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文化旅游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探索

2020-11-16庄晓东马威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7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文化产业融资

庄晓东 马威

【摘  要】古都西安有着发展文化产业的先天优势,如何把优势资源加以整合,通过政策引导并加以市场化运作,做大做强本地文化企业,是打造文化产业强市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图从西安本地的文化产业现状的实际出发,简要分析西安文化产业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若干改革意见。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资源;融资;人才

引言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139个知名景点、152家博物馆,1240家文化经营单位。2019年西安共接待旅游人数突破3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超3100亿元,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整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更加强调产业与市场的融合以及文化产品的创新,而西安作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城市未来将大有可为。

1.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自2003年西安市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以来,西安文化产业事业取得了蓬勃发展。实行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事业统筹发展,一方面使得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另一方面使得新的文化模式更加符合消费市场的需求。迄今为止,西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发展日渐密切,将旅游文化、科教事业等行业打造成现代化文化产业,建立起以曲江新区为代表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就西安市目前整体文化产业发展来看,文化产业发展速度稳中有升,发展前景广阔,新型文化产业所占比重有所增加,集群效应逐步呈现,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2.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2.1国家战略层面的支持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得益彰

西安被选定为第9个国家中心,在此驱动下一大批建设项目拔地而起,城市配套日趋完善。西安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又举行了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重大文化艺术活动,这些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重大节会落户西安,增进了西安与国际化接轨。西安特色文化走向世界,“西安年、最中国”已成为农历新年一个标志性符号。西安特色建筑、特色小吃、特色活动享誉中外,推动了沿线国家文化的交流借鉴。

2.2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

西安位于我国的中心地带,航空、铁路、公路交通网四通八达,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均可方便到达。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明城墙等知名旅游景点享誉国内外,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购物。文物古迹数量大、种类多、内容涉及面广,堪称全国之最。

2.3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区作为国内最早探索的文化产业示范区之一,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对外交流、文化宣传等方面的探索卓有成效,使“曲江模式”成为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典范。曲江新区位于西安市城区东南部,在40多平方公厘范围内集中了大雁塔、大慈恩寺、大唐芙蓉园、杜陵和曲江池等众多历史遗迹。依托这些旅游资源,着手打造文化产业门类齐全、规模大、效能优的国家级文化產业示范区。

3.文化产业存在的短板

3.1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品牌效应

西安市拥有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四个5A景区,其中仅兵马俑在2018年就接待海内外游客800多万人次。此外,西安还有100多座博物馆和40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达170余万件,居全国第二位。然而,西安尚未形成面向旅游市场和消费延伸的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体系。作为十三朝古都,周秦汉唐的华夏文化发源地,多层次多角度的演艺展现尚不完备,大型演艺节目数量较少,游客可选择性低,沉浸式体验不足。

3.2产业化发展缺乏经验,企业规模小、创新力不足

2019年西安市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602家,户均营业收入0.98亿元,大型企业数量较少,大多为小规模企业,且在市场中分散经营,集群效应没有得以充分显现。文化产业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弱,企业缺乏长远的规划目标,缺少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知名品牌企业较少。旅游、生态、科技等都是西安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资源,只有极少数大企业形成了“文化+”的发展格局。企业产业化发展不到位,没有形成上下游比较完备的文化产业链,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3.3融资渠道有限,资金保障不到位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比较容易兑现的是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入库奖励以及达到一定收入规模的二次奖励,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有限,产业范围广,无法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文化企业融资成本较高,融资渠道有限,多元化商业性融资不足,与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相比市场发展和投资项目上欠缺经验,融资壁垒严重阻碍了西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3.4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缺乏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的是引领思想发展的创新人才,但西安市推进文化产业事业的人员依旧与发达城市存在较大差距,领军人物数量较少,人才技术的培养工作力度不够。文化产业更加强调的是创意,所需要的人才包括从事艺术表演、从事影视制作、从事游戏动漫等行业,也需要懂市场运作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员。人才的需求是重中之重,目前这一领域人才的空缺极大,人力资源分配也不够合理,优秀人才缺少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留不住人才。

4.健全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4.1补齐“千年古都”产品缺环,深化“网红城市”内涵

围绕“吃、住、行、游、学、商”等要素,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拉动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建立一条龙式的文旅产品供给体系。加大创造文化沉浸式体验产品,创新大型演艺节目和小型剧场的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互联网时代造就了“不倒翁小姐姐”、兵马俑讲解员“冰蛋”等西安本地的知名网红,“网红经济”已然成为当今时代深化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议通过搭建网红联盟平台,开展网红大赛等活动,将网红的表演形式与西安本地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文化巧妙融合,以现代的方式去展示古代的文明与智慧。

4.2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

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对文化企业设立专门的金融服务部门,予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落实国家关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支持文化企业发展、文化产品出口、民营企业发展、小微文化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财税优惠政策,推动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制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实行增值税减免等政策落到实处,让企业轻装上阵。

4.3培育文化大品牌,延伸陕西传统文化价值链

西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所以古都特色明显,近年来西安注重旅游发展,但传统文化依然缺乏突破,使得更多资源无处利用,西安不仅要做到传承历史文化,更要做到推陈出新,打造西安风格、国际化、都市化的文化品牌。同时也要做好延伸小产业的产业链,做出产业特色,融合科技,利用现代化手段为动漫、影视、文艺表演等注入科技支持,让受众群体获得极佳的文化产品体验。

4.4大力培育和引进文化产业专业人才

西安坐拥丰富的教育资源,区域内高校林立,“智力之本”是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支持高校和企业共同打造文化产业人才培育基地。大力引进文化产业专业人才,提倡专业人做专业事。政府可适度提高文化产业专业人才财政资助标准,完善教育、医疗,住房等生活配套服务。完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将西安打造成国内外文化产业人才干事创业的沃土。

参考文献

[1]张零 周意岷.“文化+”背景下西安提升文化影响力分析[J].城市论坛,2020,(4).

[2]詹绍文 王敏 王晓飞.文化产业集群要素特征、成长路径及案例分析[J].城市论坛,2020,(1).

[3]薛东前 张志杰 郭晶 马蓓蓓.西安市文化产业集聚特征及机制分析[J].经济地理,2015,(5).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文化产业融资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经济型苏州古城旅游产品策划初探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