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斌:坚守到最后,这是我的职责

2020-11-16程恳

民主与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专家组重症病房

程恳

2020年的前四分之一,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主任杜斌是在武汉度过的。

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在武汉所有接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医院之间来回奔波。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要巡查5家医院的ICU病房;最长的时候,要穿着防护服在ICU忙碌10个小时。杜斌还有另外的身份——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国家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这也意味着他在救治病人的同时,还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万一判断是错的,就会影响到对更多人的治疗。最重要的不是去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而是当你的决定能够影响一群人的生死的时候。”

“我们要坚持到最后”

1月19日,杜斌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指令,加入国家高级别专家组,指导调研武汉疫情防控工作。高级别专家组由钟南山院士担任组长,组员包括李兰娟院士、袁国勇院士等,杜斌是专家组中唯一的重症医学专家。

在疫情暴发最初的一个多月时间,重症患者从发病到住院平均需要9.84天。很多患者病情的发展速度让大家措手不及。争分夺秒完善诊疗措施,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这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锚定目标,也是国家医疗救援队的核心使命。

杜斌一头扎进武汉重症治疗第一线,在武汉市各大医院巡视指导重症抢救。当北京协和医院国家医疗队增援武汉后,他被任命为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协和ICU的临时科主任。

2月4日夜间,病房收治了18名危重患者。第一位转入的患者呼吸极度困难,氧饱和度仅50%,杜斌在没有配齐三级防护设备的情况下果断实施气管插管,使患者的生命体征得以维持。为了给每个病人确定更优化的治疗方案,他常常穿着防护服不吃不喝近十个小时,在病房观察病人情况。在他的推动下,病人管理从分时段负责制改为医疗组负责制,每一位病人都有相对固定的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不但利于治疗思维的贯彻和治疗方案的落实,也提高了医护之间的高效配合,提升了治疗效果。他把科学、规范的协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带到当地,因地制宜建立起各项规章制度,为前线共同奋战的白衣战士们提供了“协和经验”。

“我们要从崇尚技术的热潮中脱离,转而去探索疾病本身的诊断和治疗,要从技术至上转变到怎样以病人为中心,使ICU从一个充满冰冷机器和设备的场所,变成一个有人文关怀、有温度的地方。”杜斌说。

这个春节,杜斌没有家人的陪伴,没有丰盛的年夜饭,陪伴他的是重症患者,是泡面,是脱下防护服后的一身湿透衣衫。他并未烦躁,并未有任何抱怨,问及他什么时候回来,他回答说“现在顾不得”。

“我不能要求别人,但我至少能要求我自己在病房里面多待一些时间。越有风险的时候,只有你做了,你才能够对别人提出要求。”在杜斌的心里,指导大家救治的最好方式就是带头守在床旁、守在患者身边。情况紧急时,给病人气管插管、吸痰,杜斌都自己上。

杜斌說:“即便疫情结束了,即便新发病例数回到了0,仍然会有相当长的时间里,会有一部分危重病人在接受治疗。对于我们这些从事重症医疗的医生和护士来说,总是要坚持到最后,等到这些病人的情况真正得到稳定,我们才会离开武汉、离开湖北。”

“这是医生的责任”

白天,杜斌坚守在一线。晚上,来自意大利、法国等几个国家的同行和杜斌预约同时在线交流探讨疫情相关情况。一个多小时的跨洋连线,从疾控到治疗,外国同行的问题甚至具体到病人临床的诊断细节,他们希望能从中国的救治方案中获得更多更充分的借鉴。随着治愈率的提升、病亡率的下降,中国也在为全球防疫、抗疫争取宝贵的时间。

在杜斌眼里,选择一个职业,有荣誉,也有责任。“如果你是战地记者,哪里打仗你就往哪里钻,因为这是你干的活儿;如果你是飞机的机长,你年薪那么高,但是飞机出事了,你应该是最后一个离开的,这是责任。医生也一样,这时候,医生不上,你让谁上?这是医生的责任。”

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杜斌从不会缺席,几乎所有国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全国,在那场“战役”中,杜斌被北京市借调作全市调度指挥。由于工作需要,他常常在深夜被叫到医院参与具体的诊疗工作。看到年轻的医生手足无措,他鼓励大家说:“不要害怕,我带领大家一个病人一个病人地看。”从非典、猪链球菌感染、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到禽流感、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山西临汾山体滑坡……,每次接到任务,杜斌从不犹豫,即刻启程,主动深入一线参与救治,多次作为医疗专家组组长指导制定治疗方案,高水平完成降低事故致死率的艰巨任务。

因为这些突出表现,他先后荣获“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等十余项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国务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嘉奖。

“永远问自己一句话,我们在治什么病,为什么治的是这个病。”在与其他医生交流时,杜斌常常这样强调。

熟悉他的人评价他:一个纯粹的医生。

(作者为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会宣传研究部干部)

责任编辑:马莉莎

猜你喜欢

专家组重症病房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病房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磋商制度研究
便宜的病房
联合国制裁制度改革的历程和对中国的启示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重症肝炎的早期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