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用于后踝骨骨折的临床作用观察
2020-11-16邵光荣
邵光荣
【关键词】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踝骨骨折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061-01
踝关节解剖结构复杂,骨折部位往往很深,治疗时需精准固定及部位骨折端,难度大,合适的手术方法十分必要。本院就选取后踝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对象,观察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效果,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40例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后踝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20例患者。其中研究组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44.56±6.13)岁;对照组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3.24±6.07)岁。本研究已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基线资料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后取俯卧位,根据骨折情况选择手术切口,踝关节后内侧、后外侧或者多种方式联合,切口大小6~8厘米,剥离骨膜充分暴露骨折部位进行骨折复位,后以空心螺钉固定,缝合包扎完成手术。
研究组: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后取俯卧位,首先在C型臂透视下取1.1mm导针经皮刺入远端骨块进行撬拨复位(外翻型患者患足内翻,内翻型患者患足外翻),满意后维持体位,将导针穿至对侧皮质下,将导针处皮肤切开0.5-1.0cm,分离组织至后踝骨膜,拧入一枚4.5mm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收紧加压,缝合包扎完成手术。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恢复情况。包括手术出血量、术后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踝关节功能情况。其中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分值100分,得分越高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6.0软件处理样本数据,计量资料(x±s)行t检验;计数资料[n(%)]行x2检验,P<0.05表示具统计学差异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踝关节功能平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恢复情况比较(n=20)
3讨论
后踝骨骨折多因扭伤所致,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是其治疗方式之一,本研究中应用后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踝关节功能平分高于对照组,P<0.05。张魁伟等人研究表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而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对比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是一种新型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的优点,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创口裂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对患者的骨膜肌肉剥离量小,能够减少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损伤,并且其内固定操作在骨折愈合后取出方便,患者所受痛苦少,术后可以更早的进行相关功能康复锻炼,促进患者骨折尽快愈合,尽早康复。
综上可得:后踝骨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患者出血量少,恢复快,关节功能好,推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