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2020-11-16范梦婷
范梦婷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普外科护理;疼痛评分;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268-01
普外科是医院内部救治患者的主要科室,对患者治疗、预后等意义巨大。普外科患者类型众多、疾病多样,加之很多患者心理脆弱,在陌生环境中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进而影响治疗。手术治疗是普外科的主要治疗方法,为了保证治疗工作顺利展开,往往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人性化护理是伴随人性化护理服务产生、以患者为中心、具有个性化、创造性以及针对性的新型的护理模式,在临床领域应用广泛。为探究在普外科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选取100例患者行实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内收治的1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胃溃疡患者3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28例、阑尾炎患者19例、胆结石患者15例。实验的纳人标准为:(1)患者知晓并同意实验,签订了实验同意书;(2)患者精神正常,能够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排除标准为:(1)患者合并多种严重疾病;(2)患者有其他实验参与情况。100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20.0-72.0岁,平均(43.8±5.4)岁,学历比(大学及以上:大学以下)为37:63。利用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比较一般资料,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数据可比。
1.2方法
(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入院指导、引导患者检查、告知治疗注意事项、引导患者调整体位、协助麻醉师麻醉、观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等。(2)实验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①开展人性化护理教育,帮助护理人员全面了解人性化护理的基础内涵、实施方法等,帮助护理人员体会人性化护理的价值,使之能够将之贯彻于日常护理,全面落实人本理念,强化人性化护理效果。②强化人性化沟通,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确保护理人员能够与患者“有效”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的思想状态,及时对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行疏导,防微杜渐,遏制不良事件发生;了解患者的性格、受教育程度等,尊重患者,耐心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基于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之设计健康教育方案,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努力拉近护患距离,构建护患联合力。③注重换位思考,立足患者及家属角度考虑护理需求,针对性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服务和帮助;多倾听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多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合理的护理需求。④优化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状态,待患者麻醉清醒后主动问询感受,及时给予疼痛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饮食,联系营养师为之设计科学的饮食方案;基于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设计科学的运动方案,引导患者尽早下床运动,基于实际调整运动强度,促进患者康复。
1.3观察指标
(1)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疼痛、便秘、感染等)发生情况,计算并发症发生率;(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分值越高说明患者越疼痛;(3)利用本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满分100分,以得分不少于80分者为“满意患者”,计算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X2检验”和“t检验”进行验证,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各项调查结果比较
(1)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的各项调查结果比较
3讨论
普外科有很多急诊患者和需手术治疗患者,受环境、疾病等因素影响,患者常常会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心理应激反应,影响治疗效果。人性化护理具备极强的系统性、综合性,在人性化护理模式下,患者的合理需求被满足、个体隐私被保护,医护人员基于患者需求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利用身心关怀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患者更愿意配合医护人员,护理满意度更高,也更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本实验证明,接受人性化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指标(2.6±1.0分、14.00%、7.2±1.3d、90.00%)均明显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对应指标(5.5±1.7分、32.00%、14.3±2.1d、72.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证明在普外科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具备优势。
综上所述,在普外科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