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果记

2020-11-16高维生

散文 2020年9期
关键词:果酒灯笼

高维生

黑瞎子果

蓝紫色黑瞎子果,多年生落叶植物,味道酸甜,成熟后能直接吃,也用来做果酱或果酒。

我回东北和朋友们聚会,那一段身体不适,他们建议喝蓝靛果酒。天然绿色食品,开胃健脾,蓝靛果含维生素及多种氨基酸、糖果酸成分,从中医药理上讲,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尿的功效,被誉为“中药中的青霉素”。

百姓称黑瞎子果,学名即蓝靛果。各地叫法不同,有叫狗奶子、羊奶子、甸果、山茄子的。有的地方呼鸟啄李,推说是黑熊喜欢吃的野果。

黑瞎子,真名叫亚洲黑熊。嗅觉和听觉灵敏,顺风可嗅到半公里外气味,听到几百步外脚步声。但有一个弱点,视力比较差,视觉敏锐度弱,故有“黑瞎子”称谓。

东北有许多关于它的歇后语:“黑瞎子把门——熊到家了”,形容软弱无能的人;“黑瞎子推碾子——挨累还闹个熊”,指做事吃力不讨好。许多歇后语都与性格有关。黑瞎子吃的食物繁杂,随季节变化,夏季以各种果实为主。

听着友人相劝,想起童年的情景,在天宝山姥姥家,每年秋天上山采野果子,吃过许多新鲜的黑瞎子果。那天中午喝了几杯蓝靛果酒,是我离开家乡三十多年后,再一次和黑瞎子果相遇,但不是自己摘的鲜果,而是加工后的果酒。味道不错,口感爽快,有黑瞎子果的绵味。

每年5月黑瞎子果开花,8月是结果的季节,果实蓝紫色呈椭圆形,果实滑爽,蜡样光泽使人迷恋,在灌木丛里显眼,引人注意,不认识的以为是假果子。黑瞎子果种子小,果皮薄且多浆汁,味道酸甜可口。

读到一则小故事,说的是黑瞎子果,从讲述的方式看,不是民间口述史,而是后人根据当地民俗和地理风貌编出的新故事,读后感觉失望。故事说的是黑瞎子果造酒的源起,像是把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不相关联的强拉在一起。黑瞎子果造酒,民间早就有之,和地域有关系,不可能与徐福有牵扯。冠以“相传”两字不好说了,没有必要考證真假。

我去牡丹江,住在火车站附近一家酒店,安顿好下楼,闲逛附近小超市,看到了野生蓝靛果果汁饮料。我从来没有喝过,便买了一箱,共有八瓶,够在牡丹江期间饮用。

蓝靛果出汁率高,百姓摘下鲜果泡酒,也可做成饮料。果汁可调整人体机能,被誉为“饮料之王”,在俄罗斯还被加工成宇航员专用饮料。

有一年,妻子从东北老家探亲回来,带几盒黑瞎子果果干。装在圆形塑料包装盒内,吃时开盖,便于保存。当时我在写郁达夫传,写作累时,吃几粒黑瞎子果果干,喝一杯清茶,度过漫长写作。通过亲朋了解,现在黑瞎子果成为热门货品,开发出系列产品,果酒、果干、果酱、果汁、果糕和咀嚼片。

幼时我喜欢挎着土篮子,和伙伴们去山里采黑瞎子果。东北人对黑瞎子畏惧,知道它的厉害,碰上不是好事。采黑瞎子果的心情复杂,怕真遇上黑瞎子,那就真是麻爪了。

灯笼果

每天放学时,可以看到校门前中年妇女卖灯笼果。果实近椭圆形,果皮黄绿色,光亮透明,几条纵行维管束清晰可见,花萼宿存如同灯笼。柳条筐中灯笼果挤在一起,让我们实在无法忍受,但兜里没有一分钱。

马塞尔·普鲁斯特说:“人的回忆会被气味、触觉、视觉瞬间击中,从而勾起连绵不绝的往事。” 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竟然是小学校门前卖灯笼果的妇女。清晨起来,我对妻子讲述出现的梦,她说恐怕和白天看到图片有关系。这说法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说的相似。年轻时做梦,和老年做梦不一样。老年的梦,多是对过去的回忆,“气味、触觉、视觉”,引出过去的事情。

1983年,我从东北来到滨州,没有再见过灯笼果。只在一些图片上看到,却还有鲜活的滋味记忆。

灯笼果又名醋栗、山麻子、东北茶藨、山樱桃,多年生小灌木,最早由俄罗斯侨民引入黑龙江。灯笼果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泡饮、果冻、蜜饯和果汁。灯笼果还有药用价值,《吉林中草药》记载:“解表。治感冒。”

十九世纪末的俄国作家契诃夫,被誉为“俄国散文界中的普希金”“黄昏歌手”,《套中人》《醋栗》《论爱情》是他后期作品,被称为“小三部曲”。1898年,他写出《醋栗》,小说中写道:

傍晚,我们正在喝茶,厨娘端来满满一盘醋栗放在桌子上。这不是买来的,而是她自己家里种的,自从那些灌木栽下以后,这还是头一回收果子。尼古拉·伊万内奇笑起来,对那些醋栗默默地瞧了一分钟,眼睛里含着一泡眼泪,他兴奋得说不出话来。然后他拿起一颗醋栗送进嘴里,瞧着我,现出小孩子终于得到心爱的玩具那种得意的神情。

