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楚文化影响下的湖南水彩与齐鲁文化影响下的山东水彩比较研究

2020-11-16成小平

艺术大观 2020年25期

成小平

摘 要:湖南和山东在水彩艺术创作方面都是大省,各有千秋,风格各异。整体而言,湖南水彩洒脱空灵,山东水彩温柔敦厚。本文试图以湘楚文化影响下的湖南水彩与齐鲁文化影响下的山东水彩做个比较研究,通过分析地域文化、性格特征、地理环境以及师承关系等等做对比研究,找出形成不同风格形成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湖南水彩;湘楚文化;山东水彩;齐鲁文化

中图分类号:J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5-00-04

湘楚文化以老庄为典而齐鲁文化以儒学为范;湘楚文化以虚无为基齐鲁文化以实际为务;湘楚文化以诗性审美为追求而齐鲁文化以政治伦理为纲纪;湘楚文化倡开拓而齐鲁文化讲守成;湘楚文化爱霸蛮而齐鲁文化好中庸;湘楚文化谈自由而齐鲁文化尚规范;湘楚文化有飘逸之诗风而齐鲁文化有质朴的文气,孔子编《诗经》开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屈原写《离骚》首起浪漫主义的帷幕。湘楚文化影响下的湖南水彩洒脱空灵、逍遥自在、散淡适意、精神上向内心归宿,色彩上雅俗共赏,技法共神韵齐飞,画意与诗境一色,如小家碧玉,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山东水彩温柔敦厚、朴实厚重、造型严谨、色彩厚重、费力写实、行中庸之道、出典范之作,似山東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湘楚文化与齐鲁文化一南一北,两种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就水彩艺术而言形成了湘楚文化影响下的湖南水彩,以黄铁山、刘永健等为代表,有着洒脱空灵的风格;齐鲁文化影响下的山东水彩,以陶世虎、王绍波等为典型,有着温柔敦厚的格调。因此, 只有从湘楚文化和齐鲁文化这一视角切入, 以湘楚文化和齐鲁文化作为艺术参照系, 我们才能破译湖南水彩和山东水彩创作中的全部艺术密码, 并对这种艺术现象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审美观照和审美把握。湘楚文化对湖南水彩画家的影响,齐鲁文化对山东水彩画家的影响都是全方位的,思维方式、艺术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艺术语言无不带有湘楚文化和齐鲁文化的烙印。

运用社会学研究艺术学的奠基人泰勒(Taine)早就总结过一条法规:“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由心境和四周的习俗所造成的一般条件所决定的”,这“一般条件”造成所谓精神的温度,而这精神的温度能够影响艺术的发展,其意义正如物理的温度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这种精神温度有三种因子——种族、气候、时代——也可以说是现有的文化产物的总和。泰勒的这种观点对于我们研究山东和湖南的水彩艺术有着重要启示。

山东和湖南两个水彩大省之所以有着温柔敦厚与洒脱空灵的不同风格,究其原因,有如下四个方面值得探讨:

一、地域文化差异

(一)湘楚文化夯实了湖南水彩的基础

具体而言,湘楚文化成长于三湘四水,精神内核包括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变革精神;兼收并蓄、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吃得苦、霸得蛮的人生态度和浪漫主义情怀。湘楚文化薪火相传,经久不息、承上启下, 继往开来,给湖南水彩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艺术领域,湖南水彩画家们秉承湘楚文化精神,不断求新求变,最大限度地扩大了水彩画的艺术表现力,充分发挥水彩画的独特魅力,形成了形式新颖、意境深远,清新灵秀富有诗意的风格。画家们走遍三湘四水,画遍了烟波浩渺的洞庭风光,神奇秀美的武陵美景,苗家集市的喧闹,边城小寨的迷蒙,江华林场的空谷叠翠,把深深爱恋的乡土风情,以水彩语言的“自由性”“表现性”传达了画家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感悟,几十年孜孜不倦的努力,湖南水彩以湖湘文化精神激励自己,承前启后开拓创新,逐渐形成了“水彩湘军”的局面。

(二)齐鲁文化丰富了山东水彩的底蕴

齐鲁文化影响下的山东男人,以“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主导人生,顶天立地、“忠孝节义”、长幼有序。以仁为本, 以德为美, 以孝为先, 以和为贵, 以礼为范, 以“中庸”为准, 以“三纲”为模,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为序,以阴阳和谐为基本准则,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齐鲁文化具有极其丰厚的思想内涵,并且数千年来始终保持精神活力。山东妇女亦能吃苦耐劳, 任劳任怨, 贤良守节, 忍辱负重, 尊老爱幼, 团结互助。双手既能拿烧火棍和擀面杖,撑起千家万户的“半边天”;也能拿绣花针,绣出精彩绝伦的佳作。

