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

2020-11-16李根花

戏剧之家 2020年30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面子

李根花

【摘 要】文化是一个万花筒,不同的民族之间都有不同的文化呈现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体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处事准则,也折射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的差异性有诸多方面,而面子文化的差异仅是其中一方面,人们对于面子文化的不同理解体现在与人们交际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本文重在分析中国与西方在交际时所表现的对“面子”的理解、对“面子”需求的差异,进而了解双方在维护面子时所采取的不同的策略,减少双方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因文化的不同而产生冲突,有助于人们了解和学习不同的文化,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面子”文化;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007-0125(2020)30-0197-02

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到近几年“一带一路”的兴起,证明着中国想要融入世界的愿望。但是,在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各种文化相互碰撞过程中,必然会有诸多摩擦,也会有很多的阻碍。人们之间的交流障碍皆来自各民族、各地区之间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在文化上更是千差万别。“面子文化”并不只是某一个地区或文化中单一存在的,它存在于不同的国家当中,存在于各种不同的文化当中。而中国的面子文化更是独具特色,显著性更强于其他国家,所以中国在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的时候,更会因对“面子”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矛盾。所以对中西方“面子”的正确理解在促进双方交流过程中举足轻重。

一、研究综述

“面子”一词蕴含着比较深刻的人际关系学问,人们对这一词语并不陌生,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中外学者一直在不断努力,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

胡先缙女士是第一个从语义学角度给予“面子”明确定义的学者,对“脸”和“面子”进行深入分析,她在研究的过程中,用了语义分析的方法对这两者进行明确定义,分别从社会道德和社会对于个人成就的认可角度对“脸”和“面子”来定义。

朱晓洁基于面子协商理论对跨文化交际中西方对面子所表现的不同的行为进行研究,首先是对面子进行概念界定。大多学习者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指出目前的研究很少在面子量化上纠结,大都在研究影响面子的诸多因素上进行深入研究。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也体现在人们用不同的策略维护面子的过程中。

葛珍在霍夫斯泰德等人有关面子的理论基础上对面子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且从交际行为这一角度对面子文化进行分析,分析了中国和美国的面子文化差异,并且提出了这种差异对于交际双方的影响程度,从新的视角进行研究探讨,丰富了面子文化的内涵。

二、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分析

(一)“面子”概念差异

“面子”一词最初起源于中国,中国的诸多学者如胡先缙以及鲁迅等都对“面子”进行了明确定义。然而,这一词从概念上来看就与西方的“面子”有着较大的差别。中国的“面子”和“脸”一般指个人从集体当中获得的一种体现个人价值的声誉。要想获得“面子”,就必须以他人的群体取向为依托,并不是光靠自己就能获得“面子”。而西方的“面子”是个人通过自身的表现而获得的公共形象,西方对于“面子”这一概念的重点在于个人自身的需求以及欲望,而不依托他人的取向,体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而不是以他人为中心。

(二)“面子”需求差异

学者在研究“面子”问题时,通常将“面子”分为消极面子和积极面子,积极面子是指个人渴望得到集体或者他人的认可与承认,体现自身的价值,认为别人承认自身的价值或者成就其实就是“给面子”。而消极面子是指对以个人为中心的尊严与尊重的需求与欲望,追求消极面子的人往往不希望他人干扰其行动自由与自主决定,也十分注重隐私保护。所以中国人追求的是积极面子,而西方人追求的是消极面子,这就体现了中西方在追求面子时所表现的面子需求的差距。

西方文化向来是崇尚个人主义的,而中国,推崇集体主义的文化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烙印,西方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个人需要是其首要考虑因素,所以当自己的自由或者是自主决定权不能由自己控制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的“面子”受到威胁,进而会采取一些策略来维护自己的面子,维护自身行动自由。西方人对于这种不能保证自身自由的使役性行为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对于他们来说,这已经造成了面子的损害。而在中国,这并不会让人们觉得面子受到损害,中国重视个人权势等级差别的传统文化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并深深影响人们的行为准则以及处事方式,对于别人的使役性行为的接受程度远远高于西方。

另外,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持有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所以西方人看重的个人自由自主决定并不是中国人所强调的,所以对个体自由的尊重并不是中国人面子需求的一部分。相较于西方人对于个体行动自由的尊重与保护,中国人更多是强调自身尊严或体面是否被别人尊重,所以西方所追求的消极面子和中国人追求的积极面子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三)维护“面子”策略差异

