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华

2020-11-17

鸭绿江 2020年30期
关键词:石墩成山黑衣

曹 廓

1

火车穿过一望无垠的大平原,在暑气未尽的胶东半岛绿野上行驶,临近海洋的风明显比内地凉爽了许多。铁道旁的棵棵风景树向火车后方飞驰,座座连绵的青葱丘山远远迎接而来,遍地翠绿的秋禾尽收眼底。

这次能乘车去阳华市采风,全是老康的恩遇。

老康是偏重写养生报告文学的作家,受文联指派,去阳华采访一位养生专家。由于俺俩都长得“老成”,又都注重养生,他便力荐我同往。

“啧啧!老曹你看,那个老太婆是咋保养的!看看咱俩年龄不多大,我满头星星,你一额川壑,与她相比,我们都无颜活在世上了!”老康眨着小眼睛由衷地赞叹。

我顺指望去,只见斜对面坐一个女人,后脑勺挽个老太婆常留的卷型发髻,身着六十多岁老太婆常穿的黑色休闲服。可她和善的眼神闪着灵动的光波,连同脸部皮肤、眉毛、眼睛、身材,完全是三十多岁女子的模样。她正在打电话,黑密而弯细的眉毛不住地扬落。兴许有什么难为情的事,脸上泛出一层红晕。她忙用手遮住带笑的口角。她旁边坐一个虎头虎脑八九岁的男孩,那孩子正静静地看她打电话。

“爷爷说什么呢?”小男孩露出两颗洁白的小虎牙。

她摆摆手,示意莫作声。

老康小声赞叹:“看那老太婆,六十多岁的人保持三十岁的身材,长着青春俊秀的脸庞!老曹,去问问她咋保养的……”

我怦然心动。自己虽然刚过不惑之年,可额上的皱纹、头上的“濯濯童山”早让中学生喊作爷爷了。若能向她学点保养之法,让自已变成而立之年的相貌,实在是求之不得的。可刮大风吃炒面——不好开口啊!

“奶奶,我爷爷咋说的?”

“他不让咱俩去了,说华医生讲的,差这一样药无大碍。”

“咱还去吗?”

“治病是天大的事,咋能不去呀!我问一下列车员,去平坝从哪站下车……”后面的话被推车售货员的叫卖声所掩盖。

她走后,老康用胳肘碰碰我:“老曹,你去问问孩子,看能不能旁敲侧击学点养生的妙方,也改变一下咱俩老成的面貌……”

我也有这种强烈的愿望,便不由自主地走过去,坐那孩子旁边,亲热地抚下他的头:“孩子,几岁了?”

他晃下脑袋,摆脱了我的手,警惕地看着我:“九岁了。”

我暗中盘算,那老太太有这么大的孙子,少说也得五十多岁了:“刚才的人是你奶奶吗?”

小男孩上下打量着我:“老爷爷,你是干什么的?”

“孩子,我没什么坏心,主要想了解一下你奶奶是怎样保养身体的。她洗脸后抹什么东西吗?是不是经常吃些什么药……”

“不,不清楚……”

“虎子,下一站是平坝站了,我们准备下车。”

我感觉自己的行动有些唐突,忙起身回到了原座。

小男孩对黑衣老太太耳语几句,老太太边收拾东西边小声给男孩说了句什么。火车到站后,那黑衣老太太领着小男孩下了火车。

老康十分肯定地说:“若能问问黑衣老太太,一定能学到宝贵的养生妙方!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那是,可惜……”我心里很疑惑,也很遗憾。

2

阳华是个濒临黄海的县级市。楼房不像内陆城市那样几十层高,四五层楼房居多,大多是青瓦蓝砖,再有茂密的阔叶麻栎树映衬,给人一种敦厚秀气的印象。

下午五点,我们在阳华市火车站下了车,下榻于距车站不远的阳华宾馆。漂亮的服务生温和地说:“本馆免费供应本地祖母绿茶水,晚餐请客人无偿品尝齐岛梨,海鲜食品味美价廉……”

老康问:“你知道养生专家华大夫住哪儿吗?俺俩要去拜访他。”

“他是位名人,在阳华市第一人民医院上班,我不知道他的住址。对了,距晚餐还有一个多小时,你俩不如去一下天尽头的成山岛,岛离这儿不远,挺美的!到那儿欣赏一下风景,再顺便打听一下华医生的住址。”她详细为我们指明了路线。

