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学习的高职院校手机摄影教学实践研究

2020-11-16徐丹

艺术大观 2020年24期
关键词:云班课移动学习智能手机

徐丹

摘 要:由于器材设备缺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课堂教学与时代需求脱节等因素,使传统的摄影课程教学不能够适应当下的教学发展和学生需求。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实践更加符合时代特性和学生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挖掘手机摄影教学资源,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的移动学习资源介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不仅有效完成课程任务,还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让教与学释放更多能量。

关键词:移动学习;智能手机;摄影教学;云班课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4-00-02

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智能手机作为重要的移动互联网终端,以其便携性、互动性、多功能性等突出优势,已成为“互联网+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利用合理的信息化网络手段,挖掘手机摄影的功能以及利用好各类手机专业软件已成为摄影教学的重要载体,使得传统的摄影课程教学逐渐向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多元教学模式的转变,更大程度激发教学活力、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技能。[1]

一、高职院校摄影教学存在的问题

摄影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和广告设计与制作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掌握摄影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平面造型设计、提升艺术素养和综合技能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器材设备缺乏,实践练习受限

大多数院校摄影教学配套设备不足,不能够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而专业的单反相机价格相对昂贵,更新换代速度快,摄影课又不是核心课程,所以学生一般不会考虑自主购买专业设备。

(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能力较弱,因此在设备不足甚至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单纯的理论讲授和纸上谈兵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很难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

二、基于移动学习的高职院校手机摄影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智能手机的普及弥补硬件不足

手机摄影的图像画质及硬件功能都在不断改进提高,向更便携、更专业、更智能化方向发展,成为摄影技术与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每个学生至少有一部甚至两部智能手机,用手机拍摄已成为他们记录生活、交际传播、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自然运用好手机进行拍摄应该成为一项教学内容需要学生掌握,也可以成为一种教学手段服务于摄影教学。

(二)手机摄影能够满足常规教学任务

包括使学生练习掌握基本拍摄技巧、摄影构图等,为核心专业课程打好基础。以中等价位的华为P20手机为例,除了提供基本的自动拍摄模式外,还包含测光模式、感光度、快门、曝光补偿、白平衡等的专业设置,虽跟专业单反相机效果有差距,但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专业参数设置引发的效果改变等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同时,画面造型的基本技巧,构图的基本思路和规律、艺术语言(虚实、留白、对比等)的运用、光影的造型特点和技巧等,使用手机拍摄也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以运用一定的画面艺术语言和基本的拍摄技巧就可以拍到有主体、有内容、有思想的画面。教师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可以完成学习要求。[2]

三、基于移动学习的高职院校手机摄影教学实践

(一)课前预热:运用“云班课”提前发布学习资料和课堂重点任务

课前将下节课要学习的重点、难点内容,视频、PPT、网页链接、展示案例等教学资源和辅助资料发布在云班课上,让学生在课程开始前就对课程的整体情况有了框架式的了解,预先知道课堂上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开展的学习活动及达成的目标要求;各种外部资源链接的补充丰富,也满足了学生碎片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也可以提前抛出问题,引发思考,为下节课程内容做好铺垫,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及时跟进并准确領会课堂需求,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例如在进入光影这一大的篇章学习前,提前一周发布“光对摄影的意义是什么,具体在摄影中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一任务,要求以“光是什么”为拍摄主题进行解答。学生们或主动上网搜索、查阅资料,或只是带着自己的理解先入为主拍摄作品。所有作品收集完成后,制作了一个微视频展示,根据学生作品的内容分成几个类型一一进行展示,以生动、愉悦的方式导入课程,介绍光影篇章的重点学习内容,将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案例拆解开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二)拍摄互动:手机拍摄功能的运用和以云班课为平台的实时互动反馈

