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工艺美术的德育价值
2020-11-16王倩
王倩
摘 要:民间工艺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除了是技术的产物外,还是传统文化的凝结。立足于历史社会学层面进行划分,民间工艺美术在传统工艺美术范畴内,包含多种类型,如,文人工艺、宗教工艺、宫廷贵族工艺等,民间工艺美术就是其中一种,其制作者以及使用者一般都是农村生活区的基层劳动者,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艺术设计课程是中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丰富的知识,还强调高素质,所以,院校就要注重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在艺术设计中可以引入民间工艺美术,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本文就以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为例,分析了民间工艺美术中的德育价值。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德育价值;艺术设计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3-0-02
民间工艺美术是普通民众基于习俗、审美和生活需要,就地取材、通过手工制作创作产生的工艺美术品,例如,编织、织锦、刺绣、剪纸、民间玩具和年画等,都具有悠久的历史,能够有效地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本源以及特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就根源角度来说,民间工艺美术属于下层文化,和普通民众的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是一种原发性艺术形式,人们在生活中自发产生、流传和享用。为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民间工艺美术也进入到校园中,这是一种有效的传承方式。教师就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其中包含的德育价值进行梳理以及挖掘,构建和院校德育以及艺术设计课程紧密联系的民间工艺美术德育资源库,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如,研修实验、课堂教学和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感受民间工艺美术中的德育思想,这有利于传统手工艺伦理道德根基的重塑,学生也可以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德育价值概述
德育就是德育主体结合客体的需求,按照相应的规律,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受教育者自觉参与的活动中,基于外化和内化的方式,促进其综合素质提升的系统活动过程。德育属于社会系统的育德活动,能够对人的品德与思想等进行培养,这符合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所以,德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价值的分类中,德育价值就是一种,其是在社会主客体关系演变过程中产生的社会性事物,内涵就是客体可以满足主体一些特殊的需要而形成的关系,这种特定关系是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产生的[1]。这种关系体现在德育的存在和性质与主体的需要相符、相接近,表现为德育活动对个人以及社会的正面影响。就构成角度来说,主要包括德育价值的客体、主体和内容。德育价值主体的需求能够决定有用的德育内容;客体可以体现及满足主体的需要,民间美术中包含的各种元素都可以作为德育客体;德育内容就是将主体需要和客体功能属性进行结合,德育内容会跟随时代发展而做出改变,然而社会对于德育的要求一直都是需要的特定内容。
二、民间工艺美术中的德育价值体现
众所周知民间工艺美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物化载体,让传统文化变得“可看可摸”,有利于更好的感受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民间工艺美术是一种文化的价值表征,学者李凯尔特在其著作中就阐述了文化价值,其提出文化和自然之间的主要不同就体现在文化是永远都有价值的,人们通过价值思考世界,价值是生活的命根,如果缺乏价值就没有行动和意欲,所以,价值可以给人们的思想以及行为指明方向。对民间工艺美术中蕴含的德育价值进行探究,其实就是分析民间工艺美术是如何在德育上影响学生的。就德育价值关系构成角度来说,主要有:德育价值的客体、主体和内容。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德育价值主体就是该专业的所有师生、社会大环境、院校等,这些都是需要德育价值的个体或者是群体;客体就是民间工艺美术中包含的各个感性要素和符号化的物质形态,这些可以满足主体对于德育的要求;内容就是民间工艺美术的表现行为或者是制作技艺,通过这些能够促进德育价值主体品德素养的提升[2]。阿伦特提出人类活动主要包含三种类型,分别是行动、工作和劳动,行动就是公共的社会性活动,注重社会公共德性的展现和个体优良德性的体现;工作是具备技艺的人通过技艺或者是技能制作出物品的过程,属于劳动和行动间的衔接;劳动就是单纯的私人性活动,集中在维持生活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上。
德育價值内容就是技巧和技艺,所以,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进行运用,德育价值并不是靠传承技艺实现,而是要通过客体中包含的各种要素来实现。将民间工艺美术蕴含的德育价值运用到课程教学中,表征方式主要有:
(一)在教学中体现民间工艺美术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就是传统手工艺人基于对相关元素的基本判断以及认识上,如,技艺创造、从业态度、职业操守和实践表现等,用尽一生追求自己完美技艺水平的造物品质,是体现在技术型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精神意识,尤其是当前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民间工艺美术体现的工匠精神体现在:首先,体现在手艺人的做人原则上,即修身正己;其次,体现在工作态度上,即道技合一;再次,体现在工作精神上,即严谨认真;第四,工作标准,即按乃程度;第五,体现在工作理念上,即切磋琢磨;最后,利民情怀,即经世致用。比如,宝庆竹刻属于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艺人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精雕细琢,有的作品会用到二十多种刀法,可以看到手工艺人的工匠精神。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认识这些,让他们在传承技艺的学习、认识和掌握中感受蕴含的工匠精神。当前我国制造业在快速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对于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这些方面都需要具备匠人特质及精神。
(二)在教学中渗透民间工艺美术,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精神
在教学中运用民间工艺美术,由于其带有显著的民族和地域特色,能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民族文化以及特色,喜欢上民间艺术。例如,邓兴隆是踏虎凿花的传承人,其创作出的作品都带有显著的民族风格以及艺术个性,题材一般都是利用当地传统民族图案,其具备精湛的技艺,在创作中还加入了情感,这就可以提升作品的生命力和活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考察调研实践活动,拓展他们的文化眼界,感受优秀民间工艺美术的价值,提升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共同努力促进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弘扬。
(三)在教学中融入民间工艺美术,为爱国主义精神提供物化载体
民间工艺美术本就是优秀文化的物化载体,而爱国主义精神就是重要的精神内容,是提升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发展壮大的基础,不同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内容并非是固定的,而是会随之改变的[3]。现阶段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滞后、缺乏深度,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有一些教育内容较为抽象、深奥,和学生的生活缺乏联系,这就使得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很大难度;还有一些教育内容对于文化底蕴以及理性认识不足,导致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不稳定。而民间工艺美术在课程中的运用能够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提供有效的载体,例如,土家织锦、釉下彩瓷、花瑶桃花、蓝印花布等等,这些都可以加入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素材实施创作加工,用新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可以得到加强,树立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来源于生活,民间工艺美术更是如此,很多都是生活中的用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晶,具备特定时期下的民俗风情,是一种特殊的艺术符号载体。民间艺人通过自己的方式,基于观察和感悟生活的基础上创作出作品,不同作品的艺术价值及特点也都不一样。民间工艺美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德育价值就是一方面,为了促进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教师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就需要挖掘和梳理蕴含的德育素材,提升学生的敬业精神、工匠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且将民间工艺美术运用到教学中,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传播文化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以及道德,促进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宗登,张红颖.论民间工艺美术的劳育价值——以设计艺术课程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09):136-137.
[2]李雅日.民间工艺美术的教学利用价值探析——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7(06):95-98.
[3]张宗登,张红颖.论民间工艺美术的德育价值——以高校设计艺术课程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07):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