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高龄脑卒中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及护理措施

2020-11-16曾红兰

健康之友 2020年10期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护理措施影响因素

曾红兰

【关键词】高龄脑卒中;静脉留置针;留针时间;影响因素;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191-01

脑卒中好发于老年人群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管破裂,或由于血管阻塞导管造成血流难以流入大脑中,引起的脑组织损伤的疾病。临床上,将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两种,但是无论何种类型脑卒中均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及治愈率低等特点,影响患者健康、生活。留置针在高龄脑卒中较为常用,能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减轻患者对于针刺的恐惧感,广泛用于临床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临床研究表明:ICU动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减轻护士的工作量,亦可减少患者痛苦。但是,留置针临床使用时留针时间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留置针使用时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如:导管堵塞、怀疑感染、渗血、肢端凉紫等,均能引起留置针提前拔除。因此,本研究以高龄脑卒中患者为对象,探讨高龄脑卒中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高龄脑卒中患者93例作为对象,根据留置针时间(收治患者平均留置时间4.41d)分为≤4d组和>4d组。≤4d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80~93岁,平均(88.98±6.73)岁。患者中,出血性脑卒中30例,缺血性脑卒中16例;>4d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81~94岁,平均(89.11±6.75)岁。患者中,出血性脑卒中28例,缺血性脑卒中19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常规留置静脉针,根据留置时间进行分组,查阅两组病例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固定方式、留置部位、冲管方式、是否接受培训等,并完成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针对上述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龄脑卒中静脉留置针留针时间影响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结果表明:高龄脑卒中静脉留置针留针时间与性别无統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固定方式、留置部位、冲管方式、是否接受培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高龄脑卒中静脉留置针留针时间影响单因素分析

2.2高龄脑卒中静脉留置针留针时间影响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高龄脑卒中静脉留置针留针时间与年龄、固定方式、留置部位、冲管方式、是否接受培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高龄脑卒中静脉留置针留针时间影响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讨论

本研究中,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高龄脑卒中静脉留置针留针时间与年龄、固定方式、留置部位、冲管方式、是否接受培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高龄脑卒中患者静脉留置针留针时间受不同因素影响,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为了延长高龄脑卒中患者留置针时间,应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1)高龄脑卒中静脉留置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留针前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加强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干预,尽可能减少基础疾病对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同时,对于年龄较大者,可适当的缩短留针时间,避免进一步损伤血管;(2)高龄脑卒中患者病情变化较快,对于意识清楚、能下床活动者,加强其留针固定,且留针部位尽可能选择肱动脉或足背动脉部位;对于昏迷或休克患者可选择桡动脉、肱动脉等血管较为明显部位;(3)每次药物静滴完毕后,尽可能选择肝素冲管,保持留置管通常,且对患者所有操作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同时,医院加强护士专业技能培训,保证上岗护士均能熟练掌握留置针技能,延长留针时间。

综上所述,高龄脑卒中患者静脉留置针留针时间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且不同因素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应根据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干预。

猜你喜欢

静脉留置针护理措施影响因素
集束化护理减少静脉留置针患儿并发症的作用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艾滋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配合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的护理分析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与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