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奈普酶在STEMI院前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2020-11-16李翠杉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8期
关键词:左室溶栓心功能

李翠杉

摘要:目的:对替奈普酶在院前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20年5月-2020年8月院前溶栓的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使用第三代溶栓药物替奈普酶对其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变化,统计患者血管再通率、TIMI血流分级,以及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结束后30d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24h,5例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和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在溶栓后的120min,患者血管再通率达到100%。整个用药期间,1例患者出现轻微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的30d内无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应用替奈普酶有较好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提高血管再通率,且药物安全性高,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不会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

关键词:替奈普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前溶栓;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8-175-0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现代临床较为常见,冠状动脉内出现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致使冠状动脉闭塞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具有发病急、病程进展快的特点,及早开通血管、恢复缺血心肌再灌注是治疗的关键所在[1]。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多数基层医院并不具备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条件和资质。而为了避免转院之前患者冠状动脉进一步闭塞,及就近治疗原则,就需要及时使用药物溶栓[2]。当前,静脉溶栓药物的发展十分迅速,替奈普酶作为最新的第三代溶栓药物,其无论是在用药安全性还是有效性方面,较前两代均有明显优势[3]。本次研究在使用替奈普酶对5例院前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展开溶栓治疗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20年5月-2020年8月院前溶栓的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关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发病时间在6h以内。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内容以及可能发生的后果全部悉知,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书。包括3例男性患者、2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41岁,最大68岁,平均(54.71±6.15)岁,发病至送院的平均时间为(3.15±1.26)h。

1.2方法

在溶栓前对患者展开常规基础治疗,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100mg/次,1次/d;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20mg/次,1次/d;口服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83),75mg/次,1次/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166),100IU·kg-1,1次,每间隔12h注射1次。

在此基础上,静脉推注替奈普酶(广州铭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50001),将3ml的无菌注射用水与16mg的替奈普酶混合,在5-10s内完成静脉推注,再使用2mL的无菌注射用水进行冲管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后24h的心功能指标进行测量,包括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和左室射血分数。

统计患者溶栓后30min、60min、90min、120min的血管再通率。

用药期间观察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头痛、恶心、非颅内出血等,计算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

对患者治疗结束后30d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包括严重心律失常、再缺血胸痛、左心衰竭等,计算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总体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研究中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以百分率(%)表示组内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结束后24h,5例患者心功能指标得到显著改善,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和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数据如表1所示。

2.2患者溶栓后30min、60min、90min、120min的血管再通率

在溶栓后的30min,5例患者血管再通率达到60%;溶栓后120min,所有患者全部血管再通,血管再通率达到100%。数据如表2所示。

2.3患者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整个治疗期间,仅1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和轻微头痛,在停药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自行消失。

2.4患者治疗结束后30d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在治疗结束后的30d内,无患者出现再缺血胸痛、左心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2小时内及时转出上级医院介入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5例患者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和左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在治疗结束后的24h得到显著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其中,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较治疗前改善17%以上、左室射血分数改善60%以上。院内以往临床使用第二代溶栓药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数据显示,患者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在治疗后24h通常提高10%、左室射血分数提高30%,据此认为,替奈普酶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方面有显著优势。

在治疗后的30-120min,患者血管再通率逐步上升,到治疗后的120min,血管再通率达到100%,而以往临床数据显示,第二代溶栓药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后120min的血管再通率平均在68%-81%之间[4-5],由此可见,第三代溶栓药物替奈普酶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保证治疗效果。

此外,5例患者在本次治疗期间,仅1例出现轻微药物不良反应、无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30d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表明替奈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较高的药物安全性。

综上所述,第三代溶栓药物替奈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有较好应用效果,能够在短时间内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且患者用药后不易出现不良反应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综合来看,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有效药物,使用操作便捷,可以常温保存,特别适应基层胸痛救治单元使用、院前溶栓使用,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牛小伟,张晶晶,白明,等.溶栓药物治疗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7,17(7):798-809.

[2]梁峰,王立中,胡大一,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替奈普酶溶栓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6):514-517.

[3]林荣,邱利利,吴兵.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常用溶栓药物及其进展[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0,12(6):16-21.

[4]朱玉红,谢创意.替奈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疗效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146-147.

[5]梁峰,胡大一,吴明营.替奈普酶的纤溶特性及临床应用评价[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04(8):1316-1320.

猜你喜欢

左室溶栓心功能
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探究分析左室假腱索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
超声心动图对无明显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左心室功能减退的评估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