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艺术在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的重要意义

2020-11-16肖红艳

艺术大观 2020年26期
关键词:美术课程学前教育

肖红艳

摘 要:美术是不可缺少的课程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对一个人成长的基本学习要求。在这个总要求下,“美”的发展,即提升审美是通过美术课程实现的。在当下,美术学习、提升学生审美要从小抓起。本文通过探讨将民族艺术与学前美术教育的融合,分析了民族艺术融入学前美术课程的必要性,着重讨论了民族艺术对于学前教育中美术课程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民族艺术;学前教育;美术课程

中圖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6-0-02

民族文化要得到传统和发扬,就必须将其融入教育,从根基抓起,教育是承载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桥梁。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学习美术使得学认知事物的“美”与“内涵”不仅如此,美术课程形式多样,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审美,还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当中体验色彩与搭配,体验民族精神,提升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的同时,提升民族自豪感,与此同时理解文化多样性。美术学习不及能够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其中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丰富我们的人格。同时,美术学习种类多,美术与艺术文化相结合时会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带给我们更多的学习可能性。

一、民族艺术融入美术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文化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传统文化在当下已经不能成为主流,西方的思想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此种现象,人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此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造成了影响,西方思想文化无孔不入,对我们的文化进行渗透。文化碰撞是必然的,但是在碰撞时要分清机遇和挑战。尹少淳曾经提出,目前我国年轻一代对于我国文化的认识水平不足,认同感很低,所以在多元文化趋势中,有必要强化民族文化教育。所以,民族艺术走进教育领域是必要的。

(一)国家政策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长远文化发展战略。会议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提出了为推动社会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文化强国”目标的提出,掀起了文化复兴与发展的热潮。在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颁布,明确提出要将民族文化与全区学前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从根本上推动民族艺术文化的继承与传承[1]。《意见》还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应该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从启蒙教育到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个领域。对于构建中华文化课程体系,把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各个阶段、与人民生产生活紧密结合,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我国对于民族文化继承高度重视,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传统的民族艺术,如果走进课堂就可以更好地得到继承和发扬,如果能够与美术课程完美结合,并且在学前教育中的得到落实,必然是民族艺术发展传承的最好方式。

(二)儿童认知规律的要求

民族技艺的创作主要源于生活,所以艺术作品多数比较直观,反映了生活中的某些事物。劳动人民在创作的时候,不仅会对照真实的事物进行刻画,也会对一些虚无缥缈的事物进行刻画,例如某个生产过程。具象事物的表达几乎是凭借劳动过程中他们对所接触的实物的记忆刻画,这实际上是一种直觉反应,直觉表达。西方曾有艺术家说“艺术即直觉”,人类的艺术感觉与生俱来,对事物的认识,是人类的情感表达体现,也是人类本性体现。所以,如果能够从民族艺术的创作去理解儿童的“艺术品”引导儿童的艺术创作,不仅能够释放孩子的创作欲望,也能够更好地引导儿童理解祖国文化的丰富性,理解艺术的价值,从而增长他们的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2]。

(三)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需要

教师的工作中最主要的就是把自身的知识文化传输给学生,利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在传统文化继承方面,教师是民族文化的接班人更是传递者。幼儿教师除了对孩子的认知规律、学习规律的掌握,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专业水平。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如果仅仅掌握传统的得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式得不到创新,那么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相反,如果教师能够掌握一些民间艺术。民族艺术,并且将其融入美术课堂中去,那么美术课堂就真正实现了价值。上文我们提得到,民族艺术是符合孩子认知规律的,所以将民族艺术融入美术课堂教学,可以丰富课堂知识,此外还会增加孩子的兴趣。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积极学习民族艺术,让民族艺术走进课堂。民族艺术可以武装教师,增加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是合格的教不一样的指导,让他们了解艺术的价值,知道民族艺术与美术课程结合的方法,在学习中增加乐趣。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是教育事业的灵魂。

