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11-16王加明

速读·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提出问题重要性能力

王加明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其重要性远高于解决问题。教师不仅需要认真讲解数学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加深学生的印象,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本文先介绍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出问题;能力;重要性

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相对于提出问题来说,解决问题较为被动,需要学生能灵活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具有较强的主动性,是学生主动思考后的成果,可以检验学生的自我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如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前预习中,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能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那么教师就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借此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能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学生进行了思考与分析,同时还能得到他人的认真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此外,学生提出问题还能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在锻炼学生提问能力的过程中,还能实现学生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的同步提升,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利用各式各样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提问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稳步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多肯定和鼓励学生,针对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更需要给予表扬,不断增强学生的认同感与成就感,激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兴趣。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较为优质和简单,教师切勿嘲笑或歧视学生,而是给予学生耐心地引导和帮助,带领学生认真分析题意,调整和优化提问内容,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运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学生提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来说,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那么教师就需要及时给予肯定,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只要学生存在疑惑或机会,就能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主动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有关加法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展示一些文具店中常见的物品以及对应的价格,之后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去过文具店吗?从这些信息中你能提炼出哪些与数学相关的信息和知识?针对这些物品的价格,你会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可以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如铅笔的价格比橡皮贵多少?两个橡皮、三根铅笔一共多少钱?这些问题都是经过学生认真分析和思考后得到的,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鼓励和肯定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称赞,努力营造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促使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到问题的探究、提问以及解决中。

(二)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小学生具有较为活跃的思维,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创设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可以产生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在第一时间锁定学生的目光。

例如,在教学有关年月日的内容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个照片,照片上是一个小男孩皱眉看着日历本。在展示这一图片后,学生的注意力将会被吸引,此时教师需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同学们,照片中的小白现在十分苦恼。其他的小朋友每年都会过一次生日,得到很多的生日礼物,但是小白现在12岁了,只过过三次生日。所以他现在在日历本中寻找自己的生日,你们能否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提出这一问题后,学生就会产生疑惑:为什么小白都已经12岁了,只过了三次生日呢?是日历本出错了吗?还是说跟别人相比,小白的生日较为特殊呢?借助这样有趣、新颖的导入环节,可以集中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学生更多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使其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最终实现学生提问能力的稳步提升。

(三)借助课前预习开展教学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提前学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同时还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促使学生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例如,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比和分析新旧知识,发现二者存在的关联,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充分了解新知识所具有的意义,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特征、定律等相关内容;认真学习课文内容,并记录下自己未能解决、存在疑惑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有关圆的周长的内容时,教师就需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精心学习预习学习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并在预习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遇到的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圆的周长是什么?圆周率是什么?如何利用教材中的内容解决数学问题?为何运用教材知识解决问题时,得到的答案有所不同?”不同的学生将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问题,先在小组中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进行问题的筛选。在上课时,各小组需要提出各自的问题,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会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也会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问题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

(四)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将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提出更多有趣、新颖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教学有关圆柱的内容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并引导学生去观察、触摸,同时还需要进行比一比、量一量与剪一剪,鼓励学生自行制作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圆柱体。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各种问题,如“圆柱上下两个圆的大小是否一致?当展开圆柱的侧面后,将会得到怎样的图形呢?圆跟圆柱之间具有怎样的关联?长方形与圆柱体侧面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计算圆柱体的面积呢?”教师要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季节性。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进行集中讲解。利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能让学生主动发现、提出更多的问题,最终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稳步提升。

(五)及时进行积极评价

当学生能提出问题后,教师需要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愿意提出各种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评比活动,如“智慧之星”“问题大王”等,定期进行评比,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利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也能促使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实现学生各项能力和素养的同步提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缓解学生的紧张感,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制作预习学习单,引导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更多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提出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曾育权.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方法浅议[J].读写算,2020(17):192.

[2]蒋姆妹.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0(13):65-66.

[3]林裕凤.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問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12):34.

[4]段慧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方法[J].学周刊,2019(28):25.

[5]邓顺芳.培养小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19(04):92.

猜你喜欢

提出问题重要性能力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课堂五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中考中笔试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探索实践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