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艺术的造型语言研究

2020-11-16张雯

艺术大观 2020年25期
关键词:视觉艺术

张雯

摘 要:虛拟艺术使科技与技术相融合,超越对现实的模仿,将人类的思维幻想通过技术手段模拟再现,成为当今主流的艺术形式之一。虚拟艺术采用数字媒介再造现实,其造型语言相较于传统艺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呈现出更多样、更灵活的态势。本文从制作手段、角色设定及风格把握三个方面研究虚拟艺术的造型语言特色。

关键词:虚拟艺术;造型语言;视觉艺术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5-0-02

虚拟艺术这一概念由当代哲学家、图像科学暨艺术史学家奥利弗·格劳(Oliver Grau)提出,这种以软件技术为依托生成艺术的方式具有强大的魅力:在计算机与网络共同构建的虚幻空间中,虚拟艺术不但可以完成人们在现实世界中司空见惯的事物,更能够完成超越人类认知或想象的任何事情,虚拟艺术以其新颖性、科技性、沉浸式的交互性成为创作者与观赏者皆趋之若鹜的艺术宠儿。[1]

虚拟艺术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伊始,历时短短几十年时间已广泛应用于文化艺术领域,大幅度替代了传统的视觉艺术创作手段。虚拟艺术以电脑多媒体技术为核心,涵盖了图形交互技术、光栅图形生成演算法、真实感图形计算、显示演算法等技术手段,也具有实体造型、曲线曲面造型、可视化电脑动画、自然景物模拟、虚拟现实等艺术手法。虚拟艺术对视觉艺术带来全新的风格特征和表达方式,更新了人们对视觉真实的认知,其造型语言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虚拟艺术的制作手段

在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中,其制作工序均要借助于主创人员手工绘制,对造型能力及体力要求较高,且往往需花费较长的时间,尤其是制作动画、电影等影像类作品时则需耗费不菲的财力和经年累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运用虚拟艺术制作视觉艺术形式不仅省时省钱,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制作出的画面效果更加真实夸张,动作爆发感、视觉冲击力都逼真强烈。如运用MAYA、Cinema 4D等三维软件搭建立体模型时,可以在透视、顶视、侧视及前视四个视图中实时观察并对模型精准定位与调整,保证了模型的统一性,避免了传统视觉形式中因造型师绘画能力参差不齐所导致的造型差异。[2]

同样,在制作二维平面造型时,虚拟艺术也展现出了传统视觉艺术不具备的优势。如Animate、Photoshop、After Effects等软件能够运用图形、画笔、滤镜等多种工具设计出可供随时修改的视觉艺术形式;而Sai、Painter等软件可以快速连接数位板进行图像绘制,并能通过笔刷设置模拟出多种传统视觉艺术形式。

二、虚拟艺术的角色设定

传统视觉艺术造型是以现实生活为创作源泉,将现实生活中的立体素材转化为二维平面,其主要造型手段是线条和色彩。通过线条的柔滑圆润营造角色的外形轮廓,用曲直疏密体现有意味的形式,用刚柔顿挫营造节奏感和韵味感;而色彩则是情感的必要表达手段,运用色彩突出角色性格特征、强化角色形象。传统视觉艺术因造型语言的局限,画面效果相对单薄平面,缺乏变化。[3]

在虚拟艺术中,技术的进步挣脱了传统制作手段的束缚。以Flash、Photoshop等为代表的平面软件,可以借助图形、贝塞尔线等绘画工具组合构成视觉形象,相较于传统视觉艺术来说更加圆滑流畅,且易于修改;在色彩方面,光色叠加的色彩模式可以产生更加丰富的色彩现实效果。以MAYA、Cinema 4D等三维软件制作出的角色模型,通过立体的概念模拟现实空间,视觉冲击力加强,可信度更高、感官更加真实;同时,三维软件拥有着强大的材质模块,可以通过贴图赋予角色无限丰富的视觉效果。所谓材质贴图是通过调节各种数据改变模型附带的原始材质属性,通过如凹凸、高光、反射率、透明、噪波等属性的设定展示出极度逼真的视觉效果。这些都是传统视觉艺术无法比拟的。

三、虚拟艺术的风格把握

一般性的商业视觉艺术出于对受众市场及投资回报率的考虑,对主题材的选取和规划、艺术风格的设定方面会比较谨慎,通常不会刻意强调过于艺术化或风格化的造型,以减少风险和节约资金。[4]

以传统动画制作流程为例:商业动画基本都会采用一种比较适合群体操作和控制的制作方法,即在各制作流程环节中,严格把控阶段性成果,以实现最终成片效果的统一。因此传统动画制作中的分镜头绘制工作尤为重要,一般是由全剧的导演来负责把控整体效果,所有的分镜绘制工作都要依靠导演的手绘及造型能力,根据剧本先行绘出整部动画片的分镜头脚本,脚本上需严格标明制作该镜头时所需实现的具体设定,主要包含时间的把握和镜头效果两个方面。

