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式下汽车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创新研究

2020-11-16黄湘镇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7期
关键词:汽车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创新

黄湘镇

【摘  要】众所周知,汽车目前已经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项工具,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有关汽车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也变得异常重要。本文将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且针对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础进行阐述。

【关键词】校企合作;汽车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创新;有效措施

引言

为了满足日益提升的汽车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工作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创新,使其跟随时代的节奏一同进行发展,不断地为我国汽车行业提供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这既符合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也符合汽车类专业实践课程人才培养的要求。

1.汽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开发基础概述

所谓的校企合作模式下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其主要目标就是专业岗位人才的系统培养,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高校教师和企业中具有实战经验的汽车专家组成的项目团队,对实践课程体系所涉及的职业能力进行研究和分析。

首先,需要将汽车专业岗位作为主要的依据,并且交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根据关键的岗位能力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设计;

其次,需要以汽车实践岗位的工作流程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另外还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监控,优化教学评价,使得汽车类专业学生的能力朝向综合化方向进行发展;

最后,企业的资源其实也是校企合作模式之下汽车类专业实践课程的重要基础部分,可以利用企业资源进行课程体系的协同建设,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保障汽车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能够不断被优化,教学效果得到相应的保障。

2.校企合作模式下汽车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创新措施

2.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模式下汽车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创新过程中,首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确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实际的教学工作始终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其能够起到的作用是事半功倍的。而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校企合作可以组织调研或者是岗位群研究工作,以此来确定不同的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主要岗位包含机电维修技师、钣金修复技师、喷涂技师以及售后接待专员和市场专员,为了使得教学效果得到理想提升,学校可以从合作的企业中邀请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的专家或者是工作人员,对校企合作的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指导性的意见或者对策,主要目的在于使得人才培养方案比较全面系统,符合社会发展对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

2.2以真实岗位确定教学内容

校企合作模式下汽车类专业实践课程需要以汽车的后市场服务岗位的工作需求能力为核心进行改革创新,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精人才。因此校企合作模式需要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基本原则来分析相关的工作任务,并且将其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真实的岗位来确定教学内容,而校企合作的背景能够使得此项工作更加完善。

譬如,现阶段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真实的岗位工作任务包含汽车销售、机电维修以及钣金修复与喷涂等等,以此进行教学内容的制定之后,能够促进学生所学知识向能力进行转化。

2.3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方面,需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并且根据真实的汽车类专业岗位工作环境进行教学模式的制定,以项目单元教学为载体,对汽车的零部件原理和机构进行现场的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场教学也需要采用理论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发现,在采用项目教学模式之后,能够培养学生解决汽车类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感受到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学生的职业素养也会得到有效提升,由此也说明,进行传统的教学改革对于校企合作模式下汽车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创新还是十分重要的。

2.4优化课程考核模式

以在传统的教学评价基础之上,可以适当地增加自评、互评和教师的现场点评,完善过程中考核,这也是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另外还可以实现实践考核与书面考核的结合,这一过程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理论知识转化成专业技能的情况,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分组项目考核,对学生的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考量,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入职之前的一种必要准备。

3.校企合作模式下汽车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创新意义所在

3.1校企共赢

校企合作符合社会和市场的需要,通过学校对企业的反馈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性人才,结合市场导向,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另外,校企合作本身就是“双赢”的模式。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都是共享的,从这一方面上来说,校企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升,因此对于企业和学校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而且接受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会最终在就业、创业方面显现出很大的优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是受益的。

3.2加强师资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实际的校企合作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其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工作的质量,对于汽车类专业实践课程来说也是一样的。在校企合作教育过程中,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良性循环影响,学校教师促进了企业导师的理论知识能力的提升,企业导师又提升了学校教师实践技能的提升,双重提升最终会使得汽车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这无论是对于相关合作企业的发展,还是汽车类专业院校的发展,都是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

4.结论

综上所述,为现阶段的校企合作模式下汽车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创新的研究论述,汽车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创新在校企合作背景之下具有了良好的基础,后续需要根据汽车类专业岗位的实际能力需求来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得课程结构更加规范合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蔡玲,岳峰丽,张昕.移动学习环境下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以汽车电子控制类课程为例[J].内燃机与配件,2020(12):292-293.

[2]康秀丹.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汽车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劳动保障世界,2020(09):59.

[3]赵厚程,李娟.分析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J].内燃机与配件,2019(24):274-275.

[4]杨旭志,廖中文.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汽车營销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汽车实用技术,2019(20):202-204.

[5]吕超.职业技术教育背景下汽车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9(20):87.

猜你喜欢

汽车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创新
加强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中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信息技术在中职汽车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民办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刍议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基于优势学科的“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