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背景下旗袍设计与玉饰品和编结艺术的融合

2020-11-16陈爱萍

艺术大观 2020年25期

陈爱萍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理念的不断提高,旗袍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走向国际舞台,形成了旗袍独有的文化。随着国人对于旗袍的情有独钟,与旗袍相搭配的传统服饰配件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国人对旗袍文化逐渐有了新的期待,这促使设计师对旗袍进行更多的创新和创作。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旗袍设计展开相关研究,探讨了如何将传统服饰配件创新融入现代旗袍设计。

关键词:旗袍设计;玉饰品;编结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5-00-02

旗袍作为我国传统服饰的典型代表,所带有的独特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得到国内外的认同,它不仅包含多民族服饰样式特征,同时也融合了西方审美文化,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印记。 近年来,旗袍在各种正式场合上成了国家文化形象的对外表达。

最常用的旗袍译文有“Qipao”“chi-pao”“a sheath with a slit skirt”“Cheongsam”,但目前接受度和使用率较高的仅为“Qipao”和“Cheongsam”[1] 。 译文“Qipao”中“Qi”指的是旗人,而“pao”形容当时盛行的服饰风格,作为合成词后通过音译被人们称之为“旗袍”。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而當初仅指旗女之袍。故根据谐音译为“Qipao”,在本文中使用该译文,因为她既保留了旗袍的音译也遵循了旗袍的穿着习惯。译文“Cheongsam”是在中国历史大变迁背景下形成的,大批海派旗袍裁缝师傅南下港台等地,使得海派旗袍在港台沿海地区延续发展。海派旗袍的文化内涵得益于香港得天独厚的贸易条件,粤语音译 Cheongsam 盛行一时。因此,Cheongsam 这个外来词就是旗袍地道的中文名称。其次,在海派旗袍的设计上也体现了融合与差异共存。融合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也包容了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完美诠释了中西文化的兼容并蓄。现如今中国凭借着强大的综合实力重新走进了世界的中心,中华文化再次在国际舞台上发扬光大,Qipao成了人们心目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代表服饰之一。从旗袍的英文译名的演变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近百年来中国复兴之路的艰辛和伟大。

一、现代旗袍的发展

现代旗袍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分别是京派旗袍、海派旗袍、港派旗袍。

(一)京派旗袍

京派旗袍样式长期保持着自身文化语境下的服饰特色。款式平直宽大,饰有宽滚边且裙长过膝,颜色表现倾向于沉稳厚重,面料及图案纹样的选择有所局限,以传统的绸缎面料为主,沿袭着传统吉祥纹样的运用,服饰配件通常以珍珠为主,整体风格还保持着旗人之袍较为封闭守旧的状态。

(二)海派旗袍

海派旗袍在旗袍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民国时期上海女性普遍穿着的旗袍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现代旗袍的经典样式。海派旗袍在传统但基础上对西方样式吸收采纳,发展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碰撞下的产物。海派旗袍开始展示女性的身体曲线,腰肩处做得特别贴实,领部较高,追求修身,流行于我国沿海区域(包括港、澳、台),受国外服饰文化影响较大,偏向修身和简洁;服饰配件尝试色彩艳丽、质感厚重、高级的珠宝首饰,尽显女性妖娆。

(三)港派旗袍

港派旗袍是介于中国传统服饰和西方文明的融合之上,港派旗袍在香港这个有着独特地理位置和社会形态的地方演变发展。港派旗袍的变革是融入了更多的西方元素,符合西方审美趣味下的“性感”意味也开始在旗袍中有所显露,但仍保存优雅的韵味,港派旗袍在海派旗袍基础上腰身更加收紧,臀部和胸部造型夸张,服饰配件受西方影响,更加现代、多样、时尚。

二、现代旗袍设计中服饰配套设计存在的不足

服装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符号,它体现了其文化、艺术、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水平。现代旗袍也是如此,它不但是一个人外貌的体现,更是能把一个人的气质,审美和品位给衬托出来。服饰配件在现代旗袍设计中,应该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纵观旗袍的服饰配套设计,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服饰配件的款式设计与旗袍的风格拿捏不到位

与旗袍相搭配的服饰配件主要包括耳环、项链、手镯。在搭配实例中,普遍存在服饰配件单一守旧,缺少个性化设计,与旗袍风格不统一或过于统一显得刻板守旧等问题。比如:京派旗袍端庄大气,或雍容华贵,或小家碧玉,有“浓妆淡抹总相宜”的醇美。服饰配套设计中既要风格协调统一,又不宜过于中国风,设计师必须同时兼顾它的设计内涵和创新。

