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17戴建忠
谭 霞 ,戴建忠
(山东理工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b.法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区块链技术”是指在大数据和云计算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以高效透明、公平竞争、智能交流、精准指向、数字转换、简洁清晰为基本特征的全新电子计算机技术。这种技术已经对金融监管领域、电商物流领域、智慧交通领域、电子政务领域、社会反腐领域、电化教育教学领域、政府绩效评估等领域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区块链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的促进作用,对强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区块链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具有生态可持续性的活动,具有“链”式变迁的基本特征;高校学生、高校教师和高校教育管理部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依托,具有“点”式结构的基本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上述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有机链接的“中间因素”,具有“区块纽带”的基本特征。近年来,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深度演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该技术的启发和帮助,实现了不同层面的改革和发展,深刻体现了计算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影响。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建立在大学生道德素质提高和政治素质养成基础上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以追求大学生政治觉悟高尚、政治敏感性提升、集体荣誉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敦实、政治伦理意识厚重为主要目的,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为最终实践旨归。从本质上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德性修养的教育,一种精神升华的教育,一种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近年来,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大数据和云算法技术大大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样态,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能,使得建立在说教理念和灌输理念基础上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了挑战,最终区块链技术的诞生又将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首先,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理念已经对当代大学生“公平、公开、公正”理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分布式区块网状结构中没有任何一个“节点”能够形成对其他各“节点”的绝对支配,任何节点之间都按照等值的数据记忆进行“自我验证”“自我管理”和“自我传递”,各节点之间互为备份共同维护,不会因为其他节点的数据损害或者异常而停止服务。显然这是一种更具“技术正义”的数据库技术,对于酷爱网络技术的大学生来说,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质正在对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产生潜在影响。其次,“时间戳”技术已经对当代大学生“共享理念”“诚实守信理念”和“集体团结理念”的升华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建立在拓扑加密基础上的“电子戳技术”具有不可更改但可共享的特征,可以作为大学生参与集体社会实践活动和笃行诚实守信理念的重要凭证,也可以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时间节点证明。最后,可追溯技术已经对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理念”“网络舆情评价责任感”“网络污名化”“网络民族思维”“网络社会道德体认理念”和“网络新闻跟帖意识”等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区块追溯技术是一种可以逆向搜寻的技术,这一技术能够将大学生参与网络评价的任何信息以“稳态”区块数据形式存储在特定模块之中,这些数据具有不可撤销、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特点,这就保证了整条区块链上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和瞬间捕捉性,使得那些传播违法犯罪信息的行为、制造虚假新闻跟帖的行为、宣传网络民族主义的行为、严重违背社会道德的言论无所遁形,也使得那些质疑、诋毁甚至恶意攻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党的领导的言论无机可乘,从而确保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的稳定、安全和高效,最终净化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
2.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影响。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以下四种途经得以实现: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媒体手段,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权威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延续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庠式教育”和“私塾教育”的惯性力量,占据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体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道德生发体系的时代延续,具有强大的历史稳态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媒体手段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助手段,具有清晰明了性、趣味性、视觉时代感和资料调取快捷方便等特点,有效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权威力量是指“自上而下”管理方法和“自下而上”反馈方式的紧密融合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以顺利推行的制度化保障。就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初步演化来说,其中的区块分割技术、区块挖掘技术、区块市场化技术、区块加密技术、区块存储技术和区块融资技术将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习得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的浏览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实验课程的过程记录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混合式课程的实现方式、思想政治翻转课堂的时间签到方式和思想政治“慕课”的自由学习方式等等。当然,区块链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影响的程度要根据区块链技术演化的深度加以判断,在区块链服务器技术和加密技术等还没有获得国家有效认证和实现标准化的前提下,区块链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影响有限。
