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山越岭,为你而来
——独龙江乡龙元村驻村扶贫侧记

2020-11-17

今日民族 2020年6期
关键词:独龙江驻村工作

于我而言,“三江并流”就是成长在澜沧江东岸、工作在怒江边、驻村扶贫在独龙江畔。值此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江乡群众回信一周年、驻村扶贫工作结束两周年、贡山县脱贫摘帽之际,2020年4月18日,沿着怒江的激流,在美丽公路上一路向北,到达贡山县城后,顺着盘山公路蜿蜒向上,穿越高黎贡山独龙江隧道,再一路峰峦重叠下山,就到达了独龙江。烟雨中的独龙江,雨朦胧、雾朦胧,江声入耳环山翠。“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在我眼里,你就是世上最漂亮的人

走村入户,进行百日攻坚“大走访大排查”时,背包里是满满的糖果,一起开展工作的同事注意到这个细节,直呼我早有准备,而这个习惯源于我跟一个小女孩的结缘。

第一次见面,是在2016 年春天,我们到达独龙江乡龙元村驻村不久,为了摸清底数、尽快熟悉村里的情况,我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一起开展了“挂包帮”“转走访”回访工作。走访中看到她的母亲正在织独龙毯,古法手工织就、色彩绚丽缤纷,于是进屋观看咨询。她仰着面孔,热情洋溢地说着普通话与我们交流,离开时一直和我们挥手道别到桥头。

第二次见面是在村委会旁边的马路上,她大老远地跑过来,抱住我说,我想死你了。之后一起走向学校的路上,看到她拉着我的衣服,禁不住问,你是不是觉得我今天的衣服很漂亮?她回答说,在我眼里,你就是世上最漂亮的人……

就是这样一些话语和相遇,让我们忘记了来路艰辛,就是翻山越岭也甘愿。

后来,陆续在学校的六一儿童节、村委会附近遇到她,她总是张着会笑的眼睛,热情地跑来相认,我也因此培养出了带糖果进村的习惯,因为她和像她一样的小朋友们一声又一声姐姐或是阿姨的呼唤。于是,工作的文件、阅读的书籍、小朋友的糖果、跑步的装备、日常要吃的菜蔬、衣物、日用品……一样都不能少,行李越来越多,手提包已经无法装下,只能启用行李箱,每次进村都大有搬家的架势。

从散落居住到整乡推进整族帮扶的集中安置,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在家里接受现代文明、在村里接触外来游客的独龙族新一代,与父辈们截然不同,除了通晓本民族的语言,也会说流利的普通话,更加积极与外来人员交流。

扶贫先扶智,教育始终是我们驻村扶贫的重要工作内容。

驻村第一年,我在龙元小学度过了小学毕业后最快乐也是最有意义的一个儿童节。儿童节当天,我戴上红领巾和小朋友们一起参加投篮球、套圈圈、钓鱼、蒙眼打锣、夹玻璃弹、弹乒乓球、跳绳等游戏,赢得购物券后换取喜爱的物品,我这个大朋友内心亦跟着飞扬。

用一部分工作经费资助在读大学生,支持他们完成学业。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时,提出关注教育的理念,获得与会村民代表一致同意后,从集体经济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资助龙元小学困难学生。每年秋季开学前,一个一个入户解读大学生教育扶贫政策、帮助申请助学项目,是每年都在做的事。日常工作中,则重点关注子女外出就读人员家庭,看看有没有享受教育扶贫政策、算算会不会因学致贫、想想还可以申请什么助学项目。

驻村扶贫的“三个无论”

驻村扶贫工作,大抵可以用“三个无论”来形容,即无论何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如是这般,一不小心就会树立起万能的形象。

无论何事。工作内容,不仅仅是扶贫工作,也涵盖了各部门的事务性工作、部分村务工作。可以说,但凡是老百姓的事,就是我们需要做好的。曾记得,2016 年8月19日,我们3名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委会副主任李永福,召集龙元一、二组的人员开计生会、填写计生台账的情形,4 个未婚青年,既要解释清楚国家的计生政策,也要硬着头皮询问妇女们的各种生育、避孕情况。离开已经熟悉的单位,来到独龙江,才知道了基层工作的不易,才了解了基层工作的纷繁复杂,才懂得了扶贫工作的真正意义。