(二)服饰配件的材质选择与旗袍的文化内涵不统一

旗袍配饰的材质选择大都尊重约定俗成,缺乏创新,或过于统一,或矛盾冲突。不同材质在色泽、纹理、质感上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从性能上讲,每一种材质料可能都不是尽善尽美的,都有着或多或少需要改进的弊端。因此,旗袍配饰材质的运用要因旗袍款式、色彩、风格而定,也要因应目标客户群体的需要而选择。

(三)服饰配件的色彩选择与旗袍的整体风格不协调

色彩是最富于情感的,每个消费者对配饰的色彩感受都大不相同,都有着自己的偏好和选择,因年龄、环境、心情、审美、气质等不同而不同。旗袍配饰色彩设计最主要的问题是色彩运用缺少细分。设计师需要掌握色彩配色规律、美感及流行趋势,细心感受旗袍的特点、着装者年龄、地域等的差异,做好细分市场目标客户的调研。

给人美感且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旗袍配饰设计都会兼顾以上三方面,而创新的服饰设计是为了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情趣,满足心理需求,在和谐共生中追求自我存在的个性美。

三、玉饰品和编结艺术在现代旗袍中的运用

针对以上服饰配套设计在旗袍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本人通过调研和多年的实践,以玉饰品和编结艺术在旗袍中的运用为例做如下探讨:

(一)玉饰品元素的融合

1.玉饰品款式上的运用

玉石不仅承载了古玉人格化的气质,在玉饰品的使用上,尽管色彩丰富,以及款式繁多,却难以驾驭,必须拿捏好雅、俗之间的平衡。如选擇水滴形玉耳环搭配旗袍能增添女性的温柔妩媚,同时,在旗袍造型和风格设计上要注意与玉的色泽、材质、造型、工艺相协调。

2.玉石肌理纹饰的运用

玉石的纹理走势,天然且不重复,其形意结合,能使旗袍设计中融入玉石肌理纹饰元素,既能突出装饰美感,也凸显时代。同时,玉石细腻温润的质感及飘花纹理,可以和丝绸、丝绒、绸缎及条纹绵织物搭配,更能激发旗袍设计师的设计灵感。

3.玉石不同色彩的运用

自古人们以“种”(质地)与“色”(色泽)来对玉石的品级进行判断。以玉石中的翡翠为例,翡翠所具备四个条件之首的 “翠好”,在业内又有浓、阳、正、和之分。“浓”是如雨后芭蕉一样的颜色,“阳”是指色泽鲜亮而无晦暗之感,翠绿无杂质的为“正”,颜色均匀无深浅之别的为“和”。一般情况下,穿旗袍时,年轻女性适宜搭配浅色调的玉手镯,如藕粉色、黄阳绿等;中年女性更适宜选择蓝水、油青或碧绿色的翡翠,能显得成熟知性有魅力。 设计时既要展现传统又要融合流行色但运用。

(二)编结元素的融合

1.编结艺术在旗袍中的应用

编结自古与玉石和旗袍有着不解之缘。编结不只是单单地把线条进行编织,还需要设计编结的式样,精选编绳的色彩,考虑编绳与旗袍和玉石配饰的材质、风格和谐搭配等。要表现出肌理和材质相互依存来展现美感。

旗袍设计中往往着重于廓型的立体感塑造,被称作“软雕塑”形态的就是利用纤维自身的特性来制作“可站立性”服装。如旗袍中各种盘扣的编结使用,有“一字扣”“琵琶盘扣”“蝴蝶盘扣”等等,在旗袍设计中展示着独特的艺术价值,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既突显了编结手工艺的立体化运用,也彰显了旗袍文化的博大精深。

2.编结手工艺技法混合

编结能够运用多种编织技法进行组合,形成丰富多变的纹样和各种疏密、起伏、凹凸的变化,创作出来的旗袍服饰作品具有特色的、具象或抽象的纹路。在装饰上,能够更好地突出旗袍细节的韵律感层次,使得旗袍不仅美观完整,而且还大方得体。

3.不同编结颜色与材料的运用

在旗袍设计中应用编结艺术时,所使用的颜色一般要与旗袍的颜色结合在一起考虑。如有一件花色丝绸旗袍,花色中蓝色占的面积较大,那么就可以用纯蓝色丝绸来编结合适的花扣,在色彩相呼应的基础上来凸显旗袍的温婉雅致。使用编结材料时,既可以在传统中推陈出新,又可以做到传统与时尚相结合。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刻、更持久的力量。”[2]本文从现代的旗袍发展分类谈起,分析了旗袍创新可以从款式、色彩和面料三方面进行创作,并且融入了玉石饰品的元素,包括从款式,玉石纹理和色彩上的移植运用。还有我国传统的手工艺编结艺术,从其平面化、立体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到手工技法的运用,无不表现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支持和传承。这也是对我国大国自信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汤玲玲,王巍.女性主义视阈下海派旗袍文化外宣翻译[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02):71.

[2]宇文塔曼.文化自信视域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2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