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足月顺产产妇采取产后康复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2020-11-16冯倩倩侯倩
冯倩倩 侯倩
【关键词】足月顺产产妇;产后护理;康复护理干预;护理效果;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258-01
顺产现已成为诸多足月产妇首选分娩方式,顺产对母体和新生儿均有积极作用;但产妇在产褥期,由于运动量减少、对健康知识掌握不充足,极易诱发各种并发症,对产后康复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对足月顺产产妇开展产后护理,旨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产妇更好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遵从干预模式差异分组,择我院2019.4-2020.4内的80例足月顺产产妇分为对照组:年龄21-43岁,平均(31.69±8.47)岁。观察组:年龄21-42岁,平均(31.50±8.15)岁。用统计学分析两组产妇资料,无显著差异,统计学不成立(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干预: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对尿量、排便、出血等数据做好记录;遵医嘱开展药物治疗,加强护理健康教育;指导产妇进行合理饮食。
观察组:康复护理干预:(1)心理疏导:入院时做好产妇心理特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开展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干预;构建良好的关系,拉近彼此间距离的同时给予精神支持,叮嘱家属积极关心产妇,确保其短时间内适应新角色。(2)早期康复按摩:教会产妇或家属乳房按摩手法,每次持续25-30 min/次,每天2次。产后按摩一般在5-8h后开展,以顺时针为主,每次6-8 min,每天1-2次,d,坚持按摩3d,促进恶露排出、子宫复旧。产后6 h后指导产妇下床适量活动,循序渐进,缩肛的同时增强盆底肌功能。产后48h给予药物足浴干预,配合按揉足底反射区,每天1次。于产后2d指导体操形体康复训练,每次持续25-30 min/次,每天1次,预防子宫脱垂。(3)生活指导:指导产妇产后2h内排尿,可以给予按摩膀胱、热敷等措施促进排尿,将产后恶露知识详细告知产妇,叮嘱其勤换内裤。指导会阴侧切者,尽量以健侧卧位为主,避免切口污染;宫缩疼痛剧烈者,可给予镇痛剂,也可按摩子宫来缓解疼痛。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产后康复情况(泌乳始动时间、恶露时间、子宫入骨盆时间、性生活质量评分);
1.3.2观察两组产后并发症(子宫缩复不良、乳汁淤积、子宫脱垂、乳腺炎)发生率
1.4统计学
SPSS22.0版本软件进行此研究,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组产后康复情况相较
观察组各指标用时较短,且性生活质量分值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后康复情况
2.2两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较
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4.4%、20.0%),P<0.05。见表2。
表2 产后并发症发生率
3讨论
研究证实,足月顺产产妇多发并发症且康复效果不理想,多与运动量少,康复依从性低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在多种并发症的影响下,会对产妇康复进行破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产妇身心健康遭受严重影响。
临床以往对足月顺产产妇开展产后护理,多以常规模式为主,在护理干预中,仅注重基础护理,未对护理细节进行优化,因此产妇产褥期健康遭受严重影响。产后康复护理干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是常规护理的延伸,更是传统医学、现代医学的综合;通过康复护理干预,可以为产妇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消除内心不良情绪的用时纠正内分泌紊乱。
此研究结果示:观察组产妇各指标用时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4.4%、20.0%),P<0.05。所得结论证实了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提示: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实施过程中,通过中药足浴等措施,可以很好的刺激反射区、促进血液通畅,而对宫底进行早期按摩,可有效對生殖系统进行刺激,促使其快速恢复的同时便于官腔内积血排出,减少产后出血;联合循序渐进的产后锻炼干预,可在缩短康复时间的同时促进产妇更好恢复。
综上所述,对足月顺产产妇开展护理干预,建议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开展产后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并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价值显著,具备一定的推广和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