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动摄影的拍摄技法
2020-11-16卢超逸王子萍林媛
卢超逸 王子萍 林媛
摘 要:运动摄影是以运动事物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摄影题材。 近二十年里,在影视拍摄和新闻取材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尽管有些电影为追求感官刺激将而采用运动摄影导致画面缭乱,但也有许多影片和新闻恰如其分地运用了运动摄影,增强了其内涵的表现力。运动摄影的广泛应用也进一步地促进了新的拍摄技法的演绎和诞生。因此,对其拍摄技法的探究是十分具有意义的。
关键词:运动摄影;拍摄技法
中图分类号:J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6-00-02
运动摄影按照表现方式的差异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类是捕捉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清晰形象,又称抓拍,它在事物的运动过程中完成形象的捕捉,是摄影快速高效影像记录能力的巅峰体现,是摄影相对于其他造型艺术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所在,绝大多数的运动摄影都是这种类型;另一类是刻意形成运动事物的虚化形象,产生独特、新奇的视觉效果,它一般作为特殊的表现手法。
一、运动摄影的创作原则
运动摄影的创作原则是运动摄影创作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基本准则和规范,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熟悉对象
摄影所惯常呈现的是静态的事物,运动事物的拍摄不仅对摄影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给取景、构图、摄取带来了诸多难题,因此运动摄影往往呈现出较高的失误率。熟悉拍摄对象是提升运动摄影成功率的有效手段,拍摄者对拍摄对象越熟悉,就越能做出准确的预判,越能保证拍摄活动的从容不迫。[1]
(二)拍摄迅速
运动摄影捕捉的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一瞬,因此拍摄者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完成摄,而且很多情况下,运动事物的某个特定瞬间是不可复现的,拍摄者对运动造型的捕捉仅有一次机会。因此,运动摄影以抓拍为基本拍摄手法,区别于其他大多数题材的“景等人”,它的拍摄体现出“人抢景”,运动的被摄对象对拍摄者实施摄影活动的速度提出的很高的要求。迅速拍摄既涉及理念层面,也涉及实现层面:一方面,拍摄者要具备超乎常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能够敏锐地发现摄影题材、察觉拍摄对象,然后快速地构思、果断的决策;另一方面,拍摄者要迅速地取景、构图,娴熟的进行技术操控,从拿起相机到按下快门几乎是一个条件反射般的动作。[2]
(三)展现动势
运动摄影影像的特质在于一个“动”字,特质也在于一个“动”字,是运动赋予这类影像独特的意蕴和魅力。就造型层面而言,所谓运动摄影的影像是颇具运动感的影像。这样,影像能够形成运动感便成为衡量运动摄影成败最重要的标准。
二、运动摄影的拍摄技法
(一)器材选择
运动摄影对摄影设备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拍摄响应、快门控制、镜头焦距和口径方面。
第一,运动摄影要求相机的响应时间必须很短。相机的响应时间越短,拍摄者捕捉运动的时间把握越准确。
第二,运动摄影要求相机具有比较完备的快门控制功能。拍摄者对快门的控制直接影响运动事物在影像上成像的清晰程度,因此相机应当具备手动曝光或快门优先曝光等确保拍摄者对快门速度控制主动权的功能。
第三,运动摄影对镜头的口径和焦距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运动摄影通常需要较高的快门速度,即快门打开的时间很短,为保证充足的曝光量,镜头的口径必须足够大;另一方面,运动摄影通常要与拍摄对象保持较远摄距,为了保证影像中主体形象的尺寸,镜头的焦距必须足够长。
(二)拍摄位置选择
拍摄位置即拍摄者持控摄影设备进行摄影活动的地点。为了保证运动拍摄对象影像的清晰、构图的适当,运动摄影拍摄位置的选择往往更具意义。运动摄影拍摄位置的选择一般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摄距适当。摄距是指拍摄位置与拍摄对象的距离,摄距过远难于保证主体形象的尺寸,不利于展现细节,对镜头的焦距要求也会提升,随之而来的就是取景构图难度的增大,而摄距过近则容易影响被摄对象的运动或受到被摄对象运动的干扰。
