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2020-11-16巩玥

艺术大观 2020年25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学前教育探索

巩玥

摘 要:音乐教育对于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和潜能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决定着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水平和质量。然而,当前我国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难以适应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趋势。笔者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现状的分析,从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及方法等方面提出幼儿教师培养过程中音乐课程整合的初步设想,以期能为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整合;探索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5-0-02

音乐课程是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主干课程,其开设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日后的幼儿教育工作中音乐课程的讲授,用音乐感染幼儿,让幼儿在音乐感受世界的美好,提升幼儿的音乐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一、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现状

各高校在音乐课程设置方面各有不同。以吉林省为例,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音乐类课程并无统一标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都由各校自行设置。全国并无统一的音乐类教材,各学校音乐类课程开设的学段也各不相同。其中有72%的普通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音乐课程借鉴了中师的模式,有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声乐、钢琴、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等必修课程,以及音乐欣赏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只是课时量较少而已;20%的高校则是将音乐类课程缩减为一学年,基本技能训练缩减为一学期。如此缺乏针对性的音乐类课程设置使得当前一线幼儿教师的整体音乐素质偏低。[1]

二、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单一,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教学都落后于时代发展,不能反映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

(一)课程目标不明确,存在重技轻艺的倾向

在对吉林省5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类课程依然存在重技轻艺的现状。在对学生音乐能力的调查中,有75%以上的学生未曾尝试或不会创编幼儿歌曲或幼儿舞蹈;48%的学生未曾独立组织过音乐教育活动;88%以上的学生虽然认知简谱和五线谱,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困难重重;84%的学生对弹、唱、跳仅停留在机械的模仿阶段,而且模仿的水平还不高,对作品的内涵也毫不了解,更谈不上情感的体验和审美能力的提高。[2]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目标并不明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大多模仿音乐专业或中等师范院校的培养模式,缺乏学前专业音乐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既没有音乐素养方面的优势,也没有鲜明的学前专业特征,并且他们没有足够的资格履行学前教师的职责。

(二)课程设置缺乏适用性,存在于教育现实脱节的弊端

在对吉林省5所高校的调查中,有72%的学前教育专学生业喜音乐类课程。关于音乐类课程设置的合理性,28%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合理,72%的学生认为不合理。其中40%的学生认为應该增加课时,32%的学生需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并适当增加课程内容。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普通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不能满足多数学生的需求,学校深入整合音乐课程,一方面,增加音乐课程的比例;另一方面,又要在有限的授课过程中,增加合理化课程内容,对各门音乐课程进行整合。

学前教育对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受学时的限制,在整个课程设置中,音乐类课程占比较低,通常只有两年的学习实践。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沿用了音乐院校或高师音乐专业课程设置,将视唱练耳、乐理、和声、钢琴、音乐教学法、声乐等分科设置,缺乏课程整合和学前教育专业所需的音乐方向内容的特殊性。同时,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缺乏将音乐学科与学前教育专业的相互渗透的意识,严重脱离了幼儿园音乐教育实际,不利于学生对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知识结构的优化,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较差,导致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不能适应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3]

(三)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内容缺乏与时俱进,未能从应用性和实用性出发,造成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音乐课程内容学前教育实际需要不相符,忽视学生音乐的主体感受及创造力欣赏力的培养,不能将教育技能和音乐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对6所普通高校20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常用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如表1: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能够运用两种以上教学方法的教师占比13.6%,90.3%的教师积极希望更新教学方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作为国际上著名的音乐教学法,是音乐教师必须要掌握的,但从上表也能看出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师占85.7%,而知道“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教师占70.1%,了解和使用“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教师只占56.8%。在学前教育实际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活动组织过程中,特别是舞蹈教学与律动中非常实用。教学方法的陈旧,势必导致教学手段的单一,而这也是导致教学内容陈旧的重要因素。[4]

三、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整合的策略

(一)明确音乐课程的目标定位

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以应用为导向,培养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和音乐综合素养”。在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前教育专业素质基础上,培养其综合的音乐素养和能力。学生应熟练掌握弹、唱、跳的表演能力和儿童歌曲伴奏、幼儿舞蹈创编等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其综合的音乐素质,通过系列音乐课程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二)构建合理的音乐课程体系

构建合理的音乐课程体系应从课程内容整合着手,只有有效地整合相关音乐课程,才能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幼教岗位的需求。

1.将视唱练耳与歌唱类课程系统规划

在音乐课程体系设置中,首先可将视唱练耳与歌唱类课程整合,在学习歌唱类课程的同时兼顾视唱和练耳,让视唱练耳为歌唱课程服务,同时歌唱课程能够更好地提升视唱练耳的能力。同时学唱的歌曲还应包括一定数量的合唱歌曲及儿童歌曲,为研究幼儿歌唱能力,培养听觉能力创设条件。

2.将音乐基础理论和音乐欣赏有机融合

将音乐基础理论和音乐欣赏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欣赏相应的乐曲,同理,在欣赏乐曲时又能深入分析和了解相关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欣赏、感受、分析音乐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融入一定的歌唱或钢琴弹奏内容,培养学生综合的音乐乐能力,将音乐理论活学活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3.将钢琴与伴奏弹唱类课程融为一体

在学习钢琴演奏的同时加入即兴伴奏、幼儿歌曲伴奏编配等课程,让学生感受学习钢琴的实用性,使其了解钢琴在幼教职业教学中的方向,明确学习方向,為学生胜任日后的幼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改进音乐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在学前音乐教学方法上,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手段”的现代教育理念,将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灵活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创造平等、自由的艺术环境和氛围,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实践环节有机融合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体验、感受,让音乐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

参考文献:

[1]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王丽新.基于幼儿教师音乐素养提升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整合的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2012(06):286-287.

[4]蔡兆梅.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方向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与举措[J].学前教育研究,2014(01):66-69.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学前教育探索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19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