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教学课程思政的价值探究

2020-11-16王艳荣

速读·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武术思政教育

◆摘  要: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技击运动,同时也是我国的一张名片,与一般的技击运动不同,武术既是一种运动形式,同时也是包含了丰富了文化内涵,在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其形式与内涵不断丰富,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组成部分。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体系中,武术的价值逐渐被挖掘,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武术相关的课程,期望能够通过武术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发挥武术的思想价值,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因此本文主要对武术课程的思政价值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提升武术课程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武术;武术价值;思政教育

武术最早起源于军事战争,但是中国传统武术从来都不是以侵略扩张为目的,在传统武术中“止戈”是其核心的思想,即通过武术学习来保卫家园,止戈即为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武术成为捍卫民族发展,承载中华民族勇气与信心的重要载体。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武术作为军事技击技术的价值有所削弱,但是武术本身有着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其文化价值不断被挖掘。在高等教育中武术课程的开展,继承的既是传统的技击技术,同时也是对其本身的文化价值以及哲学思考的继承。武术从来都不是以单独的技击技术存在的,不同流派的武术,都有其核心的思想。武术作为一种技击技术,以制止暴力为存在的目的,其本身的思想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需要对武术课程的思政价值进行深入研究,以武术教学促进思政课程的实施。

一、当前发展阶段下思政教育的内涵

思政教育是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引导,其本质是“育人”。新时期的思政教育需要从国家民族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发挥思政教育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促进作用,注重中华传统精神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传承,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以专业课程促进思政教育的实施,同时将思政教育的理念渗透到专业课程中,提升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整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武术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一)文化价值

武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是中华精神的写照,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中蕴含着仁,义,信的道德观念,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在思政教育中道德教育是基础性的内容,而武术中所包含的道德观念是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武德”的思想贯穿于武术教课程的各个环节,习武者所修习的武术并不是用来欺负弱小的工具,在习武的过程中需要有宽广的胸襟以及气魄。需要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武术,武术是一种搏击的技巧,其中有一定的暴力元素,但是从武术的核心思想上来看,确实一种制止暴力的工具。在武术中要求点到为止,注重技巧的切磋,并不以伤害他人为目的,因此武术中蕴含仁的观念。另外武术中也存在礼的元素,武术作为一项技击运动,有着明确的规则要求,在对比武切磋之前双方都需要抱拳行礼,这便是“礼”在武术中的具体体现。武术精神也具有丰富的内涵,其表现如下。第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爱国精神。第二,不屈不挠,奋勇拼搏的民族精神。第三,尚武崇德的仁义精神。从明朝的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到清末著名武术家,创办精武体育会的霍元甲都继承了这种精神,是一种民族大义的体现。

(二)艺术价值

武术本质上是一种技击运动,与西方技击不同中华武术更加讲求套路。因此武术不仅能够起到强身健体,提升个人武力值的作用,同时还有很强的观赏性。尤其在现代社会,传统武术的军事效果削弱,武术在很多时候以舞台表演的方式进行展现。中国武术在招式套路上具有很高的创造性,肢体动作更加的舒展,因此在观赏性上有很大的优势。与西方的格斗体系不同,西方格斗的舞台展示往往通过双方搏斗才能有更强的观赏性,同时套路也不强。而中华武术本身就能通过肢体的伸展,展示人体的美学。符合人们的观赏需求以及审美情趣。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武术流派,其有各自的文化传承以及风格特點,相较于西方的格斗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

(三)哲学价值

思政教育是很大程度上也是哲学的教育,通过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引导,来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完善,帮助学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实现社会价值。中华武术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一套独特的思想价值理论,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考对思政教育的实施具有积极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武术中讲究“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拓展到当前的思政教育中,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要通过武术的思政教学来锤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品格,练就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提高适应社会能力,从容面对各种挑战。

三、总结

现代社会武术推广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武术表演的形式,但是认为武术仅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是对武术的误解,武术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其本身承载了中华民族上千年来对个人以及国家的思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虽然当代社会武术的军事价值在不断被削弱,但是其文化价值也得到了凸显,作为一种技击手段,其本身的思想内核却是和平,其深邃的思想价值以及哲学思考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在高校教育中开展武术课程不仅仅需要将其作为一门技击课程,更应该深度挖掘武术本身的思想价值,并将其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以武术教育促进思政教育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冬生.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分析[J].武术研究,2019,4(10):23-25.

[2]张浩.传统民族武术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8):97-98.

[3]徐海朋.武术信仰内容及教育价值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9(18):98-100.

作者简介

王艳荣,女,汉族,山东菏泽人,大学本科,讲师,东营科技职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武术专项教学。

猜你喜欢

武术思政教育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刍议武术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研究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