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校园音乐文化建设

2020-11-16李雯

艺术大观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中学校园校园班级

李雯

摘 要: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是加强校园文化将建设,创建文明和谐校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氛围,各种音乐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完善对学生的美育教育。

关键词:校园音乐文化;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4-00-02

校园音乐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它是以学生为主要参与者,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学校为载体的一种校园文化形式。在中学实践锻炼的过程中, 我有一点深刻的体会,校园音乐文化是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生活对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有益,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建设应当贯彻普及性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

一、中学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保障措施”部分中强调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1]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素质方面有着独特作用。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音乐思想,认为只有经过音乐才能够完善人格。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他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

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音乐文化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多姿多彩的校园音乐文化生活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课余文化的需求,在学习间隙、完成学习任务之余,感受体验音乐之美,可以使其消除学习疲劳,愉悦心情,身心健康成长。其次,校园音乐文化活动是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获得音乐亲身体验的重要途径,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滋养学生音乐素养,开发学生音乐潜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再次,校园音乐文化活动是学校教育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思想道德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

二、中学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方式

(一)营造中学校园音乐文化氛围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不断完善音乐课程,是实施音乐教育,推进美育发展的重要课题。充分利用校内课程资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在这里,我们不做过多阐述。校园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校园音乐文化氛围的建设更是建设文明、和谐校园, 促进师生关系和谐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要营造浓厚的中学校园音乐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情绪、品格等。

我国音乐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人早已认识到音乐的审美功能、教化功能,注意到音乐文化氛围对人的感染作用。周代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宫廷雅乐体系,在各种典礼仪式中,都有音乐活动,通过和谐的音乐,庄严肃穆的气氛,使参加典礼的贵族及其子弟受到伦理教育的感化。日本现代教育家铃木镇一创立的铃木教学法中有一个要点,是创造优良的音乐环境。他认为,美好的音乐氛围,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音乐的洗礼,形成他们的“音乐的耳朵”。我们应该认识到,塑造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环境和音乐文化氛围对于陶冶学生情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怎样营造中学校园音乐文化氛围呢?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网站是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要配合课堂教学,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2]建立起了学校广播站、网站的中学可以开辟音乐类栏目,比如“每日一歌”“每周一曲”“音乐天地”等。通过这些栏目播放优美的歌曲、乐曲,介绍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介绍优秀的音乐家等,使学生接受美的熏陶,感受多元的音乐文化,音乐作品的选择应把握思想性、艺术性、可接受性的原则。此外,可以利用校园的规划,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在学校的走廊、班级教室、音乐教室张贴音乐家的画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的名言名句等,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形成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氛围。

(二)组织普及性较高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

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就是要让学生都“动起来”,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 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不断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音乐能力。校园音乐文化活动与课堂音乐教學活动互相促进,是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又一途径。开展校园音乐文化活动,能够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在经常性的排练、交流、演出活动中,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可以根据各学校的设备条件、师资,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策划各种形式吸引学生。要考虑到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要多组织群体性的、普及性高的音乐实践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针对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有些深受学生喜爱、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兴趣的活动可以每年或定期举办,甚至形成一种传统,如举办朗诵比赛、合唱比赛,艺术节、文艺汇演等。

班级合唱比赛是在中学比较常见、也比较容易组织的一种音乐活动形式,受到很多中学音乐教师的支持和推广。在艺术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音乐老师可以提供专业意见,适时进行专业辅导,更多的是班级根据合唱比赛的主题,自主选择比赛曲目,自主排练,自主选择服装,形式既统一又灵活。以班级为单位参加音乐比赛,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自主选曲,可以使孩子们接触到各种形式和风格类型的歌曲,如齐唱、领唱、二声部轮唱、合唱等,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曲目是孩子们喜欢的歌,往往更容易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指定的歌唱主题内容健康向上,能够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有利于孩子们接受思想的洗礼。在学唱歌曲、排练歌曲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丰富思想情感,培养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奉献精神。总之,基于全体学生参与下的班级合唱比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吸引、选拔对歌唱有兴趣、有一定素养的学生参加校一级的合唱团,实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目的,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对音乐的兴趣。

举办学校运动几乎成为各个中学的一项传统体育赛事活动,运动会开幕式时有一个环节受到老师和学生们的喜爱,并且可以将音乐、舞蹈等要素融入其中,就是开幕式上代表队经过主席台前进行的展示活动。各班级组成的代表团行进到主席台前的运动场地上,在音乐的伴奏下,身着富有特色的各种服饰,手拿各式道具,快速进行各种巧妙的队形变化、动作的变化,组成变化多端的图案,进行科技、美术、书法、舞蹈、器乐、朗诵等多种才艺的展示。这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活动,本身极具灵活性,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动感的非洲鼓、优美的民乐组合,民族舞蹈、街舞等多种音乐艺术形式特别适合在这里进行展示。团体性的艺术综合表演对于普通班级来说并不容易,需要全体同学辛苦的排练打磨,这个过程能够锻炼学生们的意志力,提高他们的综合音乐素质,增强班级凝聚力,使他们切身体会到班级荣誉感。

在这些音乐文化活动中,除了学校的音乐教师进行组织、指导外,还可以挖掘利用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力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请学生家长也参与其中,形成“家校合作”“家校共育”的合力,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

(三)开发音乐校本课程,地方特色音乐文化进校园

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标,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放手段,由教师按照一定课程编制程序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既能够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更好的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又能更加细致地照顾到学校特色、民族性与地域性。[3]例如,山东淄博地区的中学可以开设“山东民歌”“吕剧”“五音戏”“聊斋俚曲”等相关课程,使学生能够了解长期以来在本地区传播、繁衍的传统音乐文化,增强了对本土音乐文化的喜爱,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的传统音乐,也使得校园音乐文化的内涵更加深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尹爱青主编.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上海: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中学校园校园班级
班级“无课日”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中学校园碳足迹核算与减排策略研究
中学校园网的升级改造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关于中学校园园林景观与校园文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