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余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
2020-11-16赵蓓
【摘 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从1848年问世至今历经170多年依然雄踞人类真理的高峰,没有因为时代的变化而“过时”。新中国70多年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在创新中彰显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发展道路,总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取得的一些经验,挖掘其中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对于构筑中国发展道路的新辉煌具有深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党;人民
引言
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坚持与时俱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使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在新中国7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党在一次次碰壁和觉醒中实现了新的飞跃,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仅仅赞叹“中国奇迹”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探究这一奇迹背后的中国经验,接续奋斗。坚持党的领导、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国情、理论联系实际、坚定人民立场,这是解决发展问题的金钥匙,我们要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1.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接力探索,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的境遇,大踏步走向新时代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这个“主心骨”的引领下,我们坚定信心,敢于担当,“初心不改”,攻艰克难,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的高度,充分证明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制度优势体现在政治上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体现在经济上就是国有企业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在文化上就是中国精神彰显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疫情防控工作成为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集中考验,我国在治理中体现的“中国奇迹”、“中国效率”、“中国力量”和“中国速度”,充分彰显了我国坚持“全国一盘棋”所具有的制度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其中的显著优势,由此形成了中央有号召、全国齐行动,政令上下通、全民齐抗疫的动人场面,这也是我们抵御重大风险、取得重大突破的有力保證,是中国抗疫经验的成功密码。
2.立足基本国情
田克勤认为,“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的国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前提和基础, 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基本经验。”①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问题,不能离开中国实际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文本解决当代中国的问题,实事求是,接触实际,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着眼于重大问题的思考,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化”得准、“化”得实、“化”得好,离开中国实际,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实际”就是实实在在、真真正正存在的情况,接触实际,才能懂得什么叫实际。实事求是,不是口号,不是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立足时代之基,使各方面工作更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衡量实际成效的根本标准就是解决问题、推动事业发展。
3.继承优良传统
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发展性,它吸纳人类社会的优秀文明成果并随时代同进步。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注重认识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运用民族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使之具有中国特色。只有以开放的眼光对待人类文明创造的优秀成果,做优秀的“文明使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才能越来越兴盛。在新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70余年历程中,我们党形成、保持并发扬了许多珍贵的优良传统,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又是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传统之中,是对优秀民族传统最好的继承、发展和升华,我国历代领导人都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闻过则喜,不断解决前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党内团结,健全党内生活。批评,既是监督也是教育,在批评中暴露出错误的存在,用正确的思想观念纠正针误,使党的思想水平在统一的基础上实现全面提高;自我批评,是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是对进步的自我领悟和自觉追求,可以使我们保持谦虚谨慎的开放胸怀,不断提高党性修养。重温光辉历史,弘扬优良传统,这对于新时代的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坚持文化自信,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坚定人民立场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我国历代领导人都坚持真正为了人民,为人民办好事这个理想始终没有改变,实践的过程也始终没有停止。毛泽东提出的“群众路线”建立起了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树立了为人民办实事的理想;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泽民提出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②;胡锦涛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③奔着问题去,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新变化新成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继续广泛而深入地坚持走群众路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聆听人民心声,真正解民生之忧。
5.结语
新中国70余年的辉煌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也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艰辛奋斗的历史,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需要,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发展。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
注释
①田克勤.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85页.
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参考文献
[1]王增福.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J].理论导刊,2020(05):43-50.
[2]刘安琳,顾保国.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2):36-40.
[3]郭莉,郭杰忠.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3):20-23.
[4]刘安琳,顾保国.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2):36-40.
[5]马健永,王增福.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启示[J].理论导刊,2020(04):48-54.
作者简介:赵蓓(1998-),女,汉族,山西晋中人,重庆医科大学2019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