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教育探讨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
2020-11-16姚美霞
姚美霞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探讨高效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需要从地域性、民俗性、民族性、和谐美、人文美、生态美等方面进行研究,体会其与音乐之间的联系性,将音乐教育变得更加具有艺术性,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相关理念,在相互联系中更好地提高音乐教育效果。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主要是促进学生更好成长与全面发展,因此 探讨高效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挖掘,包括地域文化、传统民俗、民族传统文化、社会发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音乐的艺术品质与时代内涵,从不同视角更好地理解音乐。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文化;人文;环境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6-0-02
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感受和谐音符,更好感受音乐艺术性特征。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需要更加注重挖掘音乐艺术性特征,结合不同文化、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认识音乐文化。由于音乐的艺术性特征主要体现在音乐文化、民族音乐、传统民俗音乐等方面,所以需要从这些方面探究如何更好基于素质教育开展高校音乐教育。高校音乐教育中,需要从地域性、人文性、民族性等方面感知社会音符,进而体验音乐艺术性特征,更好地挖掘音乐的各类艺术性特征,促进学生人文素质与综合素养发展。
一、基于素质教育的人文性特征
人文性特征包含地域性和民俗性两方面。地域性主要是体现为地域人文与地域风情,能够表现出不同地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从地域性看音乐风格特征,主要有沉稳、激情和欢快等[1]。高校音乐教育中可以根据音乐地域性特色,与其中所展现的人文性特征进行融合,开展各項教育。不同地域的人对于音乐理解、音乐展现有所不同,很多表现为对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的赞叹,所以在音乐艺术性特征上表现为环境和人文两方面,高校音乐教育中也应该从这两方面进行教育。比如:北方民歌特点为豪放和粗犷的,就像其所处的高原与山川一样,很多歌曲听起来像嘶哑的吼叫,这种原始的声音呼喊出过去真实的生活;南方民歌与之相反,在细声软语间可以映衬出清秀的山峦,这类民歌将生活感触化作在小溪与山间跳跃的音符与悠扬婉转的旋律;当我们听到这些音乐时会不自觉地与环境对应。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民俗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从音乐的视角看待民俗音乐主要是体现出古典艺术气息,渗透着民族精神,具有传统型的艺术特征。在传统生活与很多农村地区,每逢重大节日或者红白喜事,会演奏不同的音乐,比如一些地区在除夕、正月十五、七月十五等特殊日期都会演奏不同的音乐。高校音乐教育中,可以根据音乐的民俗性特征展开教学,引入相关的音频、视频与图画等,创设形式多样与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
二、基于素质教育的民族性特征
民族音乐在传承与发展中,不仅丰富了当代音乐的内容与形式,而且对于当代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民族音乐渗透着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表达了民族的意志与民族的追求,对于当代音乐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基于素质教育的高校音乐教育中,应该根据民族音乐的相关内涵,融合民族精神、民族情怀与民族追求等,引入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更好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
高校音乐教育中,应该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艺术有机地融合起来,音乐丰富的资源内容,提高民族音乐的教育效果。比如,我国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其核心来源于我国传统的越剧,一般是通过传统戏曲进行表演,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俞丽娜利用小提琴和二胡对其进行演奏与创作,通过两者的融合,将西方音乐与中华传统民族音乐融合起来,跨越了两者的界限,发挥中西方乐器的优势,使得这首乐曲变得更为婉转动听。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国民族传统音乐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既可以利用传统乐器演奏,也能够运用西方乐器演奏。以民族传统音乐为核心,利用现代乐器演奏和创新,能够更加符合大众审美与大众口味,借助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发展,可以更好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有利于提升民族凝聚力,激发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发展民族音乐文化。
三、基于素质教育的和谐美特征
和谐指的是在社会中各类积极向上的因素互相融合,能够促进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和谐美也是高校音乐教育需要挖掘的一大特征,在音乐教育中需要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从自然生态、环境、人文和文化等方面挖掘和谐社会的相关因素,推动生态和谐、人文社会和谐、社会多元和谐等,音乐教育在其中发挥引导正确思想意识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和谐美的特征:一是融入生态、人文与社会环境等因素,在促进社会美的条件下形成音乐素质教育的目标,从而更好地满足高校学生在人文情感体验方面的实际需要,有效在多元化氛围中开展音乐教育;二是有效展示人文情感与人文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结合各类音乐资源感受民族音乐的品质,感受音乐中渗透的民族精神,从而促进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积极的正能量,为构建和谐社会打好基础;三是积极拓展音乐教育中社会美的认知视角,引导学生更好认知社会美。
四、基于素质教育的人文美特征
人文美指的是社会人文环境中所蕴含的内在美,一般体现在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感方面:人文精神主要是能够促进人的内在精神情感发展,人文情感是内心世界的情感表达方式[3]。在高校音乐教育中,除了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与音乐核心素养等目标之外,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而人文性特征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好地让学生认知音乐人文美的特征,有效陶冶学生的内在情感,有效促进学生心理成熟与心理的发展。
高校音乐教学除了需要落实以上教学目标,还应该将拓展学生的音乐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创设美好环境等有机结合起来,更好构建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感知美的能力,让学生更好挖掘与明确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应该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艺术,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心理感知,让学生能够从心理层面更好探究音乐教育中蕴含的社会性艺术,更好构建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更好成长与全面发展,提高高校音乐教育效果。
五、基于素质教育的生态美特征
高校音乐教育中除了具有以上艺术性特征,还具有生态美的艺术性特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做工作,而促进社会环境和谐发展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生态建设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挖掘与发展艺术性特征,也可以将社会环境因素作为其中的重点,将环境中的生态美作为关键因素,更加重视社会环境陶冶人的性格品质、促进内心健康发展、促进形成积极的社会情感,让社会生态与社会心理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情感素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将生态文化的相关内涵融入其中,生态文化是社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促进人类生活方式转变、构建和谐社会精神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力,比如应该加入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要素,使之高校音乐教育体现民族精神与民族内涵,构建音乐教育新生态。
六、基于素质教育的实践性活动
为了更好地挖掘与运用以上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高校音乐教育中还需要基于素质教育开展各类实践性活动。实践性活动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能够让学生更好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能够让学生更好完善舞台形象和提高艺术表现力,能够让学生更好提高组织与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发展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进取心,更好形成爱国主义思想观念。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积极地展现自我,更好发挥学生的编排、舞美、摄影和演说等方面的优势,锻炼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等,展现学生的风采。在研究调查中也可以开展各类艺术实践活动,比如走进偏远地区进行公益演出、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等,还可以通过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推动高校音乐课程的建设,讓音乐课程更加科学与完善。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是基于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探讨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在研究和明确高校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结合高校学生的音乐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通过音乐丰富的资源,探究基于素质教育的高校音乐地域性、民俗性、民族性、和谐美、人文美、生态美等艺术性特征,并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性活动更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高校音乐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红.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分析——以素质教育为背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1):171-173.
[2]焦珂.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分析——以素质教育为背景[J].传播力研究,2018,26(14):208.
[3]张艳.基于素质教育理论的高校音乐教育研究[J].艺术品鉴,2019(12):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