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方法和铃木戏剧对演员的重塑
2020-11-16干宇立
干宇立
【摘 要】“铃木方法”是由日本戏剧大师铃木忠志所创立的一套训练演员的方法。他融合了日本传统能剧以及歌舞伎的身体性特征,注意下盘重心和呼吸,以严酷的身体操练激发表演者的能量,并强调将演员的内在能量及身体性作为表演的主体。本文结合笔者前后三年前往日本利贺学习铃木方法和铃木戏剧的经历,探究铃木方法和铃木戏剧对于演员的重塑作用以及对于中国戏剧人的适用性。
【关键词】演员训练;核心力量;能量;身体性
中图分类号:J8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0-0024-02
“铃木方法”是由日本戏剧大师铃木忠志所创立的一套训练演员的方法。他融合了日本传统能剧以及歌舞伎的身体性特征,注意下盘重心和呼吸,以严酷的身体操练激发表演者的能量,并强调将演员的内在能量及身体性作为表演的主体。
从参加铃木忠志亲自主持的工作坊开始,到和日本铃木利贺剧团一起训练,到最后参演铃木忠志导演的戏剧。这三年来,我发现,铃木方法并不是塑造戏剧人物的练习,也不是构建戏剧情境的方法,它是让你成为一个更“健康”的人,是直接针对演员身体和演员个人的训练。其目的就是提高演员自身的能力,能让演员更深入地了解、掌握自己的身体。通过长时间重复相同的训练动作,演员强化自身的身体感,并越来越深入、细微地透视和掌握自己身体的能力,发现不足,和自己的身体作斗争,了解自己的身体,从而掌控驾驭自己身体的表现能力。
在我刚来到利贺之时,铃木先生经常对我提到,戏剧不只是等同于日常样态的表演,人们观看表演不只是为了消遣和娱乐,通过表演,人们检讨着在维持社会生活的制度和群体里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在表演的背后演员要有一种愿望,要引导他人重新认识自己作为个人、作为群体的生存现状,并启发他人新的思考和行动方式。演员遵循这一原则,以身体驾驭语言来引导其他人的注意力,达成个人或者群体的某种愿望。这种有效地传达观点、意见的行为样式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积淀,而让越来越多的人共同掌握此方法,这才称之为表演方法。表演的前提就是必须要有“他人”的存在。和“他人”沟通的欲望越强,演员表演的意识也就越强。当这种欲望产生的时候,就要尝试通过身体、语言来传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人”极力地注意到自己所传达的观点。①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这就是训练的必要性所在。对看不见的身体存有某种意识才是表演的必要条件。看不见的身体即能量、氧气、重心,这三样都不是我们肉眼能看见的,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忽视它们。但是如果这三样其中一样出现问题,我们的生活都会产生困难。这三样是相互联系的:身体想要生产更多的能量,呼吸能提供更充足的氧气,身体的重心要是能得到更好的控制以保持身体行动的稳定,人的身体也就会有更大的活动范围和更多的可能性,人的生命力也就会更强。生活是这样,舞台亦是如此。因此,只有通过特殊的训练来强化这三种身体功能,才能让身体更敏捷、更有能量,让声音更有深度和力量,让自己对“他人”的引导力更强。这种训练能增强演员在传达自己观点时候的能量。加强对这三种重要的、相互关联的、肉眼看不见的身体功能的锻炼,是提高表演能力的基本要求。②
因此,看似枯燥的每天两个小时的铃木方法训练,其实对之后铃木戏剧的排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经常重复同样的动作,但是在同样的动作里我能感觉到自己身体每一次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反馈。以下通过例举基本练习方法,概括阐述笔者在训练中身体的变化。
(一)踏步:铃木训练强调基础训练,以激发演员各方面的潜能。在音乐中,以固定的节奏踏步,保持上半身静止,两足平行,膝盖微微弯曲,双手手臂垂直于身体两侧,握空心拳,拇指与地面保持垂直,面向正前方踏步。此训练增强了对呼吸和能量的控制能力,在急促的运动中均匀分配,过后立刻停止,强化了对自身身体的控制。同时,在快节奏的音乐中跟上节拍,加强对快节奏的把握。
(二)慢走:整体姿态如同散步。1.在保持同样的速度、同样的重心、同样的高度的情况下跟随慢节奏音乐移动,缓慢地前行,但要保持水平匀速移动,并且时刻关注眼前的目标。这增强了我对核心力量的把控和对事情的专注度。2.整体气场的提升(正面和背身)。在慢节奏的音乐中跟上节拍,加强对慢节奏的把握。
