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性与实现路径探究
2020-11-16张婷董育余
张婷 董育余
[摘要]全媒体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新的特征,具有新的挑战。针对当前面临的新形势,研究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从加强主流舆论的互联网阵地建设、夯实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根基、提高网民综合素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突破四个方面构建实践路径,從而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为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 网络空间 主流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20)04-0028-04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20.04.005
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1]全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日趋融合,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深刻把握发展大势做出的重要判断。
一、全媒体时代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现状
(一)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最大变量
新的时代背景使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全媒体时代,“一部手机就是一个麦克风”,宣传者不单单是媒体或机构,还可以是公民个体,自媒体的大量涌现,同时图文、视频、游戏、AR等或独立或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拓宽了传播渠道,丰富了传播形式。但是,在国内网络日益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方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的同时,国外敌对势力也不断地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文化和价值观渗透,使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更趋激烈,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同时,开放的网络环境,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关信息淹没在各种信息流中。全媒体时代,互联网成为最大变量,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二)互联网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成为关键
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是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支撑,也是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保障。世界各国都致力于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实现互联网领域的技术性创新和突破,以此掌握网络话语权。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借助自身经济和科技优势,在网络空间一直处于强势地位。据统计,美国的社交媒体应用程序至少在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占绝对的领先地位,占比达到88%[2],这就使美国等西方国家能够借助全媒体平台,轻而易举地向全球输出他们的意识形态。同时,信息技术的进步使过去分散独立的网络变得高度关联、相互依赖,这对国家维护网络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病毒、网络漏洞不再是安装几个安全软件就可以彻底清除,很多时候是安全软件还在升级,病毒就已经扩散至全网。网络安全的威胁来源和攻击手段在不断变化升级,这就需要我们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实现网络技术领域的新突破,以维护网络安全,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保驾护航。
二、全媒体时代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性
(一)契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着力点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主体、载体以及舆论的形成发生了新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3]来概括全媒体时代,完整准确地揭示了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特征。互联网的发展,拓宽了弱势群体表达诉求的空间,传播载体的多样化,使信息由原来传统的电视、广播、报刊拓展为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等多种交互形式,通过互联网最终实现利用电视、电脑、手机就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由任何人来接收、传播。利用集成化信息生产平台,实现“快、狠、准”地对接用户。这一新的变化既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新渠道、新方法,同时也面临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弱化,易受敌对势力破坏的危险。为此,面对新的形势,我党的宣传工作要准确定位网络空间这一主战场,积极采取多元有效的措施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二)强化国家安全战略的关键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4]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要靠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来证明,还需要发挥意识形态特有的维护国家政权合法性、价值引导和教育的功能。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互联网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受市场化经济的影响,网络空间充满了多样化的价值取向。一直妄图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方敌对势力以网络空间作为突破口,不断宣传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试图占领我们的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使国家安全面临威胁。面对这一复杂的情况,维护网络安全成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一步。网络安全需要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发挥价值引领作用,使网络民众能在各种思想纷繁复杂的思想中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党的领导。为此,我们必须将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在认清这一工作重要性的前提下,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三)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闪光点
人在哪儿,党的执政基础就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如今,我国网民的规模已达9.04亿,网络空间作为人们生活的新平台,理应成为党凝聚共识的新阵地。党的执政地位在28年的浴血奋战中实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中巩固、在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中加强。但是,以前执政不等于以后执政,不等于永远执政,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律的问题时就指出,唯一的路是“民主”[5]。在全媒体时代,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能否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键在于能否把“民主”的路子拓宽到人民数目庞大的网络空间,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维护党的领导也要放在这个大背景下考虑。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党不仅要在现实社会取得成就,还要致力于在网络空间取得成就;在现实社会中取得的成就不仅要在现实社会中宣传,还要在网络空间宣传;不仅要在现实社会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在网络空间同样需要加强。
三、全媒体时代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路径
(一)加强主流舆论的互联网阵地建设,寻求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一定要增强阵地意识。“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6]面对多元多样的社会思潮,复杂多变的國际形势局面,抓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首先要强化主流舆论的互联网阵地建设。
1.以全媒体运营师扩充党员队伍,抓好人才这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我们必须把领导权掌握在党的手中,一刻也不能放松或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否则就会犯不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为此,必须提高党学网、用网、治网的水平,培养一批与全媒体运营师接轨的党员队伍。在全媒体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思想宣传队伍的“本领恐慌”问题,思想观念陈旧,未能从传统的宣传模式中走出,对于网络技术掌握不够等。而全媒体运营师这一新兴职业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他们采用大数据分析,综合利用各种媒介平台和渠道,对信息进行加工、匹配、分发、传播、反馈等工作,在新闻策划上锐意创新,是新时代媒体行业的“黄金战士”。这虽然是一个新兴职业,但它代表着媒体行业顺应时代潮流的创新发展,必将日趋完善从而焕发强大的动力。扩充党员队伍,就要选拔一批优秀运营师转化为党员,或是对一些有能力的党员进行职业培养。人才的扩充是守好主流舆论互联网阵地的关键点。