首先,时间的把握决定了整部动画片的视觉节奏。根据成像模式及人眼视觉捕捉的生理特征,在动画中1秒钟需连续播放24张画面,每张画面各有不同才能呈现自然流畅的视觉效果,因此动画片中最小的时间单位——1格,约等于1/24秒。在动画的播放过程中,若干长短不同的镜头排列组合就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动画。因此,导演需要在脑海中凭借对全片节奏的严格把控能力,将每个镜头所需的时间标注在分镜头表格中,以便于后期的拍摄。在表现矛盾冲突异常紧张的情节时,适用于时间较短、节奏较快的分镜头;而在表现情节发展比较舒缓的镜头时,分镜所需时间可适当加长,这样,整部动画片的节奏才能快慢相宜、张弛有度。用动画中的时间去表现现实世界的时间,这两者之间的视觉差异要凭借导演丰富及精准的思维想象力才能够克服,因此,在早期手绘动画时期,时间的精确把握需要经过反复调整、修改才能得以实现。

其次,动画片所营造的空间生存环境与现实世界无异,片中情节会根据剧情需要有地震、爆炸等灾难性时刻,这些则属于镜头效果的设定范畴。传统动画中的镜头效果需要通过摄影机拍摄的特效来完成,在分镜头绘制阶段一般也要由导演在分镜表格上提前标注清楚,如震动屏幕、烟雾、闪光等镜头特效。还有一些特殊镜头的运用,用来划分情节段落、进行镜头组接,比如切、划、淡入淡出、圈、叠化等特效。这些手法需要导演首先明确每种镜头特效的效果,并根据脑海中的印象进行剧本的绑定,在分镜中标注清楚以便于摄影师的最终处理。至于成片的镜头效果,只能在影片全部拍完时才能看到,局限性较大。

以上两种情况可以在虚拟艺术下,能够借助软件即时制作,即时修改,效果直观便捷。分镜绘制完成后,将其导入到Flash、After Effects等动态图像处理软件中,在预先设定好的场景及舞台中,根据分镜表的时间规划制作出动态分镜,也就是分镜头画面的影片化。比起静态分镜能更好地帮助导演把握整个影片的节奏感和连贯感。在Flash中,时间模块可随时调整,对于单一镜头的时间把握,不必再死板的依靠想象力去想象镜头时间,而是可以随时边播放边调整。根据情节需要,某一分镜如果时间太久,可以直接拖动时间轴滑块进行缩时处理;反之,若分镜时间太短,也可以拖动时间轴滑块增加时长。这种处理手法非常的直观、有效、快速,制作完成的动态分镜,可供后续动画制作部门观看,统一预期整体效果及节奏。这种方法不仅运用于动画制作,甚至广泛应用于电影制作领域。可以说,有了虚拟技术的参与,使得分镜头画面在掌控影片全局,有效控制资本方面得到了更好地提升和帮助。

动画影片中场与场的流畅转换需要镜头特效的应用,虚拟技术在这方面的使用更是得天独厚的。运用后期软件如After Effects、Premier,能够直接将前后镜头通过淡入淡出、切、叠化等特效衔接,以往传统动画处理分镜所需要的震屏、烟雾、渐变等效果都可以直接在软件中进行设定,效果较传统手绘动画更加逼真。

四、结束语

虚拟艺术流于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之滥觞,较之传统视觉艺术,其着力打造的复杂立体的空间世界强化了观众的幻想与冲动,令之完全沉浸在虚拟世界中,越来越多地占据了人们的生活。由虚拟技术支撑的动画、游戏、广告等视觉艺术形式已经营造了一种注重视觉消费文化的审美方式。不但改变着大众的审美取向,培养出“视觉思维”的一代,同时也对当代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创作者的思维方式上,也直接体现在技术手段的借鉴上。虚拟艺术正逐渐流行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企业文化宣传、商业品牌代言、大型活动推广、公益广告宣传等。数字虚拟技术催生了视觉艺术的自由之花,优秀作品的价值被前所未有的重视,操作日益便捷的虚拟艺术唤起了大众的参与感,社会精神文明空前繁荣。同时,在虚拟艺术的多元特征的激发下,视觉艺术创作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由静止到运动,从平面到立体,从单向传播到多维互动,提供了新的机遇,开辟了崭新的创作空间和新的机遇。

參考文献:

[1]张海涛.未来艺术档案[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

[2]罗伊·阿斯科特.未来就是现在:艺术,技术和意识[M].周淩,任凡爱,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

[3]张燕翔.当代高科技艺术[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7.

[4]陈玲.新媒体艺术史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视觉艺术
陈科磊、路畅、吕金鸿、于孟祺作品
不只是拼贴的视觉艺术
数字媒体中的视觉艺术
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
爱“拼”有奇迹
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
中国传统图形与视觉设计
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创新思考
浅议后现代主义、视觉艺术与数字插画
书封与现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