老康说:“我们去看看。”

石径曲曲弯弯,花草树环环绕绕,成山岛处在花草树木环绕处。

已是傍晚,但秀丽的岛上依然游人如织;蜿蜒的古垛口石墙下,海水汹涌澎湃;一望无垠的碧海上,舰船影影绰绰。石墙两旁,海岸曲折,鸥鸟翔集……

老康兴趣盎然地读着碑文:“成山岛是胶东半岛伸向黄海中最东端的部分,古人叫此岛为‘天尽头’。天尽头就是天边的意思……成山岛是中国海岸最早见到日出的地方,站在岛上每天清晨可最先看到日出时第一缕绚丽的霞光。”

“老康,看,海上救难纪念碑!”我们看了碑文:“世纪初,成山岛东面,一渔船遇风侧翻,军民共同救助,事迹催人泪下……”

老康远望大海,面色涨红。他这人爱激动,报告文学作家却有着诗人的气质。他伸展开双臂做个拥抱大海的姿势:“啊,黄海,你真美!啊,半岛,你真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我猜测着,华医生的影响一定很大,火车上遇到的那个黑衣老太婆一定是学到了华医生的什么养生妙招,不然她绝不可能六十多岁像三十来岁的女子那样年轻!连那些影视女明星说不定也是用了华医生的什么灵丹妙药……

老康问了一个散步的老人:“老人家,您知道养生专家华医生吗?”老康向老人介绍了俺俩此行的采访任务。

老人停下身来:“他可是位神医,一百〇二岁高龄,还在阳华第一人民医院上班……”

老康说:“他住哪儿呢?明天星期天,他还去医院上班吗?”

“市政府专门安排,周末把华医生‘藏’起来,让他休息。你们是作家,问我路算是找对人了。明天上午你们到红村打我电话,我领你俩去见他。”他详细讲了去红村的路线,留下电话号码,迈着轻快的步子去了。

3

第二天,我们乘公交去了红村。

红村在阳华市南郊的绿茶山下,这里到处都茶树。村头,路旁,山下,田里,长满低矮而齐整的细条碎叶茶树丛。

打了昨天老人的手机,他领俺俩到了华医生“藏”身的地方——红村西头山坡下的一个院落。木质门楼外的路旁,停放着许多电动车。铁栅栏院内,一座青砖蓝瓦的低矮民房掩映在几棵挂着青果的核桃树下。进大门靠右侧是一道长廊,长廊尽头八仙桌后的罗圈椅上,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目光炯炯有神的老者,他正给长条沙发上挨号候诊的人号脉、诊断。

领路老人以颔示意:“他就是华医生,身板硬朗得很……”

老康问:“这华医生咋没藏好啊?”

“这些看病的人都是近邻,是藏不住的。上班时间看的病人大多是从几百里上千里外乘车过来的。”

领路老人要去打招呼,老康阻住了他:“我们先随便看看。”

宽敞的院子内周围一圈全是健身器材。几个人正在锻炼。“智能电动深层肌肉理疗器”与“静音健身车”我是第一次见到。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汉坐在皮凳上,双手紧握横杆,双脚蹬着踏板,随着双臂的拉动,反复做着脸部贴住膝盖再回到原位的动作。

老康问:“老先生,这台是何器械?”

那老汉松开拉杆:“叫舒筋器,主要用来活动筋骨的。”

老康啧啧赞叹:“筋拉长一寸,寿命长十年。像你这样,不长寿才怪呢!”

“哈哈!但愿吧!”

我也暗自佩服,平时锻炼压腿时,我头向下弯不到四十五度,腿早疼得厉害了!像他脸部竟然如此轻松自如地贴住挺直的前腿,真不像六十多岁的人。

带路老人领俺俩在院中心大核桃树下圆桌旁的藤椅上坐下,为我们沏了茶:“这是华医生最爱喝的成山岛绿茶。”

我说:“你好像跟华大夫很熟悉?”

“当然了,他是俺亲三爷。”

老康眼睛放光:“你家与汉末华佗有无亲缘关系?”

“据可靠史料记载,我们正是他的后裔!”

“您今年高寿?”

“八十二岁,比俺三爷足足少二十岁呢!”

“啧啧!您真不像八十多岁的人呢!最多六十多岁。你是咋保养的?有什么养生妙招吗?”

“你们大老远来了,还是听俺三爷爷讲讲吧。我是蚂蚁拉小便——识(湿)不深!”