2.以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壮大互联网红色地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思想舆论领域有“三个地带”,其中马克思主义阵地属于红色地带,主要是由主流媒体和网上正面力量构成的,是我们的主阵地。主流媒体在宣传党的主张,宣传主流思想舆论方面发挥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全媒体时代发展大势,必须以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巩固其主流地位。近年来,我们在推动媒体融合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人民日报构建的“中央厨房”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传统主流媒体可以借鉴“中央厨房”的模式,解决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简单嫁接的问题,推动媒体融合尽快从“相加”迈向“相融”,真正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传播格局,使得主流媒体能在全媒体时代真正发挥引领主流思想舆论的作用,守好网络空间的红色地带。
(二)夯实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根基,探索新方向
1.坚持“内容为王”战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根基,要夯实这一根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内容建设的根本和灵魂。在此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定海神针”融入网络思想环境建设中,为内容建设调好底色与基调。“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7]加强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建设也应当抓住这一导向,才不至于迷失方向。如今有很多信息聚合的平台,以容量大、信息杂为特点,利用大数据优势,对信息的推送不加处理,随意篡改标题,博人眼球,实质上内容匮乏,其目的只是吸引用户,吸纳更多流量。这种仅仅靠标题博人眼球的做法注定走不长远,主流媒体建设要以此为反例,坚持“内容为王”,拓宽传播形式和渠道,以专题化新闻为建设点,打造更多的精品栏目。
2.要加强内容建设,做大做强网上正面宣传。主流媒体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宣传内容,创造新颖的文化产品,以正面声音引领多元多样多变的网络舆论。在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中,新华社推出的“点赞十九大、中国强起来”系列报道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我们要坚持“新语新喻”,创新话语表达,使得有深刻意义的内容能够用更有意思、更清晰的话语表达出来,增加人民的阅读兴趣,在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中抓住民众眼球;要善于运用全媒体的宣传途径和手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要善于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积极向上主流观念的诉求,引导自媒体主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大做强网上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建设。
(三)提高网民综合素质,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明确新路子
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包容性使得各种思想充斥其中,一方面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为人们提供了放眼世界的窗口;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成为各国角力的战场,成为违法犯罪滋生的温床。这就需要我们打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为网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途径。
1.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网民的综合素质。全媒体时代,万物互联,进一步提高舆论宣传水平,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如建立社区、家庭以及学校等一体的传播网络,社区与家庭、社区与学校、家庭与学校互联互通,定期传播互联新闻,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教育,通过文明道德的环境潜移默化。同时,激励网民开展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让网民即使面对网络空间也能不违法、不乱纪,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不信谣、不传谣,始终维护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2.要充分发动群众,使其为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贡献一部分力量。马克思曾经说过:“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8]网民作为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网络政治、经济、文化的参与者,也是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就要用理论武装网民,让网民自觉地贡献力量。因此,要网上网下相结合,充分发动群众,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面对网民整体素质良莠不齐的现状,就要把提高网民素质作为重要抓手,同时积极调动广大网民的主观能动性。
3.要加强互联网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利用法律手段对违反国家安全的单位或个人给予惩处,同时,通过健全奖励机制以加强网络传媒自律建设。网络主流媒体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权威性和舆论引导作用,通过媒体融合新模式,创新发展,逐步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传播机制。利用信息监控平台,明确禁止、逐步减少虚假信息、恶意舆论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加强真实性、权威性、品牌性建设,对违反相关规定的组织、个人依法处置,不断提高网络主流媒体在引导社会舆论、批驳社会谣言以及传播正能量上的作用。
(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突破,推动新跨越
全媒体时代,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强大的硬件设施,使其传播途径更加多元、速度更快、传播方式更便捷。在最新的5G争夺战中,中国处于领先地位,证明我国在核心技术领域具备能与西方国家一较高下的能力,可以逆转之前一直被压制的局面。在新时代,我们仍然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使我们在核心技术领域能够再创辉煌。
1.以新技术引领媒体融合新发展。主流媒体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推动其转型发展需要有强大的技术作为支撑。在接下来的技术发展中,我们可以立足于全媒体的大背景,加强主流媒体的全媒体格局构建,并以此为突破口,使主流意识形态宣传能够更加精准、立体和及时有效。坚持“走出去”的策略,适当参考借鉴国外先进的网络技术、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我国网络技术水平,建设绿色安全有效的、利于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网络环境。
2.加大对网络监控与管理技术的研发力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闻自由在我国突破了形式自由与实质自由的区别,作为一项实实在在的公民权利已经基本实现。建立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不能因为网络空间的不确定性就关闭网络,否定我国的建设成果,而应当在鼓励传播自由的同时,利用新技术对不当信息及时监控和防御,研发网络监控系统,完善预警机制,拦截危害社会主义建设的负面信息。对负面信息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既确保网民言论自由,又保证网络空间秩序。
四、结论
全媒体时代,随着党、政府、民众对媒体和网络发展认知的不断深化,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红色网站、红色公众号,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的传播,同样,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建设进程。但是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我们要及时认清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意识形态工作者和网民的共同努力下,推动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3]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中国报业,2019(7):5-7.
[2]来向武,赵战花.国际社交媒体传播:基于使用率的信息控制与舆论影响[J].国际新闻界,2019,41(12):154-172.
[4]闻言.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N].人民日报,2017-10-16(007).
[5]黄炎培.八十年来[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2.
[6]習近平新闻思想讲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7]辛向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国家治理现代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责任编辑:李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