无论何时。驻村扶贫工作,没有上下班、周末、节假日的概念。遇到工作紧迫时,加班加点也是常有的事,而入户调查这样的工作更是要在清晨和夜晚群众在家的时候进行,往往朋友圈的小伙伴下班出去嗨了,我们的工作才要开始。随着入户调查等工作的逐渐开展,不仅加深了对群众的了解、增进了干群关系,而且对帮扶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甚至学会了独龙语的一些词汇,还认识了与我同名的龙春秀、董春秀、李春秀……

无论何地。时间在变,地点在变,但驻村工作从未离开。我们走出了固有的办公桌,投入到独龙江的山山水水里,田间地头、火塘边、饭桌旁、客车上、旅馆中、网吧里,在哪里接到任务了,哪里可以开展好工作了,哪里就是我们的办公室。如此,与七十多岁的母亲通电话时,还会被要求向焦裕禄学习,然后再给我背诵两句毛主席语录。

东给组的儿子娶了白来组的姑娘

驻村两年,俨然成为了龙元村的人体八卦机,日常最懂的就是龙仲小组的一家建档立卡户生了个儿子、龙元二组的老人是村里最老的党员、东给组的儿子娶了白来组的姑娘、龙元一组村口第一家今年卖了很多草果、这个季节差不多可以上山挖重楼了……

进村第一件事,就是摸清底数。入户走访了龙元村5 个小组还未脱贫的54 户建档立卡户,了解他们的发展现状、生产生活改善情况、脱贫发展计划落实情况、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开展情况,研究村组、贫困户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掌握贫困户、贫困村的脱贫进程,着手完善建档立卡资料,做好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管理工作。之后,深入龙元村委会5 个村民小组171 户家中“五查五看”,在入户调查基础上,通过“三评四定”,严格依照“五类问题”“八种情形”的清退标准开展清理核查,剔除了原有的22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不符合贫困户标准的11 户建档立卡户。同时,按照有剔除则有进入、剔除进入相平衡的原则新增11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通过多次调查,找准龙元村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症结,全面分析致贫原因,明确脱贫目标,制定村规划、组方案、户措施,确保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力求做到真扶贫、真脱贫,力争全村如期脱贫摘帽。

每一次入户,都加深了解;每一回动态管理,都力求精准。经过一年的历练,2017 年,面对村内新队员不熟悉业务、老队员系统操作不熟练、临时组建的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人员不了解工作情况的局面,我同33 名动态管理工作队员一起,起早贪黑、全力以赴投入工作,进行上传下达、政策解读、工作培训、业务统筹,以入前有培训、入中有沟通、入后有总结的“三有”工作模式,全面推进了2017 年5 月精准识别、2017 年6 月贫困对象动态管理、2017 年11 月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等工作。紧紧围绕贫困人口退出6 项标准和贫困村退出10 项指标,认真查问题、找不足、强弱项、补短板,加快推进龙元村集体经济建设、农民增收、安全饮水全覆盖、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活动室建盖等脱贫攻坚工作。2017 年底,龙元村建档立卡的67户246 人全部脱贫,龙元村脱贫出列。

那些与生命交手的时刻

2016 年4 月5 日,清明刚过,我和单位一起驻村的小王再次奔赴独龙江乡龙元村,由于行李多、时间紧等原因,委内安排驾驶员罗建华驾车送我们进村。5 日晚到达贡山县城,6 日早上进入独龙江,我和小王留下开展工作,4 月7 日罗建华在返回贡山县城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所驾驶的小型越野客车在贡独公路K16+600 米处驶离路面,翻坠到道路下方的山坡,导致他严重受伤。交警赶到时已经神志不清,委内公车当场报废。后来他被贡山县民族宗教局送至县医院后转州医院及昆明43 医院治疗,脱离了生命危险,却一直没能完全康复,被认定为四级残疾。

开展完发放重楼苗、重楼种植培训、贫困户贫困村“回头看”工作后,4 月19 日,我和小王会同贡山县民族宗教局的工作人员,从龙元出发,踏上返程。当车子行进至离贡山县城十多公里处,遇到了塌方,其时已经天黑,等待塌方推开难度大。一行5 人只能下车,黑夜里徒步在独龙江公路上,步行几小时、换了3 张车、经过几处公路塌方后才返回县城。因为下雨路况不好而滞留贡山县城几日后,4 月23 日向六库行进,途中被堵在了福贡县子里甲,遭遇洪水、泥石流,经历了人生第一次逃难,全身冰冷、双脚无法停止颤抖、一睡下就惊醒……滞留在子里甲3 天2 夜,经历了教堂里吃饭、养老院避险、农户家烤火、老百姓的床上睡觉后,25 日折返福贡县城,27 日等待洛本卓新村战备钢架桥通行后,终于回到六库。从龙元到六库,原本1 天即可到达的路程,足足走了8 天。