3.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影响。尽管网络思政学和大数据思政学还没有发展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式学科,但是在互联网和大数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区块思政学却有望成为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学科,原因是区块链技术具有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相互结合的内在“潜质”。其一,区块链技术对“两课”规划产生了影响。自1987年教育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并行”推进以来,“两课”教学无论是在课程体系、教材编写、内容要求、教学大纲、实践锻炼要求、课程考试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但是时至今日以“两课”为依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仍然存在着理论和实践相互脱节的情形。比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存在着过分注重理论性研究而忽视经验性研究、过分注重趋同性研究而忽视创新性研究、过分注重定性分析而忽视定量分析、过分注重学院式研究而忽视社会实践锻炼的倾向。思想政治教育学本来就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类学科,但是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而建立在开放、合作和共享理念基础上的区块链技术则有望解决“两课”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倾向和“实践脱节”现象,因为区块链模式下的“自主教育手段”能够将“两课”的高度理论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能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空洞说教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弊端。其二,区块链技术必将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评估产生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往往遵循“专业初评——学科专评——专家打分——结果公示—资金拨付”的逻辑路径,显然整个学科评估过程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效果”的关注,这就使得建立在各项评价指标量化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时弊严重。而区块链技术的逆向追溯机制可解决专家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的公平化问题,因此必将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学科评估机制的改革与发展。
4.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是由大学生系统、辅导员系统、团组织系统、学生会系统和权威性管理系统组成的复合式调度系统,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素质的养成完全依赖于上述系统的有机配合和生态化运作,但是当前系统运行不畅,而在区块链技术下这种状况有望得到改变。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的技术特征,绝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共享机制和准入机制接受高水平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而不必过分依赖于辅导员的苦口婆心和谆谆教诲,各种微信区块链和视频区块链可以将“言教”信息和“身教”信息快速推送到学生面前,从而大大节省了课堂思政教学的时间,极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另一方面,共青团组织和学校行政管理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将逐渐让位于发达的区块链价值引领功能。在价值区块链模式下,绩优算法会将区块链上的最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传递给受教育者,而不必经过辅导员、学生会干部和学校管理部门的“大脑过滤和概念重组”,从而使大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更加理想、更加正规、更加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与此同时,“区块头”对“区块体”数据的超强记忆功能把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所有主体拉进统一平台上,客观上实现了“反教和互教”的功能转换,即一方面,大学生中的优良思想政治教育习惯和思想政治教育案例能够“映射”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管理者;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管理者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滋润大学生们的“心田”,这就真正形成了“高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良好局面。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在高校的应用还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传统上只会教学而不懂区块链技术的教师将面临接受再培训甚至被淘汰的危险,所以在区块链技术还没有大规模推开之前各高等院校一定要统筹布局、周密安排、精准施策、协调一致,要为区块链技术在高等院校的规模化应用“开山辟路”“遇水架桥”。
二、区块链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一是集资源链、学习链和管理链为一体的区块链数据服务器,该服务器必须具有足够大的容量和运行速度;二是必须引进一批能够对区块链服务器进行定期维护和修理改进的专业化区块链人才队伍;三是国家在该领域的实质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只有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我们才能进一步将区块链技术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开发基于分布式记账技术、多节点算法、多元搜寻技术和多中心模块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区块链。总体看来,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或可行性。