在维护面子策略方面,中国与西方也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别,不管是维护面子还是其他事情的处理,中国人都比较倾向用间接的方式,尽量避免直接说明,而是用较委婉的方式指出。在与人交流的过程当中,别人面子受到损害时,会不惜牺牲自己的面子进而达到维护他人面子的目的。中国人如果因自己做错事而丢面子的时候,也不是去分析自己做错事的原因,而是通过做其他事情来弥补,以挽回自己的面子。在中国,对别人说敬语也是一种间接给别人面子的行为。再者,当别人犯错时,出于对他人面子的维护,也并不会当面指出其所犯的错误。在中国人的眼中,当面指出别人所犯的错误是让人丢面子的行为,所以一般采用较委婉的方式指出其所犯的错误,以保全对方的面子。如果在交际的过程中因为别人不太礼貌而让自己的面子受到威胁时,中国人也不会开诚布公说出来,而是让他们丢面子,在他们的眼中,这样就能间接地挽回自己的面子。

西方人的处事方式和中国人相反,西方是低语境文化,所有的信息必须要清晰传达出来,所以,在处理任何事情时,西方人都会采用较直接的方式。西方人不会去干涉别人的空间,也不允许别人干涉自己的自由,如果别人干涉自己的自由行动,或者不尊重自己的隐私的话,那他们就认为自己的面子受到了威胁,他们就会直接和人沟通交流,以解决矛盾,维护自己的面子。西方人如果犯错的话,并不像中国人那样采用委婉的方式指出,而是直截了当地说出。西方人为了显示对人的尊重,都会“给面子”。从中国与西方在维护面子所采取的策略可知,两者在面子维护方面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三、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的原因

“面子”文化是受历史传统而形成的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并与其他历史文化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将从环境因素、历史因素以及思维方式三个方面来阐述形成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一)环境因素

任何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等这样的客观原因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的文化之所以独具特色,与中国的地理环境有着直接关系。我国的地理环境比较复杂,古代只有马车这样简单的交通工具与外界联系,这就造成了古代人们生活方式的稳定性,形成了人们之间较稳定的群体关系。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也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中,从而影响了中国人的“面子”文化,人们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也将集体的“面子”看得十分重要。

西方的地理环境与中国有较大差别,他们迁徙较频繁,所以居住地也并不固定,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要形成稳定的集体关系是不太可能的,集体意识自然比中国人淡,对于集体或者他人的面子并不看重,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的是以个人主义为主导的西方文化。

(二)历史因素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作为主导文化的儒家思想所强调的“礼”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社会等级制度是儒家思想重视的,中国传统的礼制要求每个社会成员的言语、行为要符合自己的社会地位。即使是现代, “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也一直是人们紧紧牢记在心中的道德准则。在这样等级制度森严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中国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面子”文化,即特别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古希腊文明在西方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民主、自由是西方文明的核心,当资产阶级作为一股新生力量站在历史的舞台上时,就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了封建主义的桎梏。而作为开启西方新纪元的启蒙运动,倡导人性和人权,对于这两者的尊重与看重更是前所未有,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人文思想为核心的西方文明的形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督教教义对西方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形成影响深远,并且西方国家政权更迭,他们追求自由和解放,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个人主义。

(三)思维方式

中国人喜欢先从整体的角度分析考虑问题,然后再到部分,追求事物之间的和谐辩证统一,喜欢将事物的对立面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倾向于感情逻辑,所以中国人喜欢用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维护面子也采用间接的方式。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较大的差别,他们考虑问题喜欢先从部分出发,然后再考虑事情的整体,形成了与中国人不同的从特殊到普遍的思考方式。西方人认为,在解决问题时,保持个人独立与自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他们希望个人自由受到尊重,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也体现了这一特点,注重消极面子的维护。

四、结语

“面子”具有普遍性,在人们的交际中更是体现了多样的面子观,尤其是在跨文化的交际当中,如果我们忽视了不同文化环境当中的面子文化的差异,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而了解了不同的面子观就可以采取恰当的策略与人们进行交流,也可以减少交际过程中因不同的文化而产生的冲突。

本文从“面子”概念、“面子”需求、“面子”维护策略以及“面子”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来了解中国与西方的“面子”文化的不同。而产生两者在“面子”上差异的原因有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等,熟悉了中西方“面子”差异的原因就可以让我们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文化,从而采取正确的交际策略,最终达成顺利的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胡先缙.中国人的面子观[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89.

[2]朱晓洁.话语交际中面子协商行为研究及意义[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31(01):119-123.

[3]葛珍.中美面子文化差异及其对跨文化社会交际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4.

[4]王迪.中西方面子观差异对比分析[J].戏剧之家,2014,(18):318+324.

[5]刘亚茹.跨文化交际下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3):35-37.

[6]徐磊.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13(01):138-139.

[7]范婉琳.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8):95-96+172.

[8]孙鹤.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3):192-194.

[9]杨丹丹.中西面子文化的语用策略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9.

[10]周桔.中西方面子观差异及成因初探[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04):56-58.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面子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某贪官的面子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