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歌曲表演能力的培养

2020-11-16叶雨蒙

艺术大观 2020年24期
关键词:声乐儿童情境

叶雨蒙

摘 要:儿童歌曲表演是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中的重要环节,歌曲表演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能否在未来的工作中迅速适应幼儿声乐教师的角色。本文将从儿童歌曲演唱能力训练、分析曲谱能力培养和表演能力训练三个方面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歌曲表演能力。

关键字:儿童歌曲;歌曲表演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4-00-02

一、教学现状与教材选用情况

(一)教学现状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声乐课授课中,无法像艺术院校那样采取一对一的声乐教学,而是采取小组课或大课模式教学,这种授课模式对提升教学质量造成了诸多的困难,原因有:学生每周仅有一次声乐课,课堂效果不理想;程度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已有三年的中职声乐学习基础、一部分学生从未接触过该课程;声乐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仍以传统声乐发声技巧为主,这种教学方法更注重学生歌曲演唱能力的培养,但忽视了忽视儿童歌曲表演能力的训练;学生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学生对于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定位不够明确,忽视了对歌曲表演的训练。

基于上述情况和我作为授课教师在过去数年积累的实践教学经验,结合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程上做出了一些调整:首先是采用传统声音训练与儿歌声音训练相结合,艺术歌曲演唱与儿歌演唱共同进行;然后从歌词、节奏和旋律等特点出发分析曲谱,深入挖掘歌曲创作作意图并在课堂上做节奏与身体律动等练习,最后安排学生表演歌曲情境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选用

目前我校选用的教材是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声乐》 [1],该教材歌曲曲目选择合理,难度适中,比较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课程学习。

二、儿童歌曲演唱能力培养

(一)儿童歌曲演唱能力训练

歌曲演唱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学生未来的教学对象一般为3—6岁的幼儿。幼儿在此阶段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该阶段的生理特征为声带短小、声音清脆、明亮但音域较窄(3-4岁c1-ai、4-5歲c1-b1、5-6岁c1-c2)。因此在儿童歌曲声音训练时既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呼吸、咬字和发声方法进行纠正,还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声音训练的趣味性。

(二)分析曲谱的重要性

儿童歌曲的特征包括体裁多样、篇幅短小、结构简单、速度适中、旋律性强、歌词朗朗上口积极向上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状况。因此在为学生做分析曲谱训练时,要从大到小先分析乐曲调式调性和划分乐段乐句,进而划分曲式。之所以要分析歌曲,是因为这种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演唱作品时理解作者创作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内涵、塑造音乐形象、更好的表现歌曲情感。

儿童歌曲写作较简单,在曲式上多采用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和单三部曲式;在节拍上多用2/4、3/4、3/8、6/8拍,以表达歌曲的强弱规律;在节奏上,运用多样的节奏型展现儿童歌曲的趣味性,并在调式上多用C、D、F、G、E大调和与之相对应的小调。

儿童歌曲《小娃娃跌倒了》歌曲篇幅不长,仅16小节,但歌词简单易懂表现了同伴的有爱之情,D大调,单二部曲式,2/4拍、速度为中速稍快,每小节强弱规律为强-弱,休止符的运用为节奏增添了活泼的色彩,音域为d1-b1,适合幼儿园中班的孩子进行演唱。

(三)儿童歌曲演唱的情感训练

一首好的儿歌作品不仅要“会唱”还要“唱的好”,没有情感的歌声是没有灵魂的。一首好的歌唱的目的是感动人心、使之获得美的感受。歌者想要把内心感受传达给别人首先需要了解作品风格、歌曲背景、创作意图、歌词大意和写作手法等,并将自己融入作品中以展现歌曲情境和表达歌曲情感。

儿童歌曲的大都传达积极向上、乐观豁达、乐于助人、团结有爱、独立自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热爱祖国等含义。如表现爱国的《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我是一朵小花》《娃哈哈》和《幸福的花朵》,表现助人为乐的《小娃娃跌倒了》,表现诚实守信的《好孩子要诚实》,表现生活常识的《蝴蝶花》和《夏天的雷雨》,培养独立自主能力的《小弟弟早早起》和表现孝道的《小乌鸦爱妈妈》等,此类歌曲在演唱时要表现出开心、活泼和乐观的情感;缅怀英雄类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则要表现出悲痛的情感;有民歌风味的《牧童之歌》《数瓜》《小拜年》和《我的家在日喀则》则需要唱出少数民族的民歌特点。