1.区块链技术有助于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和主导性博弈”的逻辑悖论问题。“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技术最本质的特征。所谓“去中心化”并不是说整个区块链上的所有节点、模块和程序都是完全自动运行的,而是说参与到区块链系统的所有个体都平等地享有调取区块资源的权利、都平等负有向其他个体提供浏览权限的义务。区块链技术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认知问题,而且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作用。比如,在由学生网络预习和教师课堂指导构成的N列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矩阵中,分布式存储机制和点对点数据存取彻底摈除了“教育者的权威地位和学习者的弱势特征”,实现了整条区块链上所有数据读取的“权力均等化和技术权利平等性”,在区块链模式下没有人为制造出的“地位高低”和“钱财多寡”,只有参与者的公平交易和共享者的平等对接,真正实现了网络民主化生存和“去权威化”竞技。这种弱化技术专制、强调平等的元区块思维模式有望解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畸形分割问题,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突破和创新。
2.区块链技术有助于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教育形式”的背反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载体、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育评价等多种要素组成的复杂教育系统。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目标是通过上述系统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融合实现“立德树人”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区块链技术下的“集体维护机制”能够实现所有要素节点的全记录、全监控和数据共享,必将激发教育主客体的内在活力和创造力,从而有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不断创新。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下的“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框架使得“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目标更加精准,必将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多方协同的局面,有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效能。正如丹尼斯所指出的:“价值区块链能够解决学生学习的网络形式和教育主体的知识存量问题、智能合约能够解决课前准备和课后学习的脱节问题、激励机制能够解决教学主体的兴趣和教学收获大小的均衡配置问题。”[1]也就是说,区块链技术下的共识算法和信任机制、全程跟踪和精准监控机制有助于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的背反问题,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
3.区块链技术有助于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绩评价体系”的科学化问题。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绩评价体系”追求个体性评价和整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相结合、单一课程评价和多元教学评价的和谐统一。但是在实践中,这种教学评价模式并没有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因为:一是从成绩评定标准来看存在主观随意化倾向。现实中大多数学生的平时成绩都是教师“主观”给定的,而且也没有突破“分数决定论”的窠臼;各种社会实践锻炼的成绩测定和学习证书的评定标准也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导致实践锻炼材料弄虚作假现象的泛滥;对学生提交的各种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的成绩评定存在着个体欣赏水平、影像制作水平、拍摄场景条件、导演制作理念、教师艺术倾向性、政治审查资格性认定和保存安全性的制约,导致提交视频中“污名化”现象和“意识形态化”问题频现。而区块链技术的“多节点算法”和“去中心模块”则能够将教师的主观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结合起来,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高校管理者和学生之间”“高校管理者和教师之间”在区块链上评价的“得分可加权性”,从而较大程度上确保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考试成绩的公平性和客观性。二是从考试形式来看存在诸多弊端。一般来说,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教育通识课程的成绩考核主要采取“自测”和“他测”两种形式。在“自测”模式下教师通过某些“核心概念和问题”完成对学生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成绩考核,而学生则通过线下“堂考”和网络在线交流的形式答题,学生成绩计入平时成绩数据库;在“他测”模式下以其他同学对该同学“自制教学视频和软件”的点击率为测评标准,谁的点击率高谁的成绩就高。现实中,这些具有“虚拟考核”性质的电子化考核极易滋生黑客程序性复制答卷、产生系统性数据泄露风险、酿生学生的寄生心理、导致考核形式主义的泛滥并衍生不可预知的成绩评价风险。而经过双重加密的区块链系统则能够改变“自测”平台和“他测”平台的元数据衔接问题、解决点对点数据交换的作弊问题、弱化学生形式主义幻想念头、真实记录学生全息上网的整体行为、追踪学生精神性行为的复杂轨迹,甚至能够全天候监测学生。所以,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望解决高校“成绩评价体系”的公允性和精准性问题。
