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障儿童音乐审美教学意义探寻

2020-11-16汪泽源陈思

艺术大观 2020年23期
关键词:律动教学音乐教育

汪泽源 陈思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激发视障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利用音乐之美感化他们、身韵之形塑造他们、不断渗透美育,引导视障儿童在快乐大爱中接受音乐教育和学习,畅游音乐殿堂。

关键词:律动教学;视障儿童;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3-0-02

视障儿童,即视力障碍儿童,指视觉功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视力损失或者视野缩小,而难从事一般人所从事的工作或学习等其他活动的人。而音乐则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教学可以在另一个世界为他们点亮明灯,给他们自信,通过音乐教学,不仅弥补了视障儿童的出生缺陷,而且对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他们个人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实施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实现音乐教学的多样化、审美化、个性化、全面化是作为奋战在一线的特殊教育岗位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1]

一、音乐教学对视障儿童的意义

视障儿童由于视觉障碍,他们获取外界的信息较为单一,体会不到视觉所带给他们的诸多情感体验。所以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为他们营造出轻松、欢乐的音乐氛围,能够将他们与外界拉近,丰富孩子们的内心,感受音乐的美,主动地去认识这个社会、体会音乐带来的情感,形成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健康的生活状态。

二、良好音乐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一)音乐教材

特殊教育学校在针对视障儿童设置音乐教学课程时,首先应区别于普通学校同龄学生的音乐教学。在笔者走访的几所特殊学校情况来看,发现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音乐教材相对滞后。有的直接采用普通学校的音乐教材,有的则根本没有教材,通过老师在网上寻找简单的童谣、乐谱作为教材。没有一套系统的符合视障儿童特点的音乐教材,那么这些孩子的音乐教学就无法正常开展,更别说让他们在学习音乐过程中产生兴趣,找到自信了。因此,尽快开展视障学生音乐教材的编写工作对于视障儿童的音乐教学已迫在眉睫。[2]

(二)课堂及学校环境的创设

对于视障儿童来说,增强与他人合作意识、主动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协调能力,不仅能对他们自身适应社会起到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帮助他们在今后走上社会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不拘于反复使用教学工具,丰富音乐教学方法,例如引进律动教学、个别化教学等一系列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全身投入到音乐课程中去,增强音乐教学的艺术感染力,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

学校也可以开展符合视障儿童特点的合唱表演、器乐合奏,为学生扩大平台,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各界的正能量演出,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对于引导他们塑造健全的心理品质无疑是起到非常大的积极影响。

三、视障儿童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

世界三大音乐教学法是指以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命名的音乐教育法。笔者认为均可运用于视障儿童的音乐教学法中。其中这三大教学法中的概念所提及的体态律动、手势节奏、形体动作都涉及律动教学。

(一)游戏法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使游戏贯穿其中,让学生边玩游戏,边体验音乐的乐趣,在趣味游戏中,将音乐的节奏、音高的变化、音色的不同等自然的灌输给学生,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选择游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游戏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感受音樂律动的奥秘。[3]

例如:“问候舞”游戏。学生跟随老师的音乐节奏,自由地站在活动场地,一边拍手一边走,当听到老师的节奏提示时,学生通过拍手声找到一个好朋友手拉手面对面站好,并握手说“你好”,这样反复进行。由于教师的教学对象是一群视障孩子,演奏的或者挑选的音乐节奏不宜过快,在学生找到小伙伴时,可以放慢速度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去寻找、问候。此游戏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亲密度和节奏感。

(二)模仿法

教师在备课时,根据音乐的类型、节奏、特点设计一段舞蹈。这个舞蹈不宜复杂,主旨是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并带动他们的身体进行动作练习,去纠正一些视障儿童的盲态。教师在学生面前展示舞蹈动作,让学生试着模仿,手把手地进行动作纠正,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去改变、创造一些新的动作。启发学生对音乐、律动的感知。

(三)柯达伊手势法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柯达伊手势法,即用不同的手势及高度代表唱名,让学生跟随着教师的变化直接唱出唱名的准确高度。对于视障儿童,教师可以进行简单手势动作的指导,也可以运用孩子们自己的肢体。例如、跺脚、屈膝、叉腰、拍手、垫肩、拍头、举手借助七种不同的肢体动作来感受身体位置高低,将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的高低关系,生动形象的感知及表现出来,七种不同的肢体动作,是视觉转化为触觉及听觉,丰富了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及节奏、音高的把控。[4]