看病的人渐渐散去。俺俩正要起身去拜见华医生,一个身着黑色休闲服的老太太带着个小男孩从门外走进来。

“是她!”老康瞪大了眼睛,“真应了现代人很时髦的话——地球村很小,不用绕赤道一圈,也会二次遇到见过的人!”

我一看,这不是昨天在火车上遇见的那位黑衣老太太吗!梳着后卷发髻,长一张漂亮的年轻女子的脸。孩子也还是昨天下午见的男孩,红扑扑的脸蛋,两颗洁白的小虎牙。

“华大夫,药都全了,俺又到平坝找到了香附子。”

华医生打开药包逐一查看,又凑近鼻子闻闻:“好!好!吃上这几服药,再结合用十二号食疗方,你们家石墩出海打鱼再不会腰疼腿麻了!”

黑衣老太扬扬眉毛,感激地说:“谢谢华大夫!”说完走向那个拉杆锻炼的老头:“石墩,你出海才回来,歇歇吧!药俺找齐了,咱回家吧!”

“爷爷,走吧!”

叫石墩的老汉敏捷地跳下皮凳,虎着脸:“我说阳华呀!说不让你们去拿药,偏去,得找好几个地方,出了事咋整!害得我昨天一晚上睡不着觉!”

“还是俺石墩疼人!”黑衣老太亲热地拍一把他的背部,与小男孩搀着石墩老汉走了。

老康碰碰我,我明白他的意思,忙随他们出了大门。我想,说什么也不能让向她请教保养妙方的机会失之交臂了。我赶忙说:“请留步!”

三人站住了。黑衣老太太面带微笑看着我。

“我与老康在昨天下午与您和孩子同乘一列火车……让你们见笑了。我想请教一下您返老还童的秘方……”

黑衣老太太笑弯了腰:“你去请教华大夫吧,我天天向他请教变老的方法呢!”

这回答很是让我疑惑。

4

华大夫善良平和,开朗健谈,在百忙中接受了俺俩的采访。

中午在华大夫家用了午餐,又与他谈了一个下午。老康脸色红涨,边听边记,收集了许多他需要的材料。我也收获颇丰。

夕霞烧红了西半天。

俺俩恋恋不舍地要离开华大夫。

在告别华老时,老康涨红着脸,眨着小眼睛,紧紧握住华专家的手:“华大夫,要分别了,求你把健身养生绝招告诉俺俩一二呗!你一百多岁了还这样健康,一定有……”

华大夫朗声大笑,用手指梳理一下银白的头发:“要说绝招嘛,还真有!阳孕万物而不争,海育众生而奉献,秘方都在阳华这个地方蕴含着呢!”他看俺俩迷惑,就笑着说:“直白地告诉你俩吧!绝招就是养生先养心,健身先健魄……”

我心中一颤。

老康小眼睛放出光亮,很专业地问:“华老,经你救治调理的病人,养生健身效果最好的人是谁?”

“今天上午锻炼的那个叫石墩的人效果就是最好的!他是俺红村人。十年前的冬天,他出海打鱼,有一条渔船出事了,他跳进冰冷的海水中救出了一个叫阳华的姑娘。回到家后他全身瘫痪,吃饭靠喂,走路靠背,天天躺睡。经过三年康复理疗锻炼,他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五年后又下海捕鱼了。有时候他腰痛腿麻,这本来是六十多岁的人很正常的现象,可他坚持吃药,长期锻炼,身体壮得像头牛!”

我说:“他妻子效果应该是最好的吧!六十多岁的人了,还像三十来岁女子的模样,不知你教给了她什么养生秘诀?”

华大夫又一阵朗声大笑:“她实际年龄就是三十来岁,从来不求养生变年轻,天天跟我要相貌变老的方法,就怕别人说她与石墩不般配。”

“啊!”老康吃惊地瞪大了小眼睛,“三十来岁咋嫁给六十多岁的老头呢?”

华大夫解释说:“那女子叫阳华,就是十年前被石墩救出的那个姑娘。石墩瘫痪后,他儿子与儿媳妇都在外地工作,老伴前几年又下世了,无人照顾石墩,阳华就嫁给了他……”

“啧啧……”

猜你喜欢

石墩成山黑衣
半个月亮(小说)
龙腾虎跃
巨人今晚就要来
龟背墩
高成山佳作欣赏
高成山佳作欣赏
黑衣“警察”
一种快速低价临时便桥的修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