三、以区块链技术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客观来讲,区块链技术的超级加密技术仍然存在着数据泄露的安全风险、去中心化特点仍然存在着管理离散化风险、区块信息的时间戳技术仍然存在不可预知的法理风险、超强的区块记忆功能可能产生人性演化的道德风险[2]。尽管区块链技术存在着诸多的负面效应,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噎废食”。正如习近平所说“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等领域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3]。这就从根本上为区块链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1.加强区块链技术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研究。在一级政策方面,要特别注重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研究区块链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应用的教学条件和实验基础;在二级政策方面,要深刻领会学习习近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盘谋划区块链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应用的宏观愿景和全新未来;在三级政策方面,要认真研究各级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关于推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比如《山东省关于建设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的通知》,江苏省《关于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浙江省关于建设省级区块链产业园区的通知》等等,要准确领会上述区块链发展战略文件的核心精神和实践本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前期应用和后期支持。
2.加强区块链保密技术的研究,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安全体系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距离意识形态建设最近的社会思想变迁领域。基于此,各高校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的算法研究,避免核心数据的流失和泄密。必须在大数据技术前提下加快区块链保密技术的研究,要将蚂蚁算法技术、拓扑算法技术、云算法技术和数据集成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基于512位的“非对称双重加密算法”①。二是要加强区块链监督机制的研究,避免网络黑客的攻击。区块链监督机制是一种“第三方电脑程序”,这种按照综列算法展开的程序只能对“区块头”进行宏观监督而不能对“区块体”进行微观监察。基于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监督过程中,要严格制定“宏观区块监督和微观区块监督相统一”的规则和机制,对于公共网络参与者只能获得“公钥密码和用户名”,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浏览者可以在“实名认证”的前提下获得“私钥密码和用户名”。与此同时,无论是对“公钥”用户抑或是“私钥”用户都要设置颜色认证和智慧认证相叠加的初始认证机制。惟其如此,才能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不被黑客所“攻击”。三是要建立网络攻击预警机制,随时应对来自各方面的BUG植入。网络预警机制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区块链研发中心研制的一种“数据库警察制度”,该程序预设了接近“核心数据库”边缘的“红色预警和蓝色预警”机制,指出面对不同水平的木马攻击必须设置不同级别的网络预警机制,当各级代理服务器普遍显示为“红色预警”时,表明攻击者已经穿透了第三层防火墙进入到核心数据库区域,必须尽快给“区块头”下达“自关闭”指令。此时“区块体”将变成一个独立于互联网之外的“孤岛”,任何试图远程攻击或者直接进入电脑终端进行数据库信息窃取的行为都将失去意义。对于拟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建设的部门来说,三级预警机制是区块链预警程序的最低标准,必须尽快进行技术攻关。
3.加快区块数据产权制度的研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牢固的制度保障。在区块链技术下清晰的数据产权是数据交易的前提和基础。基于此,各高等院校必须尽快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构建规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产权”体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收益分配标准。要按照“谁生产谁受益”的原则确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产权归属。一般来说,存储在区块链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生产方为高校教师、大学生和管理部门,而不是第三方网络平台。也就是说,任何校外第3-N方机构都没有直接调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资源”的权利,除非获得国家或者政府部门的特殊法律授权。二是要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授权使用制度,避免数据闲置和身份垃圾。保密技术只是防止数据窃取或者学术不端的权宜之计,从本质上来看,最高的保密技术就是完全“死亡”的技术,显然国家或者政府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的初衷和目的并不是为了封锁数据进而“闭门造车”,而是为了“共享资源”实现“协同发展”。基于此,各高等院校要加快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授权使用制度,要在保证生产者身份隐私和实体利益的前提下,将思想政治大数据授权给校外的机构或者政府部门,从而让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发挥更好的身份证明作用、评职评聘作用、绩效考核作用和其他社会作用。
4.要加快构筑高校“智慧思政”新模式,推进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化运用。一是要打破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固定范式,推行超越时空的区块链思政新模式。“区块链思政”讲究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地位的“换位思考”属性、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平等特质、追求教育方式的灵活性和教育考评的高度弹性、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和空间随时随地特点。基于此,各高校应大力弘扬5G网络的快速思想政治价值,把手机终端和电脑终端的“微世界”资源共享起来,把家庭思想政治资源和高校受教育者思政资源结合起来,让长辈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润泽孩子们的心灵”,从而起到传统说教式思想政治模式永远无法达到的效果。二是要利用区块链技术的激励机制推动高校“区块思政”的规模化延展。区块链系统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多种技术组合而建立的激励约束机制,各高等院校要通过激励机制推动“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和“信任互联网”的变迁,从而充分挖掘高校自身的积极力量,维护网络思想政治的生态秩序,进而实现更加良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治理架构,有效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注释:
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区块链技术研发中心指定的区块加密国际标准指出,只有利用字母和数字的双重叠加技术才能实现512位的非对称加密,传统的256位的加密技术已经过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