(三)基础三套训练:第一套:基本姿势是膝盖稍微弯曲,但不能下沉。两足成扇形打开,听口令先向右侧跨步,然后收左腿。保持水平移动,上半身不能晃动。然后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另一侧的练习。第二套:如同慢走的初始姿态,听口令,抬起右腿,原地踏下恢復至静止状态,接着踏步,脚板贴着地面,把重心水平地向前移动,同时足部向前移动。移动时重心落于前脚,接着踮起双脚脚尖,双脚膝盖伸直,上半身上举,身体重心位于两脚之间。接着重心往下,在脚贴地面的同时,恢复到原先双足平行的姿态。然后,抬起左脚,重复同样动作。此练习要求在身体做动作的时候控制住身体,不能因为重踏而左右晃动,也不能因为害怕晃动就轻踏,那便失去了意义。第三套:双足分开,保持足以让身体维持稳定的距离。面朝后,双足平行往地下蹲,全身放松,收紧核心力量。接着,以左脚为轴将上半身往上举,并向右侧回转,身体打开,面对正面的焦点后静止。然后,使用全身力量向焦点发出一个单音。接着反方向做一次同样的动作。这个训练要求在快速旋转身体的情况下保持身体平稳,同时正对焦点,发出洪亮的声音。以上三种练习为一整套,加强了核心力量,使下半身更具能量的同时上半身依然能做出优美的动作,使得内外气场得以提升。
(四)雕塑练习:1.站姿雕塑:双足分开,足距与肩同宽,面朝地面蹲下,身体处于松弛状态。接着听指令迅速站起,停住,上半身随意处理姿势,但视线焦点保持不变,连续摆出三种不同重心高度的姿态,分别是高、中、低,然后恢复下蹲姿势。此训练要唤醒全身能量,在激烈运动的同时,保持下半身的稳定。2.坐姿雕塑:蹲坐在地面上,双手抱着双脚,全身处于放松状态。接着双脚逐渐离开地面,以臀部为重心支撑点,上半身静止,面向焦点。双手与前方焦点形成某种关系,尽可能地让上半身与地面形成垂直,脚贴近上半身,接着对着焦点以最大的能量说台词。此时,上半身放松,腰部使劲,保持重心稳定,在呼吸和发声的同时,身体不能僵硬。此训练要求使用腹部深呼吸,发声是全身共鸣。这套训练中的每一个姿态都应该是不同的、变化的。每个人想法不同,摆出的造型也不同,尽量保持不重复,速度越快,越容易出现重复,因此要稳定。要不断创新,增强创造性。并且此训练能加强对核心力量的把控,结合发声与呼吸找到恰当的方法释放出尽可能多的能量,增强了应对不同舞台的能力。
以上列举的只是铃木方法的基础,铃木方法种类繁多,铃木先生会根据不同的铃木戏剧使用不同的训练方法。但是不难发现,要想按照标准的铃木方法进行训练,需要有足够的能量、体力以及意志力。这种方法并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保持极高的专注度是铃木训练的核心思想。刚开始先记住动作,随后合上音乐的节奏做出动作,再到不需要通过思考便做出动作,最后到能够忘记既定动作而在既定动作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情感表达。而做到最后一点以后,你会发现你已心无杂念,当你的心沉静下来的时候,呼吸可以被控制住,继而表演就会产生气场,辐射观众。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一个问题:长久的训练,从习惯变成无意识,会不会导致“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情况出现呢?对于这一点,铃木先生认为,虽然是周而复始地训练动作,但是一定要做到每次或者几次以后你对陈旧的动作有新的理解和发现。这样,每一次的新发现则是你继续下一次的动力。
此外,训练永远是为表演服务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铃木方法和铃木戏剧也是重塑自我的基石。首先,铃木戏剧从来不会借助发声设备,再大的剧场都要求演员通过身体将信息传达给观众,因为只有这样,训练才显得有意义,这样观众接收到的信息才是真实的。而对于演员来说,没有发声设备,注意力会更多地集中于腹部,放在控制呼吸上。这是一种较为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其次,铃木剧团的演员对于剧场和排练场的尊重也是不得不提及的。在铃木剧团的演员看来,即使是候场,也不能因为在场下就失去与场上演员一样的能量和专注度,因为一旦在场下分神,那当你上场的时候,能量一定是不如场上原本的演員的。因此即便是候场,演员也是在侧幕静静观看场上演员的动态,以便之后上场能够随时保持相同的能量。当然,这样的尊重并不仅仅表现在剧场上。铃木剧团的演员不仅是舞台上的艺术家,我认为他们更是生活中的艺术家,因为在剧团里,他们除了要训练、演出之外,还需要负责生活中的一切琐事。如做饭、打扫卫生、修整舞台等等。所以他们更加珍惜与之相关的一切事物。
基于以上的体会,其实于我而言,铃木方法及铃木戏剧最大的帮助并不是立刻能在自身表演上增加多少技巧,而是让我更好地了解了我自身的缺点。长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训练让我的节奏感增强;长时间的训练使我更能控制自己的呼吸,内在能量更强,懂得能量的拿捏和把控,从而能够有分寸地使用。这一些变化增强了我的自信,使我在舞台上更加从容。此外,铃木先生的戏剧观更加坚定了我尝试改变的决心,让我看到了戏剧正确的发展方向。就像铃木先生曾经说过的,月亮只有一个,但是去往月亮的方向和路径有很多,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去,最后,大家抵达月亮,感受同一个月亮。各自沿途忍受的痛苦,到最后一起分享,那种感觉就是爱了。
注释:
①(日)铃木忠志著,林于竝、刘守曜译,《文化就是身体》,国立中正文化中心P29,2011年1月。
②(日)铃木忠志著,林于竝、刘守曜译,《文化就是身体》,国立中正文化中心P30,201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