四、律动教学对视障儿童音乐教育的影响

视障儿童通过倾听音乐,拍拍手、跺跺脚等一系列的动作,不仅使儿童的身体得到锻炼,还能帮助视障儿童去掌握音乐节奏、韵律,并开阔他们的音乐视野,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让他们主动地全身心的置身于音乐的海洋中。

(一)纠正视障儿童盲态

通过视障儿童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视障儿童的形态较为多样,但总体是区别于正常人所展现的形态。大致的特点可以归为视觉、方向感缺失,导致站立行为的不自然;对外界环境的陌生,身体的紧张、歪头、不自信,不敢迈步。由于只能靠声音来捕捉来自外界传来的信息,很难判断周围事物的远近,难免会提高说话音量、担心别人听不见自己的讲话等。

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律动教学,使视障儿童在最容易接受的渠道及方式中学会调整自己的盲态。音乐可以使人们心神放松,在音乐的环境中,视障的孩子们首先可以放松紧张的身体,特别是双肩放松、头摆正,不会歪着头去“追光”。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面部表情也得到了放松,保持平静,从而克服了焦虑与恐惧,这样才能充满自信,这也是克服盲态的根本。同样律动教学,在音乐环境的干预下,加入身体感知的训练,首先会使得自我对身体的控制力提升,方向感把握的准确;其次是受干预个体的身体协调性的增强,有些视障儿童甚至是全盲儿童,肢体不协调,站立的时候,会站不稳,转身的时候,左脚会踩到自己的右脚,走路走得稍微快一点就会变成同手同脚,甚至是毫无征兆的摔倒。这些,都可以在律动教学中进行改善、纠正。[5]

例如: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视障儿童的肢体训练传达最基本的口令,立正、向左转、向右转,一开始,孩子们会感知不到方向,老师可以手把手地上前纠正,并告诉孩子正确的动作,如此反复。同时也可以加入音乐,通过音乐节奏,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肢体动作。

(二)激发音乐兴趣、寓教于乐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会经常编一些简单而又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舞蹈形体动作,融入音乐教学过程中,示范给他们并带着他们一起舞蹈。学生随着音乐,感受着节奏,摆动着身体,也能跟上老师的动作。这样一来不仅课堂的气氛变得轻松,孩子们的身心也得到了舒展,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三)鼓励性评价、提高自信

视障儿童生活在没有光明的世界里,他们无法看到各种乐器,无法清楚地读出五线谱,无法看到老师的微笑和身体的动作,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比正常人遇到更多的困难,情绪波动也就更大,随时有可能自暴自棄。作为老师,一定要注意与孩子们的沟通方式和技巧,保护孩子们的脆弱心灵,帮助他们解决在音乐学习中的疑惑,克服看不到乐谱和老师的示范的焦急心理。大多数孩子的不自信导致了他们心理与身体的自卑。自卑感会导致他们的身体紧张、手会时不时捻袖口衣缝,甚至会弓着腰,塌着肩,这样恶性循环。老师应该静下心来,用爱去温暖他们,尽可能地将视觉转化为触觉和听觉,让孩子们轻松的感受和领悟音乐,积极地给与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视障儿童感受到鼓舞,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潜能,引领他们昂首挺胸向前迈步!

视障儿童的音乐教学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是注入了无数人的心血与爱心,笔者坚信在国家及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下,视障儿童的音乐教学必将会踏上更高一层的台阶,同时它也必将对整个特殊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为建设税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诗慧.浅谈律动教学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影响[J].音乐时空,2015,78(13):45-46.

[2]单伟.全盲生打击乐演奏中的肢体训练[J].学园.2013,36(26):11-12.

[3]张庆阳,张乐.音乐教学中探索特殊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11,20:93-96.

[4]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5]毕红歌.浅谈人工耳蜗儿童音乐律动教学[J].才智,2013,21(11):19-20.

猜你喜欢

律动教学音乐教育
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与教学方式分析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音乐课
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律动教学探究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浅议律动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