者该为其行为承担怎样的责任,监管者又该如何对机器人写作进行监管都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对策。好论文贵在问题意识,贵在辩证思维,贵在思想性和方法论特质,贵在源于实践实务,归于实践认知。
新闻论文不是事实的呈现和现象的描述,而是事实彰显的理性和现象蕴含的规律。这篇论文的优势是与问题的天然接近性,对问题敏锐而且看得准,不足是对全局性、要害性、长远性问题论及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