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衰竭疾病护理的新进展

2020-11-16刘汝莲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进展呼吸衰竭护理

刘汝莲

摘要:目的 讨论呼吸衰竭疾病护理的新进展。方法 配合治疗进行监测与护理。结论 和有创通气相比,无创通气没有气管插管,这是它的优势,同时也是我们护理时要特别注意的重点。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时,护士应当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氧合情况、呼气末CO2水平等。若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暂时不予翻身。

关键词: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8-132-02

(一)无创通气的护理

随着无创通气技术的发展,吸气触发和吸呼切换模式的改进,提高了人机协调性,病人对无创通气的耐受性明显改善,这些为无创通气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条件。之前说到,目前的呼吸治疗理念已经把无创通气作为机械通气整体策略中的一个部分。无创通气通过面罩和病人的呼吸系统连接在一起。避免气管插管和尽量减少插管时间、保留病人说话和进食能力是其主要优点。同时,无创通气的应用过程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护理要求。

1.首先要做好心理护理  清醒、能够配合无创通气是进行无创呼吸支持的基本条件。但对于紧扣面罩或鼻罩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病人会非常不适应,甚至会有严重的恐惧感。在这种情况下,烦躁、恐惧和人机对抗反而会增加病人的呼吸做功,加重原有的呼吸困难。所以,在进行无创通气前一定要向病人进行充分的解释,说明上呼吸机的目的和方法,教会患者简单的非语言交流,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教会病人适应这种呼吸方式。在通气过程中,病人所出现的任何感受和不适都必须有合理积极的解释,使病人能够真正安心接受这种方式的呼吸支持治疗,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2.确保通气的确实性  和有创通气相比,无创通气没有气管插管,这是它的优势,同时也是我们护理时要特别注意的重点。通过面罩或鼻罩进行通气存在不确实性。首先,面罩或鼻罩固定在脸上很容易出现移位,移位后的面罩或鼻罩会出现严重的漏气,如果超出无创呼吸机的漏气补偿范围,就会出现通气不足、呼吸机不能进行适当吸呼切换。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人机对抗。如果移位的面罩或鼻罩直接压迫病人的口鼻,有可能直接导致窒息。因此,在进行无创通气的过程中要时时注意病人的面罩或鼻罩固定是否确实。

3.气道护理  虽然当前的无创呼吸机都具有湿化功能,但长时间的通气仍可以导致气道干燥,痰液黏稠度增加,同时通气过程中会影响病人自主排痰。这些因素叠加会直接造成痰液引流不畅。护理时注意气道湿化,呼吸机湿化罐内加无菌蒸馏水,指导患者多饮水,每日1500-2000ml,加强翻身和叩背,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4.注意胃肠道并发症  通过面罩或鼻罩给氧,会有部分气体进入胃肠道,造成胃肠道胀气。一般通气压力不应该超过25cmH2O。如果同时病人在进行胃肠营养治疗,会增加胃肠道返流误吸的危险。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上机前正确进行呼吸指导,尽量闭口用鼻吸气,必要时胃肠减压排气。

5.加强呼吸功能的监测,加强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缺氧的改善情况,观察有无人机对抗,如果患者安静,表示自主呼吸與机器同步,如果出现烦躁,则自主呼吸与机器不同步。同时注意病情的动态演变  无创通气是机械通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病人接受无创通气后要随时评估病人对无创通气的反应,包括病人的神志变化、呼吸困难是否改善、血压、心律是否改善、氧合状态和二氧化碳水平等,并根据病人的血气分析指标及时调整呼吸参数。如果病人病情进行性加重需要更强的呼吸支持治疗或病人的神志状态逐渐恶化,自主呼吸节律异常时,需要及时进行气管插管进行更确实的有创呼吸支持阶段。在这个时期,观察应该更加仔细,及时和临床医师沟通,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引起不良后果。

