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县实施耕地轮作制度试点项目工作的做法及对策建议
2020-11-16崔海龙
崔海龙
摘 要:该文从提高耕地质量、促进种植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方面,阐述了开展耕地轮作的意义,总结了芜湖县实施耕地轮作制度试点的主要做法,并提出了改进对策,以期为进一步完善耕地轮作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耕地轮作;做法;对策建议;芜湖县
中图分类号 S34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20-0117-02
芜湖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芜湖市南部,境内土壤主要为河流冲积物及湖泊沉淀物,土层深厚肥沃,境内光照充足,雨热资源充足。2006年之前芜湖县常年油菜种植面积1.6万hm2,区划调整后,年种植面积0.8万hm2左右,受效益和机收瓶颈等因素制约,种植面积逐年减少。近年来,芜湖县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种植模式,尤其是2014年后全力推进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种植面积得以迅速恢复增加。为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2019年芜湖县申报并获批为安徽省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工作试点县,以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为目标,以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主体,实施耕地轮作试点任务,开展冬闲田扩种油菜任务面积0.27万hm2,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土壤肥力,推动了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芜湖县实施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工作(冬闲田扩种油菜)项目采取的主要技术路线:全面推广应用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支持规模化生产统一选用良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化收获,建立完善标准化“油菜—中籼稻”和“紫云英—中籼稻—再生稻—油菜”模式,推动全县油菜标准化生产,提高单产,节本增效。
1 开展耕地轮作的意义
1.1 保持并恢复地力,保障粮食安全 在当前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的形势下,实行合理可行的轮作休耕制度可促进土壤逐步恢复地力,以达到藏粮于地的目标,对确保粮食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1.2 减少病虫为害,实现绿色生产 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涵之一,开展耕地轮作休耕有助于减少和减轻病虫为害,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降低耕地利用强度,改变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方式,使土地得到休养生息。通过耕地轮作使养地作物油菜叶与茎秆深埋土壤,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调节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与农药的使用量,促进农业绿色生产。
1.3 缓解茬口压力,实现规模化生产 芜湖县主要种植模式为“油菜—水稻”和“麦—稻”,但常因天气、茬口和种植效益等因素影响,午季抛荒现象较普遍。通过优化种植模式,实施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工作,开展冬闲田扩种油菜,提升土壤肥力,不仅能让水稻栽插茬口适当提前,还能减少化肥投入及农药污染,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及品质,同时也缓解了生产压力,利于大户进行规模化生产。
2 耕地轮作主要做法
2.1 健全机构 为确保耕地轮作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芜湖县政府成立由縣长任组长,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各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耕地轮作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联合印发了《2019年芜湖县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由县农技中心技术骨干和各镇农办负责人为成员的技术指导组,为高质量完成试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2.2 提升服务
2.2.1 及早谋划,宣传落实 省厅下达轮作制度试点工作任务前,芜湖县就提前谋划,开展冬闲田扩种油菜意向摸底调查;省厅任务下达后,及时通过县政府网站、芜湖县种植业技术微信交流群、各镇种植业微信群、电话和信息等方式,宣传耕地轮作试点工作项目,利用芜湖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平台,组织种植大户进行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工作启动培训。
2.2.2 组建试点群,及时发布信息 参与项目申报结束后,及时登录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工作信息群,把与项目实施有关的技术、信息、验收、资金发放等情况第一时间在群里发布;同时各种植户也在群里及时交流种植体会,咨询所需情况,各种信息在第一时间得到关注。
2.2.3 规范用种渠道,确保用种安全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确保种子来源渠道正规,便于市场监督管理,芜湖县组织油菜种子供应商与种植大户代表见面座谈会,做好油菜种子供应和备种准备,杜绝因种子市场品种繁多、选择不当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要求经销商必须为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本县县级区域代理商所供品种出具区域代理经销委托书。品种以推广中心推介,大户自主选购。
2.2.4 强化科技服务,技术指导上门 成立技术指导组,制定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农技人员与实施主体对接,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面对面指导、点对点服务,尤其是在油菜播种期和苗期出现旱情时,以进村入户、电话、种植业技术交流微信群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宣传抗灾救灾技术措施,落实抗旱救灾生产措施。实施集中培训与技术指导并举,生产关键期办班3期、培训人员逾700人次,现场观摩交流会2次、参加人员逾5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5000份,上门指导服务达5000人次。项目区全部采用综合配套技术,全程机械化率、良种良法覆盖率均达100%。
2.2.5 苗情和耕地墒情监测同步开展 结合安徽省油菜苗情监测和耕地质量提升项目,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块,设6个苗情监测点开展油菜苗情监测,以科学指导油菜生产;设立8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和20个土壤墒情监测点,定点跟踪耕地质量、肥力及土壤墒情变化,以客观评估轮作成效,指导生产服务。
2.2.6 设立标牌,示范带动 在各镇分别建设核心示范区与示范片,并在六郎镇强湾村开展耕地轮作试点工作(冬闲田扩种油菜)整村推进示范,设立6个标志牌,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及技术要求,扩大项目影响范围。
2.3 强化管理
2.3.1 签订协议,明确责任 市、县、乡镇及试点农户层层落实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细化任务。有意向开展冬闲田扩种油菜的农户填报种植申请,统一由各镇农办审核盖章,上报县农业农村局存档,再与符合项目要求的试点农户签订协议书,明确权利、责任和义务,保障试点工作依法依规、规范有序开展。
2.3.2 严格验收,公开公正 县农业农村局制定《芜湖县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工作验收标准和办法》,与人保财险农险部和各镇农办密切配合,利用奥维互动地图软件,现场核查面积,采集四至信息,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块田,力求准确、真实、可信,完成各项目实施主体田间核查验收、四至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信息采集整理后,将验收结果在政府网站公示,各镇同步张榜公示,同时在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微信群里公示,结束后根据省农业农村厅要求,整理上报实施主体名单、承担项目实施面积及四至信息等。
2.3.3 严格程序,拨付资金 严格资金拨付程序,根据验收公示面积,严格按照省厅制定的标准发放补贴资金到参与试点农户账户。
2.3.4 建档立案,存档备查 安排专人对任务落实全过程建档立案,包括相关文件、技术资料、协议文本、四至信息和申报材料等各项材料,以存档备查。
3 对策建议
3.1 探索集成轮作技术模式 芜湖县将“水稻一种两收(再生稻)”和“水稻—油菜”2种生产模式相结合,优化互补,通过轮作倒茬和扩种油菜,即“水稻—再生稻—油菜”、“油菜—水稻—绿肥”,“绿肥—水稻—再生稻—油菜”,既为下茬作物提供了良好的地力基础和充足的生长发育时间,又实现了种地养地相结合,为推进耕地轮作制度提供了示范和样板。
3.2 加强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建立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种植专用品种,如高油、双低油菜品种,引导和扶持芜湖陶辛“老芮油坊”和六郎“益然香”等非物质文化传承企业开展优质油菜订单生产,发挥木榨工艺菜籽油味醇、浓郁、独特等优势,助力全县油菜产业做大做强。
3.3 加强与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相结合 结合芜湖县六郎水上慢城、陶辛水韵和西河古镇等乡村旅游,适度建立油菜观光区域或特色景观带。
3.4 积极引导大户调整种植结构 积极引导大户调整种植结构,力争减少小麦或与油菜茬口的轮换,尽可能减少小麦种植,做好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冬闲田扩种油菜的准备工作。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