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治疗创伤性气胸的临床研究

2020-11-16吴顾杰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8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对比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对创伤性气胸患者采取不同的胸腔闭式引流,评价传统方法和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是否形成明显的差异,为临床相關方法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的创伤性气胸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研究群体,并按照其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致的情况下,对照组患者开展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微创胸腔闭式引流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伤肺完全复张时间情况进行对比,并观察术后的VAS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对照是否有治疗成效的区别。结果 开展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应用之后发现一个明显的差异现象,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下床活动时间、伤肺完全复张时间更早,而且术后VAS评分明显要更低一些(P<0.05),证明有关方法具体应用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带来的影响相对较为积极一些。结论 临床创伤性气胸进行治疗干预的过程中,选取微创胸腔内封闭式引流的效果要比传统的治疗干预方法效果更可观,可以促进患者早期的疾病恢复,同时降低患者疼痛感等一系列问题,影响更加积极一些,具备临床应用优势。

关键词:微创胸腔闭式引流;临床应用;创伤性气胸;治疗效果;对比

【中图分类号】R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8-095-01

引言:

创伤性气胸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其发生率相对较高,主要是与交通事故、意外损伤等等呈现着高度关联性,作为一种胸外科急症必须要积极采取适宜性的方法进行干预,否则会严重受累患者的呼吸系统,出现肺不张、低氧血症甚至血流动力学紊乱等问题[1]。出现这一问题,患者会伴有明显的胸痛和进行性的胸闷、心悸、气促和咳嗽等问题,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引流胸腔内气体,进一步促使患肺复张。一般在胸腔闭式引流方法选择方面,包括了传统式和微创式两种,以后者的优势更加明显,疼痛感相对较少,而且对周围组织影响较小[2]。针对这一特点,本次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微创胸腔闭式引流和传统的方法效果情况及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和对比,以评价有关方法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创伤性气胸患者均为本院所收治相关群体中选取,根据所使用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患者年龄21-64岁,平均(34.5±4.1)岁,损伤原因包括重物砸伤、刀刺伤、交通事故、高处跌落等等。满足有关手术标准要求,CT、X线等影像学检查明确为单侧创伤性气胸,无手术禁忌症、意识与认知功能障碍的问题。与此同时,所有患者彼此之间高度相似(P>0.05),可以开展对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胸腔闭式引流,选取6mm硅胶管,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局麻,然后行1cm切口玻璃皮下组织,分出腔道置入引流管,其置入深度在3cm左右,全过程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等,然后紧密缝合固定引流管,另一端连接水瓶。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的方法,采取12G PICC导管,位置选择和麻醉与对照组完全一致。采用静脉穿刺针进行胸腔穿刺,成功之后通过穿刺针置入导管钢丝,再退出穿刺针使用扩张器扩张皮肤用导管钢丝置入导管,拔除钢丝固定导管,在末端连接水瓶[3]。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后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伤肺完全复张时间和术后VAS评分情况是否存在明显不同,VAS评分在0-10分之前,其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对患者的影响就越大一些。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较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别开展临床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之后发现一个明显的差异现象,观察组患者各项时间情况明显要更短一些(P<0.05),同时VAS评分也相对更低(P<0.05),证明治疗效果明显要更好一些。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之后的相关指标及VAS评分情况对比详见表1.

3.结论

创伤性气胸是临床常见的一类胸外科疾病,其发生率较高,与钝性伤害、穿透性伤害呈现高度的关联性,需要通过胸腔引流方法进行干预[4]。在具体干预的过程中,相关方法难免会对患者带来一定的疼痛等问题,通过微创方法的应用可以进一步采取适宜性的方法缩小切口,减缓疼痛同时促进临床早期恢复。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也可以发现,采取微创方法进行治疗之后整体的治疗效果得到明显优化,对于患者术后恢复影响更积极,疼痛感降低而且住院时间缩短。由此可见,相关方法临床应用具备着一定的优势和价值,起到的作用也相对较为突出,对患者影响更积极。

如上所述,临床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的应用取得了比传统方法更好的效果,对患者影响更加积极,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临床推广应用,普遍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司裕龙. 观察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治疗创伤性气胸的临床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019(072):135-136.

[2]刘永京. 绿色通道联合简易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在创伤性气胸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8,024(006):498-500.

[3]代斯日古楞,佟哈达,乌云敖日格乐. 创伤性气胸急救绿色通道联合简易胸腔闭式引流体会[J]. 健康大视野,2018,000(007):41-42.

[4] Tao W U ,Chao Z . Clinical value of minimally invasive thoracic closed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pneumothorax[J]. Clin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2019.115-117.

作者简介:吴顾杰,1992.10.7,男,江西新余,研究生,在读研究生,胸心外科,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对比治疗效果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浅析涌泉穴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