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寒冬”来了?大家正好冷静一下

2020-11-16

现代阅读 2020年2期
关键词:影视业寒意电影票房

听大家都在议论“影视业寒冬”,有点被惊着了。不是电影票房老在高歌猛进吗?不是爆款电影挺多吗?怎么就“寒冬”了?

但据实说,影视业的“寒意”还是较为明显的。明显的例证是,明星演员都抱怨没戏演了,太闲了。与此相映成趣的是,2019年前三季度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备案的电视剧部数为646部,与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7.1%,集数减少了10612集,同比下降了30.1%。“影視行业风向标”横店影视城,开机率同比锐减45%。2019年,超过3228家公司名称及主营业务涵盖“影视”的公司注销或吊销,远高于2018年的1946家。有人套用诗人北岛的名句说俏皮话,“现在剧本碰到一起,都是资金断裂的声音”。

在资本撤离、明星赋闲、剧集减少的另一面,中国电影票房却并未衰退。截至12月17日,据猫眼专业版数据,2019年国内累计电影票房已达613亿元,超过2018年全年606.88亿元的票房总成绩。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2019年中国内地票房前10的电影中有8部是国产电影。以此衡量的话,2019年是中国电影史上成绩最好的一年。

所以,所谓“影视业寒冬”,只是一个伪命题。如果影视业寒冬只是一个挤泡沫或者行业淘汰洗牌的过程,那这样的“寒冬”来得或许正是时候。

和前几年资本浪潮中的泥沙俱下相比,种种迹象表明,观众用票房投票,影视行业的逻辑已经悄然改变。那种指望流量明星加大IP,即可随随便便挣钱的年代或将一去不复返。让电影重新回归剧本,回归表演,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这是对电影艺术的基本遵循,也是对观众智商的应有尊重。

如果说中国影视业有寒冬,那也是结构性的,好片终将迎来春天,烂片才会遭遇寒冬。以电影市场而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49.74亿票房、《流浪地球》的46.55亿、《我和我的祖国》的29.89亿,再加上票房表现不俗的《中国机长》《少年的你》等口碑佳作,它们分走了蛋糕的大部分,剩下的大多数自然会感到寒意逼人。

其实,争论影视是否存在寒冬,意义不大。“寒冬”来了,大家正好可以冷静下来,修炼下内功。希望犹存,中国影视的春天或将在不远的将来等着我们。

(摘自《工人日报》    本文作者:刘颖余)

猜你喜欢

影视业寒意电影票房
近乡情怯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新年新气象,元旦来带头 2021年1月电影票房排行榜
被遗忘的街角
打铁还需自身硬 2020年10月电影票房排行榜
意料之中,整体表现平淡 2020年9月电影票房排行榜
华谊兄弟 光环褪色
暑期档继续“遇冷”2019年7月电影票房排行榜
IP剧的传播学分析
影视行业步入大数据时代