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奇谭家与百年京剧(上)

2020-11-17

北广人物 2020年44期
关键词:谭鑫培谭家唱戏

记得多年前看电影《西洋镜》,说谭鑫培拍电影《定军山》,他在戏台上唱:“头通鼓,战饭造;二通鼓,紧战袍;三通鼓,刀出鞘;四通鼓,把兵交……”台下的观众也一起唱。

谭鑫培向有“伶界大王”之称,接下来几代人,也都有其艺术和为人的独到与可爱之处。从在汇文学校学外语,一生段子遍天下,吃喝玩乐无一不精的谭小培(谭五爷),到一嗓子能在天津中国大戏院上下响堂的谭富英,再到文武全才,却坚决说自己不是艺术家的谭元寿,近二百年来,没有一个家族能如“英秀堂谭家”一般,如此完整地贯穿了整个京剧发展史。

从晚清到现在,谭家,从谭鑫培到谭正岩,已历七代,代代都有符合时代审美的名角儿出现在舞台上。

谭派的传承与京剧的演变

话说1890 年,谭鑫培在清宫里唱《失空斩》,有几步道,走得是特别帅,几位王爷贝勒也想学,但是却怎么也走不出来,于是,就问谭鑫培:“你这几步道,是咋走的?”“还不是跟您几位爷平常走道时学的。”这就叫艺术来源于生活。

过去唱京剧,都是晚上六点半开戏,唱到夜里十二点。一晚上要唱六七出戏。名角儿一般都是十点以后才上场。那时,不论是从业者的数量、水平、剧目、剧场、剧团、班社、戏曲文献的数量等,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人没有不听戏、不看戏的,京剧也不算是什么高深的艺术,就是社会常识。京剧世家也非常多,承传了七代的人同样有,但每一代都是头路角儿的还真不多。

京剧不是一日形成的,早期的京剧还保存着很多地方戏的特色。如高音大嗓,很多唱腔都是直筒儿的。台词也比较水,服饰也不够美观,表演也比较粗放。

在演野台子戏时,还有很多戏是临时现编的,也没个准词儿。如早期的孙菊仙的孙派、张二奎的奎派、汪桂芬的汪派、刘鸿声的刘派,跟现在的京剧都不是一个味儿。当时的说法叫“时尚黄腔喊似雷,当年昆弋话无媒;而今特重余三胜,年少争传张二奎”。

因此谭家第一代汉调演员谭志道从湖北进京,然后,票友下海,他从汉调改京剧的过程,也就是京剧逐渐形成的过程。以前的戏演起来都很长,但到了谭鑫培这儿,就删繁就简了,不仅精简了场次和时间,还降低了调门,突出了戏核儿。

当时,刘鸿声唱“三斩一碰”调门很高,很受欢迎,老谭为了干过他,就改编了《珠帘寨》,用老生来唱原本是花脸的李克用,并加工了里面的唱段,使其成为了今天各大流派都会唱的保留剧目。

老谭是很兼采众长的,能唱很多昆曲戏、地方戏,甚至爱听曲艺,并形成家风。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都爱听刘宝全的大鼓,都是把人家请到家里来唱。特别是谭鑫培音色唯美,一改京剧的高音大嗓。当时,还有人评价他的唱腔是靡靡之音呢,所谓“千秋兴亡谁管得,满城争唱叫天儿”是也。

说到谭鑫培,就会令人想起电影《梅兰芳》里的十三燕,听说十三燕就是以谭鑫培为原型的,片中十三燕有一句话很震撼我:“咱们是下九流啊!”在一个唱戏的是下九流的年代,谭鑫培总想着,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后代儿孙继续唱戏,但不再是下九流。

一直以来,都有种说法,父亲是名角儿,往往儿子不一定成,因为不差钱,也就狠不下心来学艺,父亲也没时间手把手地教;反而是当爹的自己不成,才会拼命寄希望于下一代。

谭小培先生爱吃爆肚儿、杏仁豆腐,爱滑冰,会开汽车。人们都说他有福气,从小父亲是名角儿,父亲去世了,儿子又成了名角儿了。有一幅漫画,是谭小培对着谭鑫培说:“你儿子不如我儿子。”又对着谭富英说:“你父亲不如我父亲。”谭小培看过后,也是哈哈一笑。

其实,谭三爷也没那么差,像《南天门》这样的戏,别人都是当开场唱,而他却能当大轴唱。在承传谭派艺术上,他还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的。

再往后,就是“四大须生”之一的谭富英了,他的嗓音天赋极佳,唱腔又亮又冲,干板剁字,尤其是唱快板,咬字清晰而有力,向有“新谭派”之称。学戏有时就是一张窗户纸,一捅就破,不捅不破。很多技法都是靠前辈口传心授,手把手教出来的。生在梨园世家又是唱戏的材料,自然就会顺风顺水。而谭家选择把谭富英送入富连成科班,用科班里的方式来教,没出科就唱红了。他还与雪艳琴一起出演了京剧电影《四郎探母》,这是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戏曲片。

谭富英先生的故事,是“三块三,叫小番”。京剧《四郎探母》,杨四郎在回宋营前,有一句翻着唱的嘎调:“站立宫门叫小番”。有的演员不唱,但观众希望以嗓子好著称的谭富英唱。谭富英先生论嗓子当然没问题,可不知怎的,特别是面对天津观众时,紧张过度,愣没上去,结果一下子遭了“倒好”。“通!”“三块三,叫小番呐!”为挽回声誉,谭富英只好再贴一出《探母》,以示向天津的观众表示歉意。后来,他再唱这段,就找了个方法,安排好“托儿”,一到这里就先叫好,听到“好”声,他也就唱上去了。当时,只要他一演戏,天津的观众就会奔走相告:“哎,谭富英(唱)上去了没?”“上去了!”

谭富英好静,喜欢看书,为人忠厚朴实,特别有戏德。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文化部门成立了北京京剧团。北京京剧团演出阵容强大,有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五大头牌,而马连良和谭富英分别为正副团长。二人都在“四大须生”里边儿,谭富英竟然会给马连良跨刀演配角,在《群英会》里演鲁肃,在《赵氏孤儿》里演赵盾,这按理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但他却一点也不以为意。

“戏路”曲折谭元寿

新中国的成立,也令戏曲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谭元寿先后加入了总政京剧团、北京京剧二团,最终又到了北京京剧团。当时,梨园行班社合并与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如此一来,已到了该自己挑班唱戏年龄的谭元寿,也就不能再自己挑班唱戏了,因为此时的戏曲演员都已经是国家的人了。

1964 年,北京京剧团将沪剧《芦荡火种》改编为同名京剧,第二年,又更名为《沙家浜》,成为“八大样板戏”之一。

但谭先生最想不通的是,他在《沙家浜》中扮演了郭建光,成为了名角儿。报纸上、广播里,天天宣传,但他还是在“文革”前被抄了家,家中的古玩字画、京剧资料都被一扫而空,几乎把家都给拆了。但“文革”后,因为他演的是江青主抓的样板戏,专案组又办了他十个月的学习班,命他写交代材料。他心中的憋屈,可想而知。这也是他后来再也不唱《沙家浜》了的原因。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谭鑫培谭家唱戏
汽车装配线在线返修策略重组研究与实施
谭鑫培的“妙招”
函数搭台 导数唱戏——构造函数破解导数问题的三种策略
谭鑫培的“妙招”
谭鑫培带头起哄
谭鑫培带头起哄
几种胺类固化剂对环氧树脂固化行为及固化物性能的影响
政府搭台 自由唱戏
山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搭台与唱戏
齐心协力 同台唱戏 合力推进职业院校关工委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