2016 年8 月14 日凌晨,龙元村境内4 条河流同时发生泥石流,造成道路损坏和电力、通讯、饮水中断,房屋、重楼、草果、花椒等损坏严重,而其中最严重的一处泥石流,距离我们居住的村委会不到100 米,泥石流当时甚至冲毁了村委会旁边的房屋。就在泥石流发生后一周的8 月21 日上午10 时15 分,时任龙元村委会主任的东文胜驾驶小型面包车到村委会参加会议,当车行驶至孔迪公路K22+200M 处时,与对向行驶的二轮摩托车发生刮擦后,面包车坠入独龙江中,造成了5 人死亡、1 人重伤的交通事故。发生事故的东文胜,沉默寡言、内敛实干,已经在村委会供职16 年。其小女儿乖巧可爱,会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每次跟着父亲来村委会,总会追着我们问十万个为什么。

事故发生后,我同州民族宗教委驻龙元村的另外2名工作队员,积极配合各级部门开展搜救、安抚、安葬等处置工作,同时充分发挥部门工作职能,第一时间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怒江支公司业务负责人取得联系,就遇难者购买的人口较少民族综合保险中的人身意外伤害险进行报案,积极跟进相关保险理赔事宜。赔偿资金由保险公司直接拨付给遇难者家属。

不洗手了

2018 年1 月27 日,时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的汪洋副总理到独龙江乡孔当村考察脱贫情况,看望慰问独龙江乡相关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两委”班子成员,并与大家座谈。我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友们一起参加了座谈,汇报了各村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汪洋副总理和工作队员一一握手后合影,亲切询问了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大家满心激动,座谈会结束后,直呼“不洗手了”。

在此之后,两年的驻村扶贫生涯,以龙元村整村脱贫出列、我和村委会主任抱着痛哭一场结束了。作为一个白族工作队员,我在其中见证了独龙族脱贫奔小康的历史进程,个人的经历参与了时代的发展,接过了历史放在我们手中的那一棒,是人生幸事。

晨曦,云雾,山河,鸟语入涛声,是清晨与工作队友漫步独龙江畔的情境。月出东山,明亮而圆满,就着明月清风,洗漱入睡,是驻村工作的日常。上得了讲台宣传政策法规,下得了厨房做十几个人的饭菜,入户还跟独龙族同胞沟通无障碍的,是快要退休了还一起驻村的老领导。一路风尘,翻越两山、游历三江、穿越四县、走遍全州,是回家的路途。满天闪烁星光,照耀着他,是特意来给我过生日的隔壁村工作队友。即使累瘫了,也要寻找生活的乐趣,隧道口打完雪仗总要围着火炉话脱贫,还取了“包工头”等绰号的,是一起驻村的工作队员。简直媲美李子柒,日常感叹就是“这也会”,让我懂得了何为万能的,是王美丽。两年一路相随,做的饭菜好吃到冒泡,一直照顾我的,是和队长。驻村时相爱相杀,分开后很想念我的,是李书记。因为驻村,一年内给异地的女朋友唱了87遍《告白气球》的,是相聚时的热闹一号。每年冬天,取蜂蜜时,总记得给我一罐的,是张主任……

不止是六年

两年的驻村扶贫工作,完成了使命、收获了情谊、锤炼了自己,不思量,自难忘,功成身退后,年年更重游。从2015 年11 月第一次到独龙江乡龙元村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2016 年、2017 年驻村扶贫,2018 年、2019 年、2020 年每年几次进村开展工作,与独龙江的联结,已经是六年,不止是六年。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如今的独龙江,群众收入稳步提升、生态本底更加牢固、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群众素质明显提升、党建引领更加坚实,正在全面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太古秘境独龙江,我们翻山越岭,为你而来。跨越山河,你又奔向了更远的未来。

猜你喜欢

独龙江驻村工作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驻村第一书记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独龙江
我的独龙江记忆
天路造就的神话
选工作
怒江:独龙人WIFI山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