6.营养支持  呼吸衰竭患者一般全身情况差,营养不良会使抵抗力下降,感染不易控制,除给予静脉营养外,尽量鼓励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易消化饮食,但要避免糖分过多摄入,少量多餐,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7.梯队建设的重要性  进行无创通气时需要观察、护理和判断的难度是明显增加的。这就要求整个医疗护理队伍都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时要求医疗和护理的策略具有一致性,这样才能进行有效、安全的无创通气支持。

毫无疑问,作为机械通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创通气的合理应用可以减少病人的气管插管几率,减少病人带管时间,也就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不难看出,进行无创通气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有效、安全地进行无创通气,医护人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病人的状况。

(二)俯卧位通气的护理

近年来,俯卧位通气作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辅助措施之一,它通过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变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利于分泌物的引流,改善肺依赖区的通气血流灌注,减少纵隔和心脏对肺的压迫,改变胸壁的顺应性来改善氧合治疗难治性低氧血症。因目前尚缺乏足够的临床依据,如是否能降低ARDS的病死率、最佳持续时间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因为俯卧位时,对于颜面部、胸腹部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故当病人并发有以下这些病症时不应进行治疗,如脑水肿、颅内高压、面部骨折、脊柱骨折、锁骨骨折、腹侧面有烧伤或开放性外伤、孕妇和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

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时,护士应当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氧合情况、呼气末CO2水平等。若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暂时不予翻身。更换体位的时间间隔取决于病人对俯卧位通气的反应和耐受程度。若观察到俯卧位不能改善氧合时,即不要继续进行俯卧位通气。

采取俯卧位通气时,要保证病人安全,改变体位前观察病人各生理指标,选择最适当的翻身方法,保护好病人,适当给予镇静,减少耗氧量,防止病人焦虑,紧张,挣扎导致受伤或导管脱管,转换体位前后吸纯氧2 _5分钟,实施俯卧通气前,要充分吸出病人气管内的痰液或分泌物,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可以给予叩背护理,有利痰液排出。密切观察生命体征spo2等,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密切观察意识及瞳孔对光反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转换俯卧位后头下垫凹形枕,使颜面部悬空,可避免人工气道受压,密切观察病人呼吸管道情况。保持管道通畅,俯卧位开始转换体位前,要先夹闭各个管路,防止返流,但转换体位后,要及时放开各管路,保持通畅,防止病人因躁动而拔管。要与病人及家属做好沟通解释工作。

(三)分肺通气的护理

分肺通气主要应用在胸科手术麻醉过程中。在临床上,当双侧肺病变存在较大差异时,双侧肺的呼吸力学特征会有较大差异。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双侧肺顺应性呈现较大的差异。同样的呼吸支持方式作用在不同病变的双侧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顺应性高的肺在同样的支持条件下可能已经存在过度膨胀,而在顺应性低的一侧肺仍存在膨胀不全。

针对这种情况,针对不同病变肺分别用不同的支持条件进行通气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分肺通气需要两台具有同步功能的呼吸机同时工作,呼吸模式相同但支持条件可以根据两侧肺病变状态分别设置,以达理想的支持目标。

护理方面主要原则和普通机械通气基本相同。需注意的是,要对两台呼吸机的呼吸参数分别进行监测和评估。因为两侧呼吸参数不同,要特别注意对纵隔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两台呼吸机是否在同步工作。

(四)呼吸衰竭治疗的护理

遵医嘱选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对长期应用抗生素的病人注意有无二重感染,遵医嘱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氨茶碱,B受体兴奋剂,必须保持呼吸道道畅,同时要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静脉输液速度不宜太快,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以防药物过量,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的病人,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示:PH<7.20-7.25,PaO2<50mmhg,PCO2>70-80mmhg,并发意识障碍(肺性脑病立即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支持呼吸的一种手段,能缓解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为抢救呼吸衰竭病人争取时间和条件,最终目的是使病人恢复有效的自主呼吸。

参考文献

[1]刘桂平.呼吸衰竭行呼吸机救治598例人工气道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年20期.

[2]王志红.周兰妹 危重症护理学2003.

猜你喜欢

新进展呼吸衰竭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在线分析仪表和系统及其应用技术新进展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2016年EMSEV学术研讨会与震磁研究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