“童真,是人之初的人性真实,是处于自然生存状态下的精神气质和情感状态。”[2] 追求真善美是儿歌的真谛。教师在课堂上可和学生一起做情感训练游戏,引导学生在表现儿童歌曲情感时更要注意表露真情实感,只有用真心才能换来真心“以情带声,以声动情”。

儿童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傣族风格的创作歌曲,单一部曲式,2/4拍,F宫五声调试,速度为中速。曲调优美,旋律音程三、五度进行增加了旋律的流畅感,在演唱时要想象自己就是那傣族的姑娘和小孔雀一同起舞并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分享这一次的盛会,歌曲极具画面感,描绘了孩子们和小孔雀一同起舞的欢乐景象。

三、儿童歌曲表演综合能力训练—如何表现歌曲情境

(一)歌表演中的唱跳创编

儿童歌曲歌表演除了有感情的演唱儿歌外还要求表演中有肢体动作。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要在舞蹈课上打好舞蹈基础、有一定的肢体表现力,又要求学生在歌表演中的动作需要符合歌曲情境,有趣味性并能服务于演唱。

如儿童歌曲《娃哈哈》单一部曲式,F大调,2/4拍,音域为d1-d2,全曲共12小节,歌词共有两段,改编自维吾尔族民歌。旋律流畅、欢快、跳跃性强、节奏紧凑,具有浓烈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舞蹈性强。表现了维吾尔族的孩子热爱祖国、能生活在祖国这美丽的花园里而感到骄傲和的喜悦心情。分析歌曲背景、理解歌曲含义,将有新疆舞特点的舞蹈动作放到唱跳中去并结合学生的创编,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肢体动作才能更好地表现儿童歌曲。

(二)歌表演中的审美情趣

由于儿歌难易程度差别大,教师在选择歌曲教学时应注意由浅至深,切勿操之过急。选择覆盖面广,生动、有趣,有特点、有故事性和情境感强的作品进行教学,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可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曲目。

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我们可看出不同年龄段孩子有着各自的特点,我们要以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基础,尊重幼儿在音乐领域的兴趣、爱好。3-4岁的孩子可选择结构简单律动感强的作品如《我有一双小小手》《小星星》《两只老虎》等;4-5岁的孩子可选择一些篇幅不长、节奏感强、动作编排较简单的的儿歌如《小孔雀告诉你》《小小雨点》《蝴蝶花》等;5-6岁的孩子语言理解能力较强可选择一些歌词较长、音域更广、具有综合表演性的作品如《小白船》《卖报歌》《学好本领去回答》等。利用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选择结构合理、趣味性强、可表演空间大的作品,结合学生音乐素养的锻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

(三)表演歌曲情境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完整的歌表演應该是有生命力的艺术表现。如何表现歌曲情境往往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最头疼的功课。《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十分强调幼儿教师对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文学、戏剧等艺术素养的重要性[3]。表演是综合能力的展现,如何刻画人物形象并把它表现出来,既需要学生的唱、跳能力、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对于歌曲的情感剖析和二度创作,又需要学生的情境表演能力。

由于学生的舞台表演和社会实践等经验的不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将儿童歌曲的内容故事话和情境化,将歌表演舞台化和戏剧化。鼓励学生“解放天性”,通过模仿、角色扮演和做游戏等方式把歌曲中的故事情境表演出来,最后结合有感情的演唱以完整表演歌曲。

儿童歌曲《蝴蝶花》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F宫调式、2/4拍,单一部曲式,音域为G-a1。歌曲旋律明亮、欢快,附点音符和四分休止符运用得恰到好处。词曲结合巧妙,惟妙惟肖的刻画出人物的心态,表现了孩子认识了蝴蝶花的惊喜神情,适合4-5岁的孩子进行演唱、表演。在课堂上可为学生创造情境,把“花园”搬进课堂,学生分组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故事、情境的演绎中体会歌表演的乐趣。

四、结束语

在声乐课教学中,通过歌曲表演能力的训练课将学生的演唱能力、情感表达推向了新的高度,有利于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师生课堂互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学生可以通过歌曲表演的学习增强信心和发现声乐学习的乐趣,最终形成歌曲教学与学习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杨丽华.声乐[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

[2]麦琼.歌曲美学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

[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编.《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声乐儿童情境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感悟三角形的高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