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绘画构图艺术探究
2020-11-16刘立明李亚萍
刘立明 李亚萍
摘 要:陶瓷绘画的构图过程,需要将形状、颜色、材料以及风格等众多要素充分融合,在特定的章法与流程要点的基础上,展现绘画艺术意境与美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陶瓷绘画构图艺术的真正价值,才能不断创作出更具欣赏机制的艺术作品。在本文中,笔者将会以陶瓷绘画构图艺术的基本解答,及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内涵对陶瓷构图艺术所产生的影响为切入点,针对陶瓷绘画构图艺术的各项要点与作用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希望借此可对众多艺术从业人员与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陶瓷绘画;绘画构图;陶瓷绘画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4-00-02
陶瓷绘画是指在陶瓷上所进行的绘画创作,这种创作形式,其使用的绘画材料以及绘画过程的实际难度,都与普通的绘画过程有着很大的区别。虽然陶瓷绘画已经拥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但是,想要创作一件优秀的陶瓷绘画作品,不仅需要创作者投入大量的时间,更需要对陶瓷本身有着足够的了解,且具备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与耐心。因装饰方式与涂装方式的不同,陶瓷绘画可分为釉上彩、釉下彩与釉中彩,在实际的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创作目的进行调整。
一、陶瓷绘画构图艺术的基本解答
构图也叫布局,而在中国传统绘画体系中,陶瓷绘画构图过程被称之为章法,而章法则是古代艺术六法中位居经营位置。虽然当下与古代的叫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陶瓷绘画构图艺术的本质却没有任何区别。[1]构图是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与内涵,人们将各类图像与线条在合理的组合方式下,形成与陶瓷艺术品相融合的完整画卷。创作者在展现陶瓷绘画构图艺术过程中,不仅要充分掌握色彩的变化,也要根据形式美与展现内容的需求,对构图过程进行更为细致的调整,最终将自身的思维想法布局到陶瓷作品中。
陶瓷绘画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延展与升华,其对人物与事物的灵活展现,更是完美突出了华夏民族在绘画领域中所占据的独特地位。构图艺术是陶瓷绘画的根本,可以将其理解为整体画面的框架与方向的布局,是色彩与完美画卷的基础,因此,构图艺术需要每一位创作者充分理解并掌握。
二、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内涵对陶瓷构图艺术的影响
陶瓷构图艺术源于中国传统绘画技巧,因此,想要从更深层次寻找陶瓷构图的真正本质,需要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内涵实施全面剖析与解答。
中国绘画对于意境以及艺术家的主观思想的展现,通常不受空间限制,从表面上看,通常其长宽比处于一种失调状态,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失调,才表现出中国绘画在格局与视野上的超然。西方绘画从本质上讲,更像是将摄影还原,以焦点视角的形式,空间框架被严格固定,并遵循黄金法则。如果说西方绘画是将看到的事物在画卷上展现,那么中方绘画就是将艺术家脑海中所想象到的所有感受与需求充分展现,可能在一张画卷上融入多个不同的场景。在画卷中,人的视角始终在移动,因此,中国绘画可以理解为动态艺术,可以将所有可见与不可见的景象全部映入其中,而这种透视方法也被称之为多点透视,或者是散点透视,进而形成空间感与立体感,所有物体都在平面上有效展示,层次感与动态感极强。[2]而这种层次感与动态感,更是赋予我国传统陶瓷构图艺术的生动灵性,人们在欣赏这些陶瓷作品时,艺术思维空间得到无限的拓展,同时,陶瓷艺术品自身所具备的活灵活现,更是被广大艺术爱好者拍案称绝。
传统绘画艺术的内涵所具备的魅力与空间感无可估量。艺术家所采用的透视现象,通常近大远小,因此也可称其为远近法。散点透视构图艺术手法是中国传统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所不断总结与推演出的艺术成就,更是一种原创构图方式。例如,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形象描绘了北宋年间,都城汴梁繁华盛景,其内部不仅涵盖了大量不同的景点,更是融入不同的人物与行为,让整张画卷始终处于动态效果。“清明上河图”以汴河为中心,从汴梁郊外开始,一直到城内的熙熙攘攘,不仅有着大量的亭台楼阁,也能看到远近的街道与行人,虽然画卷有着很多的景点,但是无论人们从哪一角度去欣赏,都能看到相同的比例大小,多重景色的嵌套融合,最终形成拥有极高欣赏价值的艺术瑰宝。如果“清明上河图”采用西方的绘画思想进行制作,那么很多远处以及相邻的景色根本无法绘制出来,这一特点,不仅是中国传统绘画透视法的有效展现,更是其艺术与内容上魅力所在。
三、陶瓷绘画构图艺术的要点探究
(一)散点透视构图的陶瓷立体绘画