手机摄影最大的优势就是操作简便直观,携带方便。比如手机拍照对焦,只需要在屏幕上对拍摄主体轻轻一点就可以进行焦点选择;曝光补偿也可以通过在屏幕上上下滑动滑块进行明暗调节,非常直观便捷。此外,现在大部分国产智能手机的拍摄功能都包含光圈、快门、感光度、曝光补偿、白平衡等设置,可以通过调节不同的参数实现更近于专业化的拍摄效果体验。利用手机的这些优势,对以往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可以采用“实践出真知”的方式进行验证,将理论知识快速引入实践教学,小到拆解出实践小模块进行拍摄练习,如在光线反差比较大的情况下不同测光点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通过对同一建筑不同角度进行拍摄对比不同拍摄角度的优缺点等,化整为零;大到开展项目化教学,组织“同桌的你”“发现春天”“发现反光体的魅力”“最美校园”等拍摄主题,化零为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提高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4]

云班课可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操作和作业点评的三位一体化功能。教师在云班课上发布拍摄任务,学生将手机拍摄的课堂作业实时上传分享;教师即时在线点评指导,反馈凝练教学重难点;学生也可以互相学习交流,留言互动提升观点,为合作学习和深度学习提供广阔空间。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云班课中发布投票、开展头脑风暴、进行答疑、完成测试等各种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提前完备的教学设计,依托云班课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互动性。

(三)拍后创意:运用“MIX”进行后期制作和創意设计

无论艺术画廊的影展,还是专业摄影网站,我们所看到的摄影作品,大多数是经过后期处理的。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是必不可少的摄影创作阶段。相机直接出片的效果在很多时候无法达到很好的欣赏要求。除了可以使用手机自带的图片处理工具外,还可以利用一些专业的摄影后期处理APP达到更具专业化、个性化、艺术化的创作需求。

以“MIX”手机软件为例,可以通过裁剪对照片进行二次构图,可以调整曝光、对比度、饱和度等对照片的色彩、明暗进行有效展示,还可以通过多元的滤镜使用、创新的特效搭配改变照片风格。曲线图、锐化、噪点、色彩平衡、虚化模糊、色温、水平校正、移轴模糊等各种可媲美专业修图软件Photoshop的功能,但又比Photoshop软件更具可操作性和便捷性。学生用手机拍摄好照片后即时就可以在手机上利用MIX软件进行后期修图和创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摄影艺术和技术的探索,激发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更加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设计创新思维的培养。这种快节奏、高效的图片制作和处理技能,与当下的社会需求密切贴合,有利于打造复合型的数字媒体人才,更具备市场竞争力、适应社会需求。

(四)考核评价:运用“云班课”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全过程动态考核

传统的课程考核主要以期末试卷考核为主。作为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摄影课来说,这种一刀切的方式不能很好考察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成果。基于移动学习的摄影教学,可以以云班课为依托,不论是课前课后发布学习资料,进行课堂考勤,开展课中举手、抢答、讨论,发布课堂任务、小组作业,还是举行测试、投票等各种教学活动,都可以对学生进行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全方面全过程动态记录考核。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得到不断拓展和延伸。

云班课会以经验值的形式,将上述各项内容指标记录留痕,可综合累计得出学生的平时成绩。由于实时记录的特点,教师可随时根据经验值动态和平台的数据分析,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方法手段,关注异常积分学生情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也可随时根据自己的经验值情况和班级排名情况补齐短板、比学赶超。最终结合期末考核成绩,得出学生这门课程的总成绩。这样考核的内容更加全面具体,考核的结果更加直观、透明,增强了说服力和可信度,更加强调过程性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教与学释放更多能量。

参考文献:

[1]陈剑波,祁顺彬.基于云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J].职业技术,2020(02):64-68.

[2]张杰.手机在摄影教学中的可行性探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4):58-60.

[3]陈泽泉.“手机摄影”在摄影教学中的应用——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艺海,2017(08)117-118.

[4]贺小玲.“互联网+摄影”思维在高校摄影教学中的运用[J].智库时代,2019(37):217-218.

猜你喜欢

云班课移动学习智能手机
An Evaluation of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in Light of Skopos Theory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四个季度下滑缓
职业院校车工实训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职业院校车工实训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云班课环境下的职业学校课堂学习研究
以“swot”分析视角下探析移动设备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