二、民族艺术对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意义

民族艺术承载了民族文化,艺术形式和表达都经历了历史的甄选和沉淀,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优秀的文化是值得传承的,甚至可以说是必须传承和发扬的,这是对国家对世界的责任。身负传承使命的我们,必须找到最好的方式方法,使得民族艺术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传承的延续性。美术课程多种多样,将传统的民族艺术与当代美术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给美术课堂带来了无限可能。

(一)中国画艺术培养儿童艺术敏感性

中国画不仅在国内具有很高的地位,在世界上也具有很高的地位。中国画呈现了中华艺术的传承,体现了中国历史长河中古人的思想文化,反映了时代,反映了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3]。国画艺术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追捧和喜爱。因此培养学前儿童国画艺术,在了解艺术的优秀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可以提高孩子们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孩子掌握了一定的国画技巧,不仅能够提高艺术欣赏能力,还能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笔墨之间的传情达意,不仅考验了孩子的耐性,也丰富了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孩子们对艺术的敏感性得到加强。

(二)工戏艺术增强儿童民族自豪感

这里所讲的“工戏艺术”即皮影戏。皮影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皮影戏的表演方式是,艺人幕后操控皮影,同时唱一些自己创作的曲调,使小的舞台形成,以小剧场形式吸引更多人的参与。接地氣的台词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使人倍感亲切。皮影戏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艺术方面,更体现在对常理的突破和创新,皮影戏是人们生活态度的反应,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瑰宝,蕴含独特的民族技艺和精神。儿童在接触和学习皮影戏时,会对皮影戏的历史和其中蕴含的精神有所料了解,从而对民族艺术有了更高的认同感。增强认同感的同时,也就增强了民族自信,美术课程的目标不仅实现了学生对美术技能的掌握,还实增加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述,使学生更加热爱美术课程,更加热爱民族文化。

(三)剪纸艺术增强儿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剪纸艺术是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族艺术,无论在外形表达还是蕴含的精神气度都是人们对于社会、对于社会的认知和态度。在对学生学习剪纸时,运用剪刀和纸为材料,融合自己的和想象加工成不同的风格[4]。通过剪纸,学生不仅看到了多姿多彩的世界,了解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剪纸艺术,是一项独特的艺术,不同于书法绘画,剪纸艺术是立体的艺术,是更具发展多样化的艺术。剪纸艺术从民间而来,如今民间还有很多剪纸艺人,如果能让剪纸艺术走进学前教育美术课堂,邀请民间艺术家参与讲授,必然会达成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中就可以接触到这样独特的艺术,并且能够跟随专家去学习,必然会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剪纸艺术的融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很好的效果。剪纸艺术承载了民间艺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剪纸艺术走进课堂,必然将这种美好的向往带进课堂,所以说剪纸艺术很具有感染力,必然会提升美术课堂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将民族艺术与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相结合的方式传承民族艺术。民族艺术的传承的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教育作为传承的纽带充当了重要角色,民族艺术范围很广,内涵很深,不仅仅是本文提到的国画。剪纸、皮影戏等,它涵盖了千千万万的民族瑰宝,包括了风土人情,涵盖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美术课程刚好具备了能与民族艺术衔接的特征,所以,让民族艺术走进美术课堂是很好的传承方式,也强大了美术学习学科体系,同时本文从学前教育角度出发,学前儿童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却也是最重要的教育,从孩子抓起,让民族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是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冷金鱼.浅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与民间艺术的结合[J].文化产业,2019(12):54-57.

[2]王春哲.民族艺术在高职学前教育美术中的意义[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0):193-194.

[3]易玲萍,赵芳芳.浅谈民族艺术在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的重要意义[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11):118-119.

[4]李云霄.幼儿园民族美术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美术课程学前教育
新课标下美术课程教与学的探索与研究
素质教育下中小学美术课程开设的作用
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