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种植支抗钉的临床应用
2020-11-16邢晓华
邢晓华
【关键词】微型种植;支抗钉;口腔正畸;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038-01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现阶段我国治疗口腔疾病采用的一般都是微型手术治疗,种植支抗钉是现阶段治疗口腔正畸的一种常用方式,是一种微型种植技术,在治疗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且操作非常的简单,手术带来的创伤较小,被越来越多口腔正畸患者接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采用对照实验的方式,选择19年1月至19年11月在我院口腔科治疗的28例口腔正畸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在进行此次实验探究前,相关的医疗工作人员需要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性的了解工作。通过定期的了解,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这29例口腔正畸患者当中,男性患者有11名,女性患者有17名,年龄无较大的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中的患者采用传统方式治疗正畸,观察组患者利用种植支抗钉来进行治疗。种植支抗钉这种治疗方式的步骤如下:首先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常规的消毒催了,然后对患者进行锥体束CT扫描,明确患者牙齿的具体情况,了解患者需要植入支抗钉部位的软骨组织状况,通过扫描结果,最终确定患者植入支抗钉的位置和深度。在进行支抗钉植入过程中,医生一定要注意患者的牙神经,不能影响到患者的牙神经和牙齿根部及上颌窦。如果患者的牙槽黏膜过多,则需要在种植前切除种植区的粘膜,然后均匀的将支抗钉种植到预期部位。完成支抗钉的种植后,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石膏模型,帮助患者进行牙齿的矫正。
1.3观察标准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设计治疗效果。将治疗效果分成三个标准,分别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的是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牙齿畸形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并且磨牙关系也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指的是患者经过治疗,牙齿畸形有了明显的改变,但是较正常形态还有一定的差异,就外观层次上有所改善。无效指的就是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牙齿的畸形并没有改善。根据这三种标准来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远好于对照组。
1.4统计学处理
相关的医疗人员通过对两组牙齿疾病患者在一段治疗时间的各项情况进行统计,并将两组患者所反馈的数据进行对比,两组患者所反馈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差距,
2结果
2.1治疗效果
在分别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医护人员需要观察两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经过调查显示,观察组中的14例患者,有9名患者的牙齿畸形已经恢复到正常形态,有4名患者的牙齿畸形有了明显的改善,只1名患者的治疗没有起到效果。对照组患者中,牙齿畸形恢复到正常形态的患者有7例,畸形得到明显改善的患者有5例,2名患者的治疗没有起到效果。由这些数据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采用种植支抗钉的治疗方式效果更好。
2.2治疗情况
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过程当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牙齿的恢复情况高于对照组患者。
2.3不良反应
进行牙齿矫正对牙根牙龈的具有一定的损伤,在接受治疗后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多为牙根损上、牙龈炎症和组织水肿。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只有1例患者发生了不良现象,而对照组患者当中发生不良现象的患者数量略高于观察组患者。通过此数据可以了解到种植支抗钉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不良现象的发生,让患者的牙齿能够早日得到康复。
3讨论
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對于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人交流中,一口好牙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现阶段,牙齿矫正的需求越来越大,采用传统的矫正方式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治疗的效果并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利用传统的方式治疗,还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牙齿迁移等问题,实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种植支抗钉被广泛的应用到口腔正畸的治疗中,这种治疗方式依靠骨组织和种植体间的合力作用来起到固定效果,植入的部位较为灵活,并且植入的方式简单,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这种方式能够灵活的植入到牙齿间,治疗周期较短,创伤面积较小,提高患者恢复效果。
经过本次实验研究表明,种植支抗钉能够有效的治疗牙齿畸形,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方式来讲,这种新型方式的治疗效果更高,治疗所需要的周期更短,手术的创口相对更小,并且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综上所述,利用种植支抗钉这种方式来治疗口腔正畸是可行的,这种治疗方式的治疗周期更短,治疗效果更好,并且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对于改善患者的牙齿畸形有很好的效果。同时,此方法对比早期的治疗方式有着极大的不同,患者在接受完治疗后处理位置受到的损伤面积较小,此方法应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