散点透视法所具备的独特魅力,也被人们应用于陶瓷绘画中。人们在造型各异的陶瓷器皿上,利用散点透视法,绘制构图,并将各类景色与人物映入其中。陶瓷器具的形状虽然多为正方形与圆形,但是,也存在着很多其他形状,这就让人们在进行陶瓷绘画过程中,拥有了更多的艺术构造空间。艺术家在进行陶瓷绘画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陶瓷器具自身的形状特点,将不同的绘画技巧与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从空间角度出发,陶瓷绘画构图艺术与通常意义的绘画存在很大的差异,其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立体中国画。艺术家在进行陶瓷绘画时,需要充分考虑陶瓷器具自身的形状特点,并根据其大小与空间等因素,将多种不同的河山景观进行浓缩,最终展现在瓷器的画面中,犹如人们在看一个立体沙盘,一切景色一目了然。当人们欣赏陶瓷器具上的绘画作品时,可能一瞬间就看到上千里之外的景色,也可能看到很多近在咫尺的人物。[3]如果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没有使用散点透视法进行构图,那么实际的视觉效果将严重受限,很多景物只能展现一个片段,思维上的空间感与想象力被严重限制,更无法感受到壮阔的河山与景色,更无法形成宏伟且极具震撼力的伟大艺术结晶。
(二)陶瓷的艺术装饰设计
陶瓷艺术作品在实施装饰性设计过程中,画卷中的一切元素,无论是人物、花鸟、山水,抑或是花纹,均立足于章法之上的整體构思。艺术陶瓷的视觉效果不同于中国画,艺术家在绘制过程中,需要充分考量陶瓷器的实际类型、品种等等,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构图过程中,艺术装饰设计不仅要展现艺术家自身的思想与品位,还要考虑实际器具外形的具体要求。不同的陶瓷器型有着不同的展现题材,而这些器型与艺术装饰设计的完美融合,又充分展现了我国传统道家思想中的和谐与自然,所以,陶瓷的艺术装饰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上的美,更是文化历史内涵以及我国古代精神文明的首要表征。艺术装饰设计在充分考量以上众多因素后,就可通过艺术家自身的想象,首先在思想空间中进行构图,也就是“胸有成竹,意在笔先”,在表达作品意义与内容的前提下,充分展现独特的艺术风范与魅力。
(三)陶瓷绘画构图艺术中的意境感悟
意境是每一位中国传统画家所终身追求的目标,而意境更是陶瓷绘画得以长远发展的根本基础。意境不单单是将特定的场景与人物进行展现,更是实际场景掩盖下,因多种不同的生活形式以及艺术家自身的情绪所产生。[4]从意境本质角度去分析,其来源于实际景色与人物,但是,又脱离于实际,存在于人们的艺术想象空间之中。意境赋予了中国传统绘画真正的情感,更是陶瓷绘画构图艺术的精髓,是作品活力的根本。我国陶瓷绘画受到文化流派以及地域文明的影响,在实际的技巧与写意层面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实际的意境展现过程更是丰富多彩,而这些,正是陶瓷绘画构图艺术的核心魅力所在。
(四)陶瓷繪画构图艺术中的线条设计
线条构造是中国传统绘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在中国造型艺术中,最为经典且最具精神内涵的符号,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与自我完善,最终形成整个汉文化的根本。陶瓷绘画构图艺术中,线条赋予陶瓷艺术品真正的生命力,而多种不同社会生产与活动形势,更是线条所要表达的实际情绪,反映了人们的追求与思想。
(五)陶瓷绘画中构图的地位与表现形式
构图是每一份陶瓷绘画艺术创作中所必须实施的阶段,也是艺术家根据主题的相关要求以及实际的精神发展,将多种艺术要素进行组织与排列,最终形成完整且和谐的画卷。陶瓷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享受,当人们在欣赏陶瓷艺术品时,其首先看到的就是整个画卷的构图,而构图更是创作者精神内涵与思想的直接表现手段。
人们在进行构图过程中,通常不会将整个画面铺满,而是存在着大量的留白,这些以意境为基础的留白,让人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更是在意境本质上所能展现的艺术语言。因此,陶瓷绘画的已经美感,犹如文学语言一般,通常会借用多种不同的表达手法,例如:拟人、隐喻等技巧,通常也会被应用于陶瓷绘画艺术领域中,极大拓展了作品自身的文化性与观赏性。
四、结束语
陶瓷绘画是我国文化历史发展中的精髓之一,其所涵盖的技巧与精神品质,需要人们在艺术发展过程中,不断继承与发扬,让每一位陶瓷欣赏者都能感受到陶瓷绘画魅力,进而展现传统艺术文化所具有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林明煌.浅谈陶瓷绘画构图艺术[J].江苏陶瓷,2018,51(02):12-13.
[2]颜荣湖.关于陶瓷绘画与陶瓷艺术设计的关系探析[J].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12):27.
[3]高方志刚.陶瓷绘画中的构图方式及国画元素分析[J].大众文艺,2017(06):61.
[4]范雯,陆璇.论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2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