第二,角度适当。这里的角度是指拍摄方向与被摄对象正面方向或运动方向的夹角,角度的选择直接决定影像是否能够反映运动对象最有色彩的一面。对于绝大多数运动事物而言,其最有特点的一面往往是前进方向的斜侧面。
第三,动作适当。被摄对象在运动过程中的形象常常是不断变化的,那么拍摄位置应当贴近它最有典型性的动作施展的位置。例如,径赛中的终点线位置、行进方队靠近主席台的位置等等。
第四,背景适当。背景是衬托画面主体的有力元素,因此拍摄位置的选择还应重视背景的选择,背景的形式要能够凸显运动事物的形象,让动体脱颖而出,最好是还能够与事物的运动形成联系,衬托事物的运动。
(三)运动效果控制
快门速度与动体影像效果紧密相关。由于被摄物体具有多种形式,因此,其运动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差异,然而,这些被摄物体的运动方式均存在一个共性,即动体。拍摄动体时,快门速度的运用共存在几种情况:
第一,具有相对较快的快门速度。
第二,具有相对较慢的快门速度。
第三,快门速度相对而言比较适宜。
由于动体运动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三種快门速度的具体情况也将在一定范围内有所差异。
运动摄影如果要捕捉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清晰瞬间,一般要采用较高的快门速度,拍摄对象的运动的速度越快,凝固其运动所需的快门速度也就越高,需要指出的是此处拍摄对象的速度是拍摄对象形象相对于影像画幅的运动速度,而不是拍摄对象自身的运动速度。现代专业级数码相机的最高快门速度都能达到1/4000秒乃至更高,这给予运动拍摄者以较为宽松的空间,采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可以有效地保证影像的清晰。
运动摄影如果要形成事物具备动感的虚化状态,一般要采用较低的快门速度,快门速度越低,运动事物形象的虚化轨迹越明显。然而,随着快门速度的降低,影像曝光量增大,相机的稳定程度便难以保障,因此降低亮度和稳定持控是低速拍摄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运动取景拍摄法
运动取景拍摄法即在运动摄影活动中采用的特殊拍摄方法,这些方法并非明确的规范或准则而更像技巧和经验,常用的运动拍摄法主要包括跟随拍摄和等待拍摄两种基本的方法。
跟随拍摄即使拍摄设备与被摄对象同步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进行拍摄,它包括转动跟随和移动跟随两种方式。转动跟随即拍摄者和设备所处的位置保持不变,拍摄者的身体或三脚架云台随着被摄对象的运动进行转动以保持拍摄方向始终对准被摄对象,并在转动过程中进行拍摄;移动跟随即拍摄者和设备与拍摄对象同步運动并在运动过程中进行拍摄。
等待拍摄即设备的拍摄方向对准运动事物运动将经过的位置等待对象运动到位后进行拍摄。这种拍摄方法可为拍摄者提供较长的准备时间,在拍摄过程中设备无须运动,这些都是保障拍摄质量的有利因素,但是这种拍摄方法仅适用于运动方式和路径可预见的事物,一旦事物运动未按预期进行便无从进行拍摄。
(五)运动对焦控制法
运动摄影需要在被摄对象运动过程中完成对焦控制,这对拍摄者的观察和操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运动摄影对焦方法可一定程度提升对焦的准确性。
第一,最大景深法。最大景深法即将相机置于最大或较大的景深模式确保将被摄对象的运动轨迹涵盖在景深空间内以保证对焦的清晰。在设备层面,实现较大景深可通过采用短焦段镜头、尽量增大摄距或缩短焦距、尽量缩小光圈,如果设备带有大景深或超焦距模式的功能也可充分利用。
第二,定点对焦法。定点对焦法即在被摄对象运动即将经过的位置上先设置替代物并对准替代物对焦。
第三,跟踪对焦法。跟踪对焦法即拍摄者操控设备在运动的取景构图过程中进行对焦。显然,这种方法对拍摄者的眼力和操控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需要长时间的练习。
(六)结束语
运动摄影对拍摄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运动摄影的整个创作过程中,“快”字贯穿始终,拍摄者的构思立意要快、构图立形要快、操作控制要快,既要洞察力强,又要反应敏锐,稍有停滞就可能错过需要捕捉的瞬间。然而,即便如此运动摄影还是存在相当高的运气成分,并不是所有的拍摄者都能幸运地捕捉到良景的,这为运动摄影留下了无数的遗憾,也为运动摄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成碧,史昱冰.对运动摄影的认识[J].现代电视技术,2011(11):114-115.
[2]王明江.浅析运动摄影的表现功能[J].现代教v育技术,1997(0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