在艺术领域,山东水彩画家们秉承齐鲁文化精神,修身齐家,止于仁游于艺,运笔如神,透过层层水色,尽精微致广大,以最真挚的感情表达对博大深邃的齐鲁大地的热爱,雄浑壮丽的高山,苍茫厚重的雪景,画家们尝遍中西绘画技法,博采众长,形成了山东水彩凝重雄浑、质朴典雅、宁静致远、温柔敦厚的风格。

(三)岳麓书院与稷下学宫文化传播

湖南有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这里是湖湘理学文化的摇篮,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吾道南来原是廉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彰显着湖湘人的文化自信。岳麓书院在中国书院史上享有相当高的地位,培养了大批赫赫有名的人才。湖湘人身上既有楚文化的浪漫色彩,也不乏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政治情怀,注重躬身实践,尊崇经世致用。湘江北去,岳麓书院传承千年,弦歌不息。其实大国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的崛起,而在于文化的崛起,岳麓书院研究和传播湖湘文化,重视国学、重视我们自有的传统文化,修复快要被割断的文化脉络,找回曾经的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化走向自强。

山东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姜太公、管子、齐桓公、晏子、孙武、孙膑、邹衍、荀子;周公、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墨子、孟子,承上启下, 继往开来。

两千三百多年前山东就有了“稷下学宫”。稷下学宫礼遇各地人才,有志之士云集响应,学者自由发展学派,平等参与,百家争鸣,学术思想繁荣,是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融汇诸子百家,各种文化进入一种既高度自由又高度精致的和谐状态。余秋雨评论世界文化,很多文化自由而不精致;又有很多文化精致而不自由。稷下学宫以尊重为基础统一了这两者,形成“和而不同”的壮阔合力,使中华文明进入了世界文明史上极少数最优秀的文化之列。

岳麓书院与稷下学宫文化传承代代相继,不仅保全了传统文化,这种精神无疑影响了文学与艺术领域,以水彩为例,湖南水彩以王正德、殷保康、朱辉、张举毅、黄铁山五老为首,后面李水成、陈飞虎、刘永健、戴小蛮、坎勒、蒋烨、段辉、洪琪相继在全国美展不断亮相,所带本科生、研究生更加不断壮大湖南水彩的力量。

山东水彩以晏文正先生的水彩开端,以吕品为会长,靳涛、陶天恩三人为副会长,宋守宏为秘书长,以陶世虎为首,以王绍波为领,聚集了陈锡岩、高东方、于炳强、王迪、王海涛、刘建东、刘慨、王力克、单虹、章力、张宁等等水彩干将,他们重实际、求写实、尽精微、致广大,以现实主义绘画为主,画风沉稳、豪放真挚、水色润泽、彩韵灵动、画面朴实厚重、气象苍茫、温柔敦厚。

(四)民俗差异

湖南民间工艺发达,湘绣、醴陵釉下五彩瓷、土家织锦、苗族银饰、宝庆竹刻、小郁竹艺、长沙棕编、马王堆漆器、帛画等等美轮美奂;湖南花鼓戏、祁剧、滩头年画家喻户晓;摆手舞、蚕灯舞,新化山歌大放异彩。建筑艺术方面,湘西创造了独特的建筑,如堂屋、火塘、门扇、窗棂、柱头、天花板等,湘西民居在我国的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最能代表地域文化。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聚族而居,奉祖为吉;营地制宜,就地取材;崇尚自然,天人合一。建筑布局體态自由、秩序明确;遵循自然、巧于取舍;开合有度、公私分明。

山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间文学艺术、民间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山东出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说明山东文化之厚重。比如年画就有高密扑灰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潍坊风筝名重一时,鲁北地区的剪纸美不胜收;吕剧,山东梆子,山东柳琴,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百花齐放;济南的相声,泰山皮影,莱芜梆子,临淄蹴鞠大放异彩;淄川聊斋俚曲,潍坊地区的茂腔,商河、海阳的秧歌各美其美;潍坊布老虎,高密、惠民的泥玩具,鲁西南彩印“鲁锦”、聊城工艺葫芦、曲阜楷雕,众多艺术品美美与共;即墨、胶州、福山等地的果模、面模栩栩如生;鲁西南的斗蟋蟀、斗羊,郓城、梁山、鲁西北一带的民间武术等也是热闹非凡。全国有四大民间传说,山东就占了三个:孟姜女,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山东独占鳌头。

这些民俗文化都进入了水彩画家们的视野,有人还做了专项研究。湖南的王锡忠就以湘西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湘西风土人情作品,风味十足、飘逸灵动;李春祥的湘南风情系列平凡中见奇特,细微处见神韵。山东王绍波的沂蒙系列写生色彩雅致、技法独特,彰显了沂蒙山水特有的韵味;陶世虎雪景系列,沉雄深邃、凝练厚重,体现了北方山野的地域特征和人文情怀。还有很多作者对本地民俗研究深入,这里不一一列举。