年轻时读这篇小说,五十多岁回忆灯笼果,契诃夫说的“眼睛里含着一泡眼泪,他兴奋得说不出话来”,终于理解了,这不是吃到一颗酸涩的野果,而是一种情感。

现代物流发达,各地水果交流快捷,即便远在世界角落,购得也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和过去大不相同。这几年,东北超市有卖黄菇的,甚至早市摊上也有。每次看到黄菇,都会回想学校门前妇女卖的灯笼果,契诃夫笔下流泪吃的醋栗。离开东北老家三十多年,再未吃过灯笼果,只是想念。

刺玫果

杂木,满语指刺玫果,民间俗称野玫瑰。每年6月以后,刺玫果花争相绽放,四处都是粉色花,带有浓郁香气。

2019年9月11日,团北林场职工李玉廷师傅开着钱江125摩托车在山间土路奔跑,颠簸得厉害。我坐在后面,感受风在耳边呼啸,抓紧车子,心悬吊起来不敢放下。高低不平的山路危机四伏,稍微不注意,一道土坎、一条深沟、一个石块,便会使车失去平衡。倒地后果不堪设想,到处是树茬子和灌木丛。我没有戴头盔,更不安全,会有更大的麻烦。

林间长满各种野草和灌木,红皮云杉、白叶梅、珍珠梅、萎蒿、野艾蒿、月见草、升麻。不久前,一场大雨刚过,林间潮湿,李师傅不让我走进深处,怕出危险。我只好在林边拍照,镜头里白桦树不需要构图、选择角度,每一棵都是经典,不可重复的创造。林边有几棵刺玫果,但已过了收获季节,只有零星果子挂在枝头。

刺玫果是灌木植物,茎秆长刺,采摘时不注意即要挨扎。未成熟的刺玫果既硬又脆,掰开后,果肉有白茸毛和籽儿,最好别沾身上,否则瘙痒到让人受不了。这时果实并不好吃,等到成熟变软,味道才变甜。小时候,大人不让碰刺玫果,吓唬说这玩意儿有毛,吃了沾在肠子上。近些年,人们进山也很少采刺玫果,故枝头残存果子。李师傅摘下几粒,掰开一个说,这种东西是过去做月饼的红丝。我在二秃山上听到这种说法,很感到新奇,过去吃月饼挑着青红丝吃,原来红丝是野刺玫果。

刺玫果号称“生命之花”,含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五百克的刺玫果酱中所含的维生素C数量能保证多人一天需要。欧洲各国视之为“治疗败血病的特效药”。

鄂伦春族世代生活在大小兴安岭,没有民族文字,在游猎生活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白桦皮文化。鄂伦春族妇女用兽骨针在桦皮上刻花紋和图案,其中就有山丁子、稠李子、都柿、刺玫果。

鄂伦春语“嘎呼他”,即为刺玫果。木本植物,多生于山脚、河边灌木丛中。其果实秋季成熟,红色,有甜味。采回晒干泡茶,味清香,解渴提神。鄂伦春人从小喝花宝茶,百毒不侵,传有“药不死的野人”之说:

在辽金时代就将此茶列为宫廷贡品,萧太后饮此茶皮肤白皙、容颜亮丽而爱不释手;乾隆皇帝在《御制热河志》中封花宝茶为茶中之宝,“花中第一品”。野生刺玫果、野生不老草被历代帝王封为“百果之王”。

花宝茶由刺玫果、野生金花、达子香、不老草等高寒地区特有的名贵植物配制而成。茶中的金花是“冠突散囊菌”。达子香在东北地区每年4月下旬冰雪未尽时开花,叶椭圆形,花为紫红色,花期短,先开花后展叶,领先报告春天消息,受到人们喜爱。达子香的叶子和花都是中药。朝鲜族称之为金达莱,与龙胆花、报春花合称三大名花。达子香盛开时,色彩满溢,叠锦堆秀,有“花中西施”之誉。不老草,又称草苁蓉,被认为是长生不老的神草,是长白山珍稀药用植物,有补肾壮阳、延年益寿的功效。不老草也是长在山野中的植物,经受大自然的风雨和阳光摩挲,收获季节,在充满柔情的注视下,被带体温的手采摘,与其他野果相融,造出经典名茶。

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刺玫果也开发出系列产品,被制作成保健饮料、果汁、果酒和果酱。种子可榨成野玫瑰精油,花中可以提取芳香油,是各种高级香水、香皂和化妆品的主料。花瓣可作为糖果、糕点、蜜饯原料,也可用以酿酒、熏茶和制酱。

我在二秃子山采回刺玫果。摘下一串,掰开一粒,望着里面的白茸毛和籽儿,想起过去吃野果的情景:害怕茸毛沾在肠子上,却又管不住嘴巴。食欲屡屡打败恐惧,这就是童年可爱之处。

责任编辑:田静

猜你喜欢

果酒灯笼
糊灯笼
鸟与灯笼
挂灯笼
果酒行业即将崛起,你!准备好了吗?
挂灯笼
10分钟读懂中国果酒市场
跑不赢GDP的中国酒业到底还能怎么做?
果酒年消费量正以15%的速度递增
历经两千年“窖藏”果酒的风口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