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康复及住院时间影响分析
2020-11-16刘晴晴
刘晴晴
【关键词】临床路径护理;脑梗死;康复状况;住院时间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250-01
脑梗死是脑卒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占比在60%以上,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中发病率有明顯的增高趋势,其发病后致死率与致残率较高。脑卒中病情易发生变化,且因病症发生突然,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均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需要良好的护理稳定患者的病情,帮助患者适应生理与心理变化,临床护理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与预后状况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临床具体护理种类较多,选择适当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的健康恢复有重要意义。现就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8例,研究临床路径护理对患者康复状况与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共6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选用双盲随机选取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探究组34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80岁,中位数为(59.4±5 5)岁;对照组34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8l岁,中位数为(60.2±5.3)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院方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开展此次研究,研究有意义。
选取标准: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选取首发脑梗死的患者;选取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排除合并其它重要器官严重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患者入院病症确诊后遵照医嘱进行给药,观察与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与家属沟通患者的病情。
探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内容有:(1)入院第1天:1.入室介绍及制度宣教2.正确执行医嘱3.入院评估4.指导患者及家属相关注意事项5.观察患者注意事项6书写护理病历7.健康教育8.监测生命体征9.询问病史,建立入院病历,佩戴腕带10.通知患者化验检查;(2)人院第二天:1.正确执行医嘱(住院治疗期间,保持病房内清洁,并进行温度与适度调节,询问患者的舒适度,以患者舒适为护理目标,可适当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促使患者保持舒畅的心理),2观察患者病情变化,3.健康教育,4.监测生命体征;(3)入院第3天:1.正确执行医嘱,2.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病情变化予以说明,引导患者配合临床治疗,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对病情出现异常的患者需要及时告知医生,并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护理改善),3监测生命体征,4健康宣教,5.书写护理病历;(4)入院第4-6天:1正确执行医嘱2监测生命体征3观察患者病情变化.4.康复及运动指导(肢体按摩与被动训练,避免患者出现关节僵硬或者肌肉萎缩),5.督导服药,6.书写护理病历;(5)入院第7-10天:1.正确执行医嘱,2.观察患者病情变化,3.书写护理病历,4.监测生命体征,5.出院带药服用指导,6.出院指导,7.定期门诊复诊,告知复诊的时间和地点。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脑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住院时间,两项评分均采用标准量表进行,住院时间以病历资料记录数值为准。
1.4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20.0对两组的临床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X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检测标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探究组与对照组脑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住院时间的比较,探究组脑卒中量表评分较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高,住院时间较短,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住院时间的对比
3讨论
脑梗死即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对患者的脑神经功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尽早恢复脑部血液循环是这一病症治疗的关键,现阶段临床中以溶栓治疗为主,在血液循环恢复后患者仍会有不同程度的运动与神经障碍,对患者的生活影响较大,康复护理是恢复神经与运动功能的常用方式。
此次研究结果为:在脑梗死患者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且能减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中的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原因分析为:临床护理路径在实际l临床中能够由被动的护理改善转变为主动的护理干预,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能够依据患者的个人状况开展,对患者的生理与心理进行护理干预,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状态主动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可有效保障临床治疗的效果,临床整体护理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中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减短住院时间,在实际临床中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