二、性格差异

民众性格和艺术特征这三者之间, 有着潜在的逻辑关系。

(一)湖南人性格特点对湖南水彩的影响

湖南人祖祖辈辈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湘楚文化,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风采在华夏文明中传承不息,光耀千秋。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谓霸蛮之开端;谭嗣同救亡图存,毛泽东星火燎原,湖南人还有“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博大胸怀, 也有“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英勇无畏… …这些事迹显示出湘楚文化独特的精神魅力,彰显了湖南人的霸蛮性格,傲气与锐气兼具,志气与义气并存, 敢于指点江山、物议朝野,有舍我其谁的品格与个性。湖南文学和造型艺术就是在这种人文环境的浸润和熏陶下, 形成了极其独特的品格和个性。他们具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理想追求, 政治上建功立业、天下为公;崇尚科学、无私奉献、质朴淳厚、以民为本,自觉地将振兴中华、强盛湖湘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是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湘楚文化精神内核之所在。

湘楚文化求新求变的主变精神贯穿始终,历代湖湘人都有一种勇往直前的“主变”精神, 老子五千言都是“变”的哲学;屈原励精图治,想力挽狂澜;湖湘学派的开创者胡安国、胡宏父子“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 常若痛切于其身, 虽数以罪去, 其爱国忧君之心, 远而弥笃, 每有君命, 即置家事不问。”期望通过变革图强来收复中原, 保国安民宋室半壁江山。王夫之在焦虑中探索,在现实中变革,与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一起力纠王学空疏之风,以修正程朱理学、恢复传统经学来挽救明王朝的覆亡。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激励人们通过变革应对西方坚船利炮的挑战;曾国藩、左宗棠等创办了安庆军械所福州船政局,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科学著作。历代湘楚人士都在变革图强。

就水彩艺术而言,求新求变,李水成、坎乐等在新材料探索方面取得了成效,戴晓蛮、唐晓明、戴永强等在新技法探索上不断创新;段辉在抽象绘画方面步步为营;刘顺湘的堪培拉特色;李春祥、蒋烨等宏大人物场景营造;刘永健的“水韵”,王礼的“彩韵”各领风骚;黄铁山带领中国水彩走“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文化特征的水彩画”道路。

(二)山东人性格特征对山东水彩的影响

而山东人在齐鲁文化的影响下,继承“周孔遗风”, 大多谦逊有礼、勤俭朴实、乐善好施,人多读书,士风彬彬,贤良宏博;造就了忠实厚道、豪爽豁达、吃苦耐劳、扶贫济困等“孔颜人格”形象。这种文化的印记深深印在言谈话语、举手投足、待人接物中。另外山东人富有牺牲精神和进取精神,这是齐鲁文化对山东人的另一层影响,山东人本性仁厚,对上忠诚,对前辈孝敬,对朋友义气。山东人讲究立德、立功、立言。君子以自强不息。故文辞析理精深,不偏不倚,温柔敦厚,艺术上追求尽精微,致广大,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朴实厚重、艺如其人。陶世虎水彩精微细致、王绍波水彩无与伦比、宋守安意在苍茫、鈡擎国追求厚重、丛如日写实写意并举、高东方求新、谢秋求变,不一而足。

三、地理环境差异

艺术风格的必然性, 也潜藏于自然环境之中。刘师培总结地理环境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大抵北方之地,水厚土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民尚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

(一)湘楚地理环境对湖南水彩的影响

湘楚属于南方之地,地理环境复杂,有平原、高山、丘陵等,大起大落,自然景观奇幻多变。北有长江天堑相隔,南有五岭山脉阻挡,西接黔蜀,峻岭巍峨,周边群苗所居,整体看是四塞之地。但三湘四水温暖的气候,低湿的土地,繁茂的草木,山清水秀,生活在其中的人富于幻想, 豪爽热情, 富有诗意。所以文艺思想方面,趋于唯美的浪漫主义,自创风气,自辟蹊径,悄然独立。在文学艺术世界多表现“桃花源”的境界,有着非常鲜明的浪漫情致。丰富的地理环境对民众性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影响了楚民的审美和思维方式。这种浪漫情致的艺术以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屈原的楚辞为代表,湘楚文化就这样植于了浪漫情致的文化基因。

事实上, 中国水彩的“湖南现象”本身就是一个色彩缤纷的湖湘文化世界, 里面的艺术思想,创作手法, 都得从湖湘这块人杰地灵的三湘大地谈起。从创作题材来看, 湖南水彩关注的是三湘四水的淳厚与美丽, 艺术的聚光点始终停留在对人的终极关怀这一层面,水彩创作上深深地溶入了生命意识的美丽风采。

