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拔罐
2020-11-16
刮痧,是通过刮拭经络,将体内垃圾以“痧”的形式排出到体表,以促进经络畅通,让脏腑的功能恢复正常。
刮痧时能否出痧并把毒排出来,取决于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病位在肌表。
比如,受了寒,开始有点打喷嚏,流清鼻涕,有点怕冷,这说明寒气刚侵袭进身体。这时只要你沿着背颈部从上至下地刮拭督脉(脊柱)和两侧的膀胱经(身体防备外邪的第一道屏障),多数人就会有痧出来,而症状也随之减轻,感冒发烧的隐患就消除了。
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不久可能就会出现发烧、咳嗽、喉咙痛、头痛等症状,因为外邪从肌表入里了。
第二个条件是你的身体正气比较充足。
刮痧时,如果你的身体正气比较充足,轻轻刮拭,靠身体的本能力量就会将体内垃圾清理出来。
请记住,为了出痧而刮痧,力量很大,不仅疼,而且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其实,正确的刮痧是不疼的,而且痧不是医者刮出来的,是通过医者的手法引导,主要靠患者自己的气血推出来的。刮痧的本质在于导引气血,出不出痧,由你的身体决定。身体健康不出痧,正气不足不出痧。
刮痧的工具可用刮痧板(不用纠结刮痧板的材料)或边缘圆润的汤匙。
刮拭的时候要先涂抹润滑的介质,比如特制的刮痧油、润肤油。此外,橄榄油、植物油甚至清水都可以临时使用,以免刮拭的时候弄破皮肤。
刮痧时,手持刮痧器具,沿经络走向每次刮拭3厘米,刮拭10~20次,至痧象不变化为止;再刮拭,直至没有痧出来。刮局部穴位时,固定一点,从上至下按照同一方向多次刮拭。
请注意,心脏功能弱、患有皮肤病、怀孕、患有癌症、血小板低、紫癜、血压过高的人,应该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适合刮痧,并由他们操作。家庭自我操作要慎重。刮痧时不出痧时,可以用拔罐法来深度袪瘀排毒。
如果你平时身体比较虚——正气弱,刮痧时不出痧,很有可能是病位不在肌表,而是在肌表更深处,此时可以拔罐来排毒强身。
拔罐有散除身体瘀结、加速新鲜血液流动、排出身体垃圾、散寒(将寒气清出体外)的作用。
比如你有长期的颈椎病,肩背部僵硬板结,如果刮痧半小时还没有反应,说明病位深,气血调动不过来。这时在后背两侧的天宗穴、肩井穴拔罐15分钟,可能就有黑紫色罐痕(也可能初次拔罐没有任何反应,第二天再拔,或者连续拔几天罐痕的颜色才变化),但坚持下去,颈椎就会舒服很多。在我的经验中,用拔罐法调理颈椎病的效果非常不错,大家平常不妨一试。
拔罐除了能调理颈椎病,还能调理咳嗽等慢性老毛病。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母亲感冒痊愈后,第二天早晨有些咳嗽,于是我就在她后背第三胸椎的肺俞穴(双侧肩胛骨内角旁开两指宽)拔罐,留罐10分钟,没有罐痕。晚上再拔,颜色变暗红。第二天晨起再拔,颜色紫暗,咳嗽减轻。第三天晨起又拔,结果出现密集的小水疱,咳嗽消失。第四天继续拔,部分水疱破溃,流些淡红的血水,用干棉球擦净。第五天再拔,渗出几滴鲜血,说明穴位局部恢复正常。之后,破溃的皮肤很快结痂,现在局部皮肤看不出任何变化。
为什么老人家有这样的反应?前几年,母亲曾经有过晨起咳痰伴有血丝的情况,当时看似痊愈了,而通过这次感冒,肺俞穴将残存的体内垃圾彻底清理干净了。
你如果平时身体虚弱,那么比较适合在后背脊柱两侧的“背俞穴”拔罐。其实,大部分慢性疾病,都可以在相对应的“背俞穴”上来拔罐进行调理。
平时拔罐不要超過4个拔罐器,不需要全身群拔,以免无谓地消耗气血。要知道,在需要的穴位上精准操作才是有效合理的调理方法。
平常操作时,我的经验是用抽气枪抽气3下,留罐10~15分钟,拔两天歇一天,至罐痕消失为止。
拔罐后出疱并非坏事,有的人体态丰腴,湿气大,拔罐后可能会出水疱,出疱是好事,是体内除湿的表现。如果水疱明显、数量多、色白是寒湿;如果水疱不明显、数量较少、色微黄或浑浊是湿热。水疱较小、密集,可以不用处理,接着拔;水疱较大,需要挑破,用碘酊消毒,涂抹紫药水。
女性朋友经期的时候不拔(除非调理月经不调)。对于某些热证、实证,需要拔罐放血的,必须请专业的医生来操作。
(摘自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徒手祛百病》 作者:路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