湖南中青年水彩画家刘永健、蒋烨、戴永强、戴小蛮、段辉、冯淇、李春祥、王礼等以纯水彩画为主,他们水彩技艺高超,技法全面,湖南水彩画体现出很强的“水彩”语言特色,水色饱满润泽、透明轻快,追求水、色、形与用笔的完美结合。耳浴目染于深厚的湖湘文化中,造就了湖南水彩画家较高的审美修养和绘画格调,刘永健的水彩作品典雅、精致、简淡,传达出浓厚的文人画气质。张小纲、段辉、肖振中、戴永强等水彩画家,在审美观念、题材选择、表现技法上既有新的追求又有湖南水彩的相似性,这些特质赋予湖南水彩画空灵洒脱烂漫潇洒的地域特性。从构思层面来看, 湖南水彩的创作也典型地体现了湖湘文化的本土特色,展现了麓山摇曳多姿的浪漫山花, 画面描写湖南风土人情的特有韵味,流淌出浓浓的乡土气息,创作思维方式都是以本土为基础的。[1]

(二)山东地理环境对山东水彩的影响

山东属北方之地,水厚土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所著之文记事析理,其文学境界温柔敦厚,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齐鲁大地这方“水土”特点鲜明:大海绕东边、西望中原、北接燕赵、南傍徐淮,兼有南北、海陆各种优势,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地形多样,应有尽有:山地、丘陵、平原、洼地、湖泊、海洋一应俱全。《史记· 货殖列传》记载:“齐带山海, 膏壤两千里, 宜桑麻” ,为人类在衣、食、渔、盐和交通等方面提供了便利。富饶美丽的齐鲁大地,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知礼谦逊、习俗节俭、人多读书、士风彬彬、文辞朴实、豪爽大气。山东特殊的地理环境同样影响了山东水彩画家们的审美观念、题材选择、表现技法,风格上有相似性的一面,有朴实厚重、温柔敦厚的地域特性。从题材选择来看, 山东水彩的创作也体现了齐鲁文化的本土特色,沂蒙山区的瑰丽多姿, 东临碣石的雄伟气魄,繁忙的渔港,宽阔的平原,都在山东水彩画家们的笔下徐徐展开。齐鲁大地的自然环境,也是造成山东水彩艺术温柔敦厚风格形成的一个原因。[2]

四、湘楚文化与齐鲁文化的共同特点

湘楚文化与齐鲁文化尽管各有千秋,但也有共同特点,都是以天人合一、阴阳和谐为最高境界。

《易经》曰:“陰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就是说宇宙间一切都是相对的组合,阴阳不和便孤阳不长,孤阴不生,无论物理世界及人事,都离不开中和,儒家的中庸之道就是从这个道理产生的。体会这个矛盾组合,而明天地所造,只有阴阳两个力量,没有人在造就。阴与阳相互联结、依存, 舍阴无阳, 舍阳无阴。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 认为万物包含着阴阳两个对应的方面。庄子曰:“阴阳者, 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

“天人合一”的观念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理论概括。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是心物一元,使人的精神与自然相融合,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儒家一贯重视人与天地自然界的和谐共济问题, 并不断探究天地自然界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论语· 阳货》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即天的运行是自然而然的, 大自然中的百物, 其生长也是自然而然的。因此, 大自然是一个和谐整体。

阴阳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了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阴阳调和, “内外调和, 邪气不能害”, 表明人身体健康没有疾病;当失调或失和, 则意味着人身体不正常有疾病, “阴阳离决, 精气乃灭”,表明人将病变。因此, 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是调整失衡的阴阳,“阴病治阳, 阳病治阴”,把受到破坏的生理机能恢复到阴阳平衡协调状态。

同理可得,绘画的灵魂亦是阴阳互动、虚实相生、明暗相依、冷暖相对、协调统一、和谐是绘画的基础和底蕴。因而不管是湘楚文化影响下的湖南水彩,还是齐鲁文化影响下的山东水彩,画面意境总是以天人合一、阴阳和谐为最高境界。水彩画家们得于心,传于手,挥纤毫之笔,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千里在掌,气交冲漠,与神为徒,不知其然而然也,神真而圆,神和而全。故古人云:“画者圣也。”

五、结束语

湘楚文化影响下的湖南水彩与齐鲁文化影响下的山东水彩虽然风格各异,各有千秋,但他们都展现了祖国大地的多姿多彩,不管是洒脱空灵的湖南水彩,还是温柔敦厚的山东水彩,都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一起繁荣了祖国的艺术,展示了艺术的多样性,彰显了地域文化的自信。

参考文献:

[1]龚力.湖南水彩画表现风格探析[J].艺术教育,2013(03):136-137.

[2]于婷